讴歌新时代 践悟新思想
作者: 肖峻峰 刘斐莹2024年11月,“‘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信仰行”机制的“新时代 新思想”首都大学生宣讲大赛决赛成功举办。首都14所高校派出19支队伍参赛,以“理论+故事+文艺”的形式,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


聚焦主线
按“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国式现代化”“青年强,则国家强”等12个主题,各参与高校自拟宣讲题目组队参赛。决赛中,来自中国音乐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的4支参赛队,分别以《声动千年——博物馆奇妙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在伟大复兴征程上奋勇前进》《科技助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挺膺担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思想之光,坚定文化自信》为题,宣讲习近平文化思想。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的3支队伍分别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意义:跨文化对话中的认知差异与理解深化》《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谱写新时代青春华章》《强军报国新征程,青春向党勇担当》为题,宣讲中国式现代化。
同时,中国人民大学《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观中汲取奋进力量》阐述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人民情怀。首都师范大学《弘扬教育家精神 争做新时代“大先生”》、北京理工大学《传承·创新——科教兴国战略的时代演进与北理工三代人的奋斗故事》、中国农业大学《强农报国,向“新”而行》、北方工业大学《解码新质生产力 争做智汇新青年》进一步聚焦科教兴国战略和新质生产力主题。
此外,北京工商大学《以自我革命精神 书写青春华章》宣讲党的自我革命精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擘画绿水青山 书写金山银山》宣讲“两山”理念。
来自北京联合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的5支参赛队,则分别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照亮残疾大学生前行之路》《青春逢盛世,青年当有为》《青年何为》《乡村振兴走基层,传媒学子正当时——扣好传媒青年的第一粒扣子》《以“挺膺”之姿,赴青春之约》为题,对“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和“青年强,则国家强”两大主题进行了宣讲。
各高校选送的参赛作品,主题覆盖广泛、切入视角多样,既反映了高校学子对重大理论主题的关注与思考,也体现出各参赛学校的学科专业特点以及青年学生成长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表达了大学生对世界、对中国、对历史、对现实、对他人、对自身的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索,展现了当代青年学子深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学而行之、践而悟之的真实体现。
丰富形式
“新时代 新思想”首都大学生宣讲大赛创新大学生理论宣讲形式,通过“理论+故事+文艺”的形式进行宣讲。各个参赛作品由“理论微宣讲”“新时代大学生好故事”“文艺展示”三部分构成,三部分均围绕宣讲题目展开。其中,“理论微宣讲”着重从理论上进行宣讲阐释,“新时代大学生好故事”突出新时代青年学子挺膺担当,“文艺展示”配合宣讲题目进行艺术演绎。
获得决赛一等奖第一名的作品《声动千年——博物馆奇妙夜》,从音乐视角深入解读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创新演绎表现形式,生动讲述贾湖骨笛、九霄环佩琴、马可日记的文化故事,精心编配与宣讲内容相适的笛音、古琴音、歌剧经典唱段再现,在舞台上建构起一座令人耳目一新的音乐博物馆,叙事内容精妙,逻辑结构精巧,艺术展演与理论阐释完美融合,用音乐讲述中国故事,传达出强烈的文化自信。
获得决赛一等奖第二名的作品《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观中汲取奋进力量》,深入阐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理论主题,并结合宣讲员亲身经历,用鲜活的故事生动讲述新时代青年如何在实践中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观。同时,宣讲员还带来了《以你为镜》情景朗诵,以细腻的情感、铿锵的话语、蓬勃的姿态,生动演绎“大山的女儿”黄文秀投身于脱贫攻坚战中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感人至深。
获得决赛一等奖第三名的作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照亮残疾大学生前行之路》,从信仰的扣子、奋进的扣子两个维度,深刻阐析了习近平总书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论述。视力残疾大学生张晓彤通过讲述在2024年巴黎残奥会女子400米自由泳-S11项目中荣获银牌的感人故事,展现出残疾大学生不屈不挠、为国争光的奋斗精神。在文艺展示环节,听障学生和视障学生联袂演出了舞蹈《舞台的颜色》和《我和我的祖国》合唱,展现了残疾大学生的文艺才华和对生活的热爱,传递了新时代大学生扣好信念之扣、奋进之扣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引发现场评委和观众的强烈共鸣。
决赛中,14所学校带来的19个参赛作品形式丰富、各展所长、精彩纷呈,充分发挥了“理论微宣讲”博古通今、系统全面、鞭辟入里的优势,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用精准的语言、清晰的逻辑、独到的视角把事实摆清楚、把道理讲明白;充分发挥了“新时代大学生好故事”用身边人讲身边事、以小见大、以情感人的优势,以小切口承载大主题、以小微故事承载家国情怀,展现了当代青年学子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春风采;充分发挥了文艺宣讲融理于事、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染力强的优势,通过舞蹈、歌曲、器乐、朗诵、短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升华主题、引发共鸣。
近年来,北京市积极探索党的创新理论的创新表达、创新阐释、创新宣讲,精心打造理论“微宣讲”“理论+百姓+文艺”特色宣讲模式,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理论宣传宣讲大众化传播、通俗化解读。此次比赛中,各高校参赛队通过“理论+故事+文艺”的形式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做到了理论准、故事活、艺术感人,是大学生群体对党的创新理论创新阐释、创新表达、创新传播的有益尝试。
汇聚“北京宣讲”青春力量
“新时代·新思想”首都大学生宣讲大赛是2024年“信仰行”机制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半年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委讲师团)对活动精心策划、周密安排。按照2024年“信仰行”机制整体计划,4月份召开工作部署会。5月份制定发布大赛工作方案,第一时间明确宣讲主题、宣讲形式、评比办法和时间安排。7月召开推进会,推进大赛筹备工作,并邀请首都师范大学师生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争当时代先锋青年》为题进行交流展示,对大赛的宣讲形式起到积极推广和示范作用。9月组织决赛作品申报,及时摸清底数、答疑解惑,为决赛奠定良好基础。11月决赛前进一步细化比赛安排,发布比赛流程、评分方式等,邀请权威专家担任评委,做好参赛组织与保障,尽最大努力满足各支参赛队伍多样化的条件保障需求,确保决赛公平公正、顺利有序,为参赛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的舞台。
各参赛高校积极响应、广泛动员,由学校主责部门(院系)牵头持续推进,通过多部门(院系)协作、跨专业学科集成等方式,汇集优势力量打造精品力作,并通过初赛、预选等方式组织选拔、优中选优,确保了决赛的精彩呈现。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委讲师团)将此次比赛中表现优异的参赛队伍和个人纳入“理论+百姓+文艺”首都大学生理“响”轻骑兵市级示范宣讲团,参与全市巡讲,进一步为打造重大主题宣讲“北京模式”、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汇聚青春力量。
(肖峻峰,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市委讲师团团长;刘斐莹,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宣讲服务处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刁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