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水浒》的侠义
作者: 孔庆东本文试探讨一个跟我本人研究专业稍微靠近一点的题目。什么题目呢?有人把我叫花和尚,意思是说我用情不专,确实我研究的对象很多。我博客的首页上就写着本人的N大武功,“寒玉同学说:文盗有先后,树叶有专攻”,这都故意写的错别字,“咱这东博书院也不能包治百病,见谁来了都给一把芒硝啊?”这里边都有梗,什么梗你自己去查,“老衲寻思了一袋烟的工夫,暂拟东博书院主要武功如下:语文八卦掌、现代文学六合拳、通俗文学扫堂腿、武侠连环套、金庸倚天剑、大韩民国疯魔爪、戏剧流星锤、大众文化一阳指、地域文化梯云纵、教育九阳真经、高考改革擒拿手、军事乾坤大挪移、宗教思想打狗棒、反腐倡廉蛤蟆功……”自吹自擂了十五项,其实每一项又可以分为若干小项。
别的不表,就说其中武侠连环套,本人阴差阳错不知怎么着,就研究了一阵武侠文学,研究武侠文学本来不是我的初衷,可是没想到产生了一点影响。我曾经在“百家讲坛”讲过鲁迅、老舍、钱钟书、张恨水等等,其中讲金庸的部分似乎影响最大,给我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走遍五湖四海,人都说我是研究金庸的,我说这不是夸人的。以后咱们有空再谈金庸,金庸是谈不完的。其实我研究的是金庸先生的前辈,研究范围是解放前的武侠小说,不仅研究武侠,还研究言情、历史、科幻、悬疑、穿越……老百姓爱看的东西都归孔和尚管,我这人野心很大,为什么混到现在还一事无成呢,就是揽的摊儿太大。
我主要研究的武侠是抗日战争期间的武侠。要研究好抗战,就要前后打通——抗战之前是什么样,“五四”的时候什么样,“五四”再往前呢……所以从古代到现代到抗战到金庸,再到21世纪的新武侠,就打通了一遍。其实要严格地用学术标准来衡量,没有多大造诣。但是我可能起了一点作用,就是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了一些学术界的常识,或者是学术界的创见,有些是我自个儿的,更多的是我搬运的。“搬运”这个词特别好,一个好东西如果没有人搬运,社会怎么进步啊,我有一项工作就是搬运。
武侠起源很早,但是标准的武侠小说并不早,武侠小说的鼻祖是哪一部呢?学术界有公论,武侠小说的鼻祖是大家都知道的赫赫有名的《水浒传》。《水浒传》,你一听这名——什么什么传,这不是历史吗?这是从史书而来。“传”这个词不是 “Story”,不是简单的“故事”,“传”直接继承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史记》里有类文体就叫“列传”,十表、八书、七十列传,《史记》等于是写了许许多多英雄列传。“传”这个东西没法翻译成外文,翻译过去只能叫“故事”。比如《水浒传》翻译成英文,就翻译成了“水边的故事”。翻译只能翻一个大概的意思,精气神它是翻译不出来的,一说故事就好像俗了,好像看故事会似的。“传”就不一样了,堂堂正正,不是所有人能入传的。司马迁为什么伟大?他把很多普通人写进“传”了。比如说本纪,十二本纪,帝王才能入本纪,可是在本纪里有一篇叫《项羽本纪》,司马迁是汉朝人,汉朝是打败了项羽才建立的。可司马迁竟然把项羽跟刘邦放一块儿,所以说司马迁伟大,这叫人民史学家!
比帝王低一个等级的王公将相,王公将相的文体叫世家,但是司马迁写了一个世家,我得感谢他,跟我们家有关——孔子世家。孔子是什么人?孔子就一民办教师,孔子自己办一所学校,政府还不承认它,自己私下收学费,办这么一个学校。司马迁将他列入世家。了不起!
