谁吹尺八寥亮
作者: 蔡维忠蔡维忠 理科博士,哈佛博士后,新药研发专家,现居纽约长岛。作品发表于《当代》《上海文学》《散文》《香港文学》等报刊,出版散文集《此水本来连彼岸》、随笔集《美国故事》等,获第十二届《上海文学》奖·散文奖。
一
十月的春风吹拂过雨后的悉尼港,海面一片澄明。我和瑞利·李坐在悉尼港北岸的国家公园里唯一的一家餐馆里吃午餐。在这个俯瞰蓝色海港,欣赏绝佳风景的地方,他给我讲家世,讲尺八生涯。
瑞利的祖父李好善,是中国最早期的赴美留学生,取得教育方面的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沪江大学文学院院长。他的父亲名李学道,1942年到美国留学,在明尼苏达大学取得微生物专业的博士学位。李学道娶了个愿意随他回中国的白人妻子,但由于时局变化,他们留在美国,瑞利于1951年在德州诞生。父亲给瑞利起了个中文名,叫做李怀廉。李好善、李学道、李怀廉,这些名字中含有好、学、怀,是河南陈留石岗村李家的辈份名称。这个家族在尺八发轫的唐朝从陕西迁来,以广、兆、好、学、怀、三、省七个辈份名称轮流使用,记录一千多年来的繁衍。
瑞利一家人随父亲工作变动几经搬迁,到瑞利读高中时,住在夏威夷檀香山。身为中国人的后代,瑞利想学中文。正好他所在的高中被选作快速学外语的实验点,学生可以报名参加外语强化班。瑞利选了中文,可惜选中文的学生不够多,无法开班,他只好改选日文。他以为日文与中文相近。经过两年的强化训练,瑞利的日语水平已经够他在日本生活和学习。
在夏威夷大学读大二时,瑞利告诉英语文学教授,他要旅行,记日记,最终有可能写成一本书。教授批准了他的课题。于是,1971年初,他出发了,走了美国大陆、欧洲、苏联、亚洲等好多地方。鉴于当时的国际局势,中国大陆不在行程内。他最后落脚在日本大阪,准备在那教英语三个月。
在大阪,瑞利决定买支尺八。
这个念头的缘由跟他父亲有关。高中时,父亲的朋友从中国带来一支洞箫,父亲给了他,并教他吹奏一首曲子。他记得曲子是关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将军,现在记不起来名字了。我猜这个将军是岳飞,曲子是《满江红》,他说应该是。他从那时候起开始喜欢竹箫,为今后吹奏另一种竹箫——尺八,埋下伏笔。
也是在高中时,哥哥给了他一张唱片,其中有一首尺八大家山本邦山吹奏的尺八曲,他喜欢得不得了。那首两分钟半的曲子有种魔力,让他欲罢不能。一曲听完后,他把唱机的长针提起来,重新播放,一次又一次,最后唱片上那首曲子所在的地方被磨光了。
由于这些原因,他想要买一支尺八。
百货商店架上摆着大约三十支尺八,都是专业制管师制作的,质量很好。瑞利向一位上了年纪的店员问尺八的价钱,得知在一万到五万日元之间。那时日本经济还没有起飞,美元对日元的汇率是一比三百六十,瑞利拿着教英语挣的钱,买得起最贵的尺八。
“不同价格的尺八有什么不同?”瑞利随意问了问,并不在乎答案,答案无非是比较贵的东西质量比较好。
“你真想知道吗?”
