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火车探伤的“轮轴医生”

作者: 谷阳

轮轴探伤主要是通过超声波的无损检测,来查验火车轮表面或者内部的缺陷。特别明显的裂纹在微机探伤环节就能发现,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车辆段轮轴探伤工户卫钦则负责手工探伤。手工探伤是对微机的查漏补缺,也是探伤工作最难最重要的一环。从事探伤工作二十年来,她凭借不服输的韧劲和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累计探伤火车轮对近30万条,发现各类轮轴故障50余件,被业内冠以“铁路神探”及“轮轴名医”的美称。

每天给火车轮对探伤

轮对是机车与钢轨接触最密切的部分,作用是保障机车在钢轨上安全运行和转向。“轮对是列车的腿,腿不好,路便走不好。我的任务就是寻找轮对上的伤痕!”每天上午7时,50岁的户卫钦准时来到车辆段配件车间,眼前是一片火车轮对的海洋,耳畔则是机器的轰鸣声和火车轮对检修时发出的声响。

正式探伤前,户卫钦先将多通道探伤仪移至车间靠墙部位的几个轮对试块旁边,然后拿探头对着轮对上的裂痕往复移动。伴随探头移动,机器滴答作响,仪器屏幕上的波形或长或短,时而单独成线,时而有起有落。在确定裂纹点位后,户卫钦保持右手稳定,同时用左手点击仪器相关按钮,将问题数据录入存储。“这些都是人工裂纹,做试验的目的是将这些裂纹参数输入探伤仪内。”

大约半小时后,户卫钦将多通道探伤仪放置在工位,开启了一天的探伤工作。她先用仪器量出有伤轮对1毫米的样本,以此作为探伤依据。这是她每天上班都要做的一件事。“一条正常合格的车轴,有三个部位需要我来探。”户卫钦说,它们分别是全轴、轴径根部、轮座。要看其材质性、透声性是否合格,还要看有没有裂纹。“像这样的火车轮对我们每天要探伤一百条。”户卫钦早已习惯这样的工作强度。

由于列车载重较大,车轮哪怕有1毫米的裂纹,都有可能造成重大行车事故。轮对裂纹是肉眼看不见的,需要通过探头进行超声波探测。“假如我把裂纹放出去,裂纹一开始是萌芽,然后就会发展得越来越快,到后来车轮就会瞬时断裂,造成火车颠覆。”户卫钦说,每次探伤必须全神贯注,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隐患。

在波形中发现“病症”

2003年,户卫钦成为一名轮轴探伤工。“当时非常不适应,仿佛听天书。”户卫钦这样形容。但骨子里不服输的她并未放弃。一个月的培训时间,她瘦了五六斤,生怕自己学艺不精造成漏探或者误判。怎样才能更准地发现故障隐患?什么样的波形会有什么样的裂纹?这些是户卫钦思考最多的问题。无论自己还是同事发现异常波形,户卫钦都会盯着验证,逐一上手重复探伤手法,找手感,摸规律,手上逐渐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这份工作需要极其细心和极强的责任心。一次作业中,屏幕上规律跳动的波形中闪过一个微小的异常波形。这个波形有点陌生,户卫钦犹豫了半天还是把轮对放走了。当天下班后,那个奇怪的波形在她的脑海里一直挥之不去。她第二天一早来到单位,联系同事找到这个轮对,调回来重新探伤,再次确认良好之后,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2005年,户卫钦取得磁粉、超声探伤资格证书。一次,在轮对探伤时,她观察磁力线,隐约觉得在非探伤区内有一处横断面有些异常,于是她趴到轮对上看了又看,心里直犯嘀咕,跑到化验室借来放大镜细心观察,继而反复用砂纸打磨确认,终于发现了一条“潜伏”总长度182毫米的裂纹,排查了一起重大安全隐患。事后她既有些后怕但更多的是欣喜。“探伤,像给车轮做B超,要紧盯屏幕,在参差错落的波形中发现‘病症’。”户卫钦说。

除了要聚精会神,探伤还是个体力活。探完伤的轮对,需要人工推到轨道上进入下一道工序。把重1吨左右的轮对推入轨道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户卫钦一天却要推一百来次,常常累得腰酸背痛。

探伤作业是一份重复枯燥的工作,户卫钦却从中找到了快乐。“找到一条裂纹我能高兴好几天,这说明我的工作有意义,比什么都开心。”

最需要的技巧是责任心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户卫钦的工装袋里每天都装着个小本子,里面除了容易混淆的工艺,就是日常工作的一些体会。时间一久,记录的本子太多,查找、存放都成了问题。有些本子的纸张开始泛黄,部分字迹变得模糊不清,户卫钦心疼之余开始想办法,有意识地放弃“笔记”改为“脑记”,用大脑联系起“波形”对应的问题。“多问一遍、多听一句、多看一眼”是她摸索出来的有效学习方法。

户卫钦手把手教了五名徒弟,其中三名已经出师,目前还带着两名徒弟。她与徒弟丁瑜修搭档了七个年头。作为师傅,户卫钦非常耐心,每当探伤中发现疑似问题,两个人会一起商量判断。“从来没见她发过火,而且谁问都教。”在丁瑜修眼里,户卫钦不光业务水平高,还乐于助人。

2023年10月,户卫钦在全国车辆系统探伤组技术比武中获得第一名。凭着细致严苛的工作态度,户卫钦始终保持着漏探误判“零”的纪录,荣获“火车头”奖章、全国技能能手、中国最美奋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随着探伤设备和探伤技术的更新,发现缺陷的困难程度倍增。在缺陷极其偶发的状态下,很多探伤工整个职业生涯都鲜有“零的突破”。而户卫钦却揪出一个个裂纹缺陷,练就一身探伤绝活。很多人好奇地问户卫钦有什么诀窍,她笑着说:“其实,最需要的技巧是责任心,也就是踏实安心就能干好事,练出一副‘火眼金睛’!”

编辑 文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