那么再往下,第三等级的人,司马迁竟然写了《刺客列传》,这些“不法分子”他能写到列传里去。《史记》有很多伟大的地方,跟《水浒传》沾边的,什么人能写进“传”里?梁山这些人都是什么人?他们怎么能写传?就有人写了《水浒传》。这四大名著不是平白来的,多少朝代多少皇上要封杀《水浒传》。可是为什么封杀不了?老百姓喜欢,老百姓喜欢的作品,早晚有出头的那一天。就像20多年前,全国的语文老师都封杀金庸,只有孔和尚力挺孩子们:孩子们听我的话,坚持读金庸,金庸20年后就是伟大的经典。今天怎么样,今天读金庸是最高雅的行为,一般孩子还读不懂了。
《水浒传》几百年来一直活跃在人们心中,活跃在茶馆里、书场上,活跃在各种戏曲舞台上。茶馆说书经常说水浒,由原著改成评书、大鼓等各种形式。比如说评书、评话,把《水浒传》里的一些人物给拿出来,单独讲它的列传。比如讲宋江可以讲十回,叫宋十回;讲武松的叫武十回;还有鲁智深可以讲鲁十回;林冲可以讲林十回。
扬州评话艺术家王少堂先生,是这一百年来中国有名的曲艺大师。王少堂在扬州评话界的地位,就像侯宝林在相声界的地位是一样的。王少堂有一回说书,正说到武松来到狮子楼,要上去斗杀西门庆,正说到这儿,家人来报信,带来一噩耗,老母亲在家乡去世。一听这不行啊,赶紧就得结束回去奔丧。那时候交通不便,这一来一往就得一个月,还是少的,怎么办?这书正说着呢,他就嘱咐他徒弟说,你替我接着往下说。我一个月以后回来,回来的时候,我从武松上楼开始说。他已经说到武松来到楼下了,下边武松就要上楼了,他给徒弟留了一个月的任务。这位徒弟一个月就东拉西扯,反正这武松不能上楼,西门庆又多活了一个月。了不起!一是说扬州评话了不起,王少堂和他徒弟了不起,同时也证明《水浒传》的空间有多大,一般的书撑不起,你再东拉西扯,能扯出什么来?能扯出一个月来,这才是经典的魅力,伟大作品就有这个范儿。
从这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到《水浒传》是讲不完的,说书的说不完,唱戏的唱不完,学者也研究不完。谈《水浒》可以从许多角度谈,谈英雄,谈武功,谈语文,谈投降。
在古典文学名著中,《水浒传》得天独厚。1974年——1975年,我上小学的时候,我国开展过一场轰轰烈烈的“评水浒运动”,后面三个字是“批宋江”——评水浒批宋江。为什么批宋江呢?说宋江是投降派。当然这是借古讽今,是为了不让我们党像苏联走到崩溃的地步。共产党一直巍然屹立,这跟我党发展路途中进行了很多努力和自我批判是有关的。那一场评水浒运动,客观上普及了《水浒传》。书店里卖的《水浒传》,三卷本120回《水浒全传》,绿皮白字,印得特别精美。当时的出版物质量是一流的,连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都没有。
关于《水浒》中的侠义问题,侠肝义胆两个关键词“侠”和“义”,什么是“侠”先要解决一下。很多朋友一说“侠”,马上一脑子的武侠小说,不是金庸就是古龙。那么会武功是侠吗?有人说不行,得做好事,再问你做好事就是侠吗?这么一问好像答案就有了。首先会武功未必是侠,举个例子,《三国演义》里“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吕布很厉害。三英战吕布还没把他拿下,曹操那边六英战吕布也没拿下,吕布武功最高。但是吕布是侠吗?我们羡慕吕布的武器,武器很好,坐骑很好,赤兔马、方天画戟这都很好,但是你愿意当吕布吗?你不愿意,形象不好。吕布他不是侠,为什么不是?自个儿想。
《水浒传》里也有会武功的,比如说押送林冲那俩哥们儿——董超、薛霸。他俩是侠吗?恐怕还是侠的反面,是侠要收拾的人。《岳飞传》里边有个金兀术,武功很厉害,金禅子武功也很厉害,他们是侠吗?不是。金庸小说里武功高的多了,梅超风武功很高,梅超风不是侠吧?梅超风两口子都不是侠,当然他俩有可怜之处。《天龙八部》里面的四大恶人,云中鹤是侠吗?不是侠。不用讲道理,举例子就明白了,会武功不一定是侠,很可能还是大坏人,是侠想要收拾之人。
有人说做好事是侠,这个好像难一点,也要分析。警察在路上看见一个小偷,偷人手机,警察过去把他按住,是不是侠?大夫给病人把病治好了,是不是侠?当老师的,认真备课认真上课,然后期末评一个优秀教师,这算不算侠?这都不是侠,这是你应该做的。这叫履职,做得好一点叫敬业,你不做就是失职。可以这么说,侠做的某件事本来可以不做,那些事他不做是可以的,他完全可以独善其身。比如咱们在路上看见一小偷,偷一个妇女的手机,我也不是警察,我想抓他,怕他攮我一刀,就当没看见走了,我不犯法,你不能说我是坏人,你只能说我这个人胆小,说这人很。但是他没错,而且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如果说这时候我挺身而出,跟这小偷打起来了,他攮我一刀,这个时候我才是侠。所以当侠是不容易的,侠管的事他本来可以不管。