“是啊,我想知道。”
“那好,你得去找个老师学吹奏,自己去发现,不要相信我的话。”
店员的回答虽出乎意料,瑞利却顿时觉得主意不错。买一支不会吹的尺八带回美国算什么呢?店员为他联系了他住所附近最好的尺八老师星田一山(二世)。他先是跟星田一山学习了六个月都山流的现代风格尺八,后来转向酒井竹保(二世)学习明暗系的古典风格尺八。三个月的签证续了三个月,然后换六个月的签证,身份从旅游者变成文化学习者。他在日本一待就是七年,人生的道路更是伴随尺八走到如今。
“当你决定中断大学学业,你父母怎么说?”我作为中国人,不觉得大多数中国人能轻松过这一关。
“父亲非常失望。父亲是家里第二代留美博士,祖父是第一代留美博士,曾祖父是能面见皇帝的官员,教育程度不亚于博士。父亲自然希望我读完大学。不过,他宽慰自己说,至少尺八来自中国。”
二
大约在1973年,一个太鼓乐队请瑞利的老师酒井竹保去教尺八,给瑞利的人生带来新的契机。
太鼓乐队的创始人是田耕,本名田尻耕三,早年在早稻田大学学中文,后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田耕踏上孤悬日本海的佐渡岛,看中了这个由于不利的地理条件而人口下降的地方,决定在此创立太鼓乐队,名叫鬼太鼓座,并招揽了一帮年轻人上岛。年轻人刚开始时过于散漫,田耕便制定了一套严格的作息制度,不许看电视,不许抽烟喝酒,每天早上跑步一二十公里,然后是击鼓,跳舞,做各种乐队训练。每天从起床到上床,安排得满满的,队员没什么自由支配的时间。高强度的训练,使得队员能跑马拉松。乐队采取公社式的集体生活,食宿等生活用品由集体提供,没有任何金钱报酬。
酒井竹保一趟来教三四天,每天只教一两小时,其余的时间没事做,觉得很无聊,便带了瑞利去作伴。田耕看上了瑞利。依田耕的想法,这个外国人往台上一站,肯定吸引不少人眼球。几个月后,瑞利加入乐队。
在佐渡岛上,瑞利自己练习尺八。下雪天就在雪地里练。尺八界有传说,尺八吹奏者在雪地里练,可以加强心志,他要体验体验。当然,乐队在佐渡岛上的住所是一所废弃的学校,室内没有暖气,冬天很冷,在室外只是稍冷一些而已。
有一次,暴风雪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十摄氏度,寒风呼号,寒气彻骨,瑞利拿着尺八站在风雪中吹。据说在这样的寒冷中,可以从尺八中吹出冰锥来。他找来一双旧手套,切去手指部分,露出指头来按尺八的孔。他不知道吹了多久,估计时间很短,来自日本海的寒风,带着西伯利亚的萧杀之气,呼啸而过,手指很快麻木,失去知觉。总之,他无法吹一首完整的曲子,也几乎吹不出声音来,或者是吹出来的声音立即被寒风挟走。但是他看到他想要的结果,尺八的下端长出了五六厘米长的冰锥——那是他体内湿气,通过尺八的内径,吹到出口而结成的。
我问瑞利,在雪地里吹尺八真能提高吹奏水平吗?他说大概不能。在佐渡岛时,尺八训练倒是受到了影响。他为了演练,每次吹奏同样的曲子,跟竹保先生学习的机会也减少了。他一个月去大阪跟竹保先生学一次,每次住几天,专门学习练习尺八,只是不能像以前那样每周上课了。至于在雪地里吹尺八,跟吹奏水平无关,跟自信有关。其实,跟太鼓乐队训练,何尝不是一种类似的体验呢?
在太鼓乐队,他获得了舞台经验,那是老师教不来的,自己怎么苦练也换不来的。太鼓乐队越来越成功,舞台也越来越大,观众越来越多。每次观众有多少呢?少者数百,多则数千,有一次在体育馆演出,观众一万人。面对这样大的场面,他有信心能带动观众,使观众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自己成为观众的一部分,他和观众成为一体。作为一个职业音乐人,还有比这种经验更重要的吗?他们不但在日本演出,还闯到欧美等地演出。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唐格坞,他们与著名指挥小泽征尔指挥的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同台演出,观众数千。
瑞利后来离开了太鼓乐队,但是这段经历是难忘的人生历练。后来他定居澳大利亚,在那里参与创建了一个太鼓乐队,这个乐队到世界各地参加许多演出,至今仍然活跃。而瑞利在佐渡岛鬼太鼓座的经历,也成为人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
瑞利离开太鼓乐队后,在美国辗转了几个地方,最后于1978年和妻子帕翠西亚在夏威夷檀香山安家,第二年生下双胞胎女儿。夏威夷四面环海,四季如春,是他们两人都喜欢的地方。那时他父母已经因父亲的工作变动搬到弗吉尼亚了。
瑞利在日本时从竹保流的宗家酒井竹保那里取得了师范凭证,可以教授尺八。他便在夏威夷教尺八,并建立一个竹保流支部。为此,竹保流在1980年授予他大师范。师范是对吹奏水平的认可,大师范则是对贡献的认可,不需要考试,也不能申请,竹保流觉得他够格了,就给他发凭证。
瑞利已经是一个流派的大师范了,但是他还有一桩心事没了结,他喜欢横山胜也的风格,想拜他为师。横山胜也是尺八大家,致力于尺八在世界上的推广,论国际名声,他居尺八界首位。在跟竹保先生学习时,瑞利就买了一张横山胜也的唱片,其中有一首《产安》,他听了无数次。酒井竹保因健康问题退休后,瑞利开始师从横山胜也。
瑞利在横山胜也那里学到了很多别的老师那里学不到的曲子。横山胜也在音准、音色、强弱等方面都让他学到新东西,还有很多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细微技术。
瑞利觉得横山先生不但教他怎么吹尺八,而且最重要的是教他怎么生活。其中关于终生目标的话,让瑞利记忆尤深。横山胜也说,只有无法到达的目标才值得成为终生目标。
为什么要选择无法到达的目标?因为你如果不选择一个无法到达的终生目标,一旦到达了,你该怎么办?你的人生就失去了目标。失去了目标的奥运会金牌得主精神垮掉,酗酒度日,这是前车之鉴。有了无法到达的终生目标,你会一直在努力。因为你一直在努力,使得你的目标值得成为终生目标。换句话说,一直努力,而不是到达目标,才是最重要的。目标的作用不是让你到达,而是让你专注一个方向,而不是什么事情都做,结果一事无成。
那时,瑞利的终生目标是吹出像横山胜也那样的声音。横山胜也十二岁时,因为换灯泡从梯子上摔下来,嘴唇受伤,裂开得很厉害,留下一道伤痕。他父亲横山兰亩一度认为他今后再也不能吹尺八了。后来,横山胜也成了名家,吹出别人无法模仿的特色。尺八界有种传说,如果你要吹得跟横山胜也一样,嘴唇上得有那样的伤痕。瑞利很希望吹得跟横山胜也一样,但是他知道自己永远无法做到,即使嘴唇有裂痕也不行。他知道永远无法做到,所以选作终生目标。
我第一次听说这样定义目标,觉得有必要和瑞利进一步探讨。
“无法到达的终生目标需要某些条件吧。比如说,你不能走到墙前说,我的终生目标是穿过这堵墙,因为这是一条死路。人需要一条活路,可行的路,可以往前走。对吗?”我问瑞利。
“对。目标是不能到达,但有路可走。一方面,你知道你无法到达,另一方面,你可以一直努力。”
“无法到达,是不是会让你失望?”
“不会。因为我知道我无法到达,所以没有期望,只有志向。如果你期望某种东西而没有得到,你会失望;没有期望,便没有失望。志向只是指向,没有到达目标不要紧。志向成为游戏,我在向着目标前进的路上玩很快乐。我已经知道我无法到达目标,所以没有到达便没有关系了。不过,这又是类似于关乎生死的大事,并非毫不重要。它鼓励我每天早上起来做事,是人生的动力。还有什么比它更重要吗?只是,我不用为失败而失望,失败只是通往目标的一步,是个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机会。”
“你选的终生目标除了吹得跟横山先生一样,还有其他目标吗?”
“那是一个终生目标,我还有另外一个,是成为全世界最棒的尺八吹奏者。这是无法到达的目标,因为它是主观性的。最快的游泳运动员可以测量,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可以记录,但是最棒的尺八吹奏者无法让所有的人认同。”
“你怎么努力成为最棒的?”
“我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我得行动,从各方面行动。横山先生没有教我,是田耕教我的。田耕说,你睡觉,不是因为困了,而是为了明天有精力做事;你吃饭,不是因为饿了,而是因为你需要食物来完成你要做的事情。我吃,我睡,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提升吹奏水平。”
四
坐在餐桌对面的瑞利看起来很符合长跑运动员的体格,非常精干,充满活力,虽然年纪已是七十出头了。他平常只吃素食,今天破例,点了一份加了鸡蛋的面食;他建议我点一种当地特产鱼,非常鲜美。他就住附近的曼里小镇,没有外出表演时,每天沿着公园的小路跑五公里。毕竟他是跑马拉松的人。
这里是成就他尺八生涯的地方。
他在日本决定中断学业时写信告诉夏威夷大学的教授,要把一生献给尺八,不回去了。他说,这是我写的日记,不完整,没有完成课题,很对不起。你如果不让我及格,我理解,但这是我要的人生。后来他发现,教授给了他全A。算起来,他在夏威夷大学还有两年的学分有用。他回到夏威夷后继续学业,在夏威夷大学取得了学士和硕士学位。他的尺八老师,一心想要在世界上推广尺八的横山胜也认为,西方人对尺八很陌生,不容易接受,如果由拥有高学历的学者来推广,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所以建议瑞利取得更高的学位。夏威夷大学没有合适的博士项目,瑞利便在1986年携带妻儿到澳大利亚,在悉尼大学读博,并到日本实地研究,写了一篇关于尺八本曲传承的论文,于1992年取得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