说得简练一点,在职责之外帮助人渡过困难、渡过危险,才是侠。不光中国有,外国虽然没有这概念,但是它有这个概念所指的那种人。比如美国电影《蜘蛛侠》——翻译成蜘蛛侠很准确,还有《钢铁侠》,这事本来他可以不管的但他管了。我们看这种文学作品里,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在里面往往要贬低警察,其实警察做得也挺好,就是因为这是你该做的,警察就吃了亏,大家说这是你该做的。一定要找一个侠来表扬,为什么?因为无缘无故去帮助别人,就要牺牲自己。当然牺牲的东西不一样,牺牲点时间,这是最起码的,有的要牺牲金钱,有的要牺牲健康,最了不起的是牺牲生命,还有牺牲名誉。我最敬佩的那些革命烈士,最后连名都没留下,还有的为了大局需要,做地下工作的,不能公布他的名字,甚至有的人到死还蒙着恶名,明明是地下英雄,还说他是汉奸,这些人就是最了不起的大侠。
根据我们理解的侠的精神,侠其实有两种境界,一个叫推己及人,我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第二种是舍己为人,我过得不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这是侠的两种境界,但是略有高下之分。举一个通俗的例子,白居易有一首诗叫《新制布裘》,他新做了一大棉被,新布新棉花,盖得特别暖和特别舒服,穿着盖着都很好。他诗里说“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这个境界不错,自己过得很暖和,想着外面有人受苦,有人挨冻了,能不能大家都暖乎乎的?不光自己有。现在党员带头致富也是这个道理,不光你一个人富,要带领全村富。
还有比白居易高的境界,那就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自个儿没得到温暖,自己家茅屋被寒风所吹,冻得哆哆嗦嗦,竟然由此想到了天下,他说要是天下人都能过上好日子,我一人受冻也认了。可以说,白居易、杜甫两个都是侠。
回到“侠”这个字的本义上,“侠”,这边一个“单立人”,这边一个“夹”。这个字最早没有单立人,它其实是一个大的人,提着两个小的人。大家想“夹”那个字,意思已经出来了——有力气的人帮助弱小的人,强大的人帮助弱小的,帮助N个弱小的人,这种事叫“侠”。
可是我们现在由于受小说,特别是影视的影响——影视里演侠非要打架不可,不打架不行,所以我们一想侠就是武侠,这种武侠作品可以理解,因为它好看,不打架不好看,文学基本要素之一就是暴力。武侠要这么理解,“武”是“侠”的定语。还可以这么理解,侠有各种行的方式,武侠是以武行侠,这就明白了,武只是手段,不是侠的必须条件,没有武也可以有侠。著名的武侠小说家梁羽生说得很清楚,他说武侠小说可以没有武,不能没有侠。他说的道理是对的,但是因为他这么认识,他也吃了亏,所以他写的武就不如金庸写的精彩。金庸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金庸首先把武写得特别漂亮,武和侠都很精彩。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侠不等于英雄,侠不等于劳模,英雄劳模可能是侠,也可能只是优秀的工作者。侠可能受到官方表扬,跟英雄一致,也有的时候官方不喜欢侠,甚至迫害他,所以侠的问题很复杂。古代大知识分子韩非说过一句名言,他同时批评儒和侠这两种人,儒就是知识分子,侠就是侠客,他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这两种人都不是什么老实人,他是给统治者出谋划策,要把这两种人看好了。他说得其实有道理。好的朝廷是会很好地依靠利用儒和侠这两种人,但时代不一样,坏的朝廷呢?我们历史上那么多昏君暴君,就可能镇压这两种人。
新中国为什么了不起?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人民群众中涌现了无数的侠。这个事该不该做,不是要等政府命令,你自己有没有良心,掂量掂量该不该做,路上有人欺负弱小,你应不应该挺身而出,你自己心里有杆秤。1969年守卫边境珍宝岛的解放军基层干部孙玉国,率领战士们当即奋起反击来犯之敌,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得到了毛主席的称赞。开九大的时候,孙玉国站起来,全场热烈鼓掌。我们现在有时候出国,在国外遇见人家污蔑中国并造谣,我们难道还要向组织上汇报一下吗?你自己当场就要反驳。你不自觉中就可以行侠。因为你可以不管,这不是你的责任,但是你要想到正义之举,侠气就上来了,这就叫侠肝义胆。所以我说“侠”才是真正感动中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