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脊梁
作者: 杨西京 侯发山
七十五年的风雨人生,你身上,始终穿着永不褪色的绿色军装,心中,永远戴着红得耀眼的帽徽领章。活着,维系着这方英雄的尊严;死去,陪伴战友守望着家乡。
——题记
中秋果会
退休十多年了,从生活的酸甜苦辣咸中,杨伊洛品咂到军人之间的交往有条隐形的轨道,那轨道便是家国情怀。当他和曹鹤岭双双退休到地方后,这条轨道便没有停运过,使得杨伊洛在忙碌、自信、感动和充实的平凡生活中,感受到军人终身价值的荣光。
这天一大早,杨伊洛收到曹鹤岭的微信,邀请他参加九龙山的“中秋果会”,若仅是这个“中秋果会”的话,杨伊洛还会推辞一番,但曹鹤岭又在微信上含糊其词地撂出一句,说要成立个协会,请他帮忙。什么协会?自己农不在行,工不沾边,会写几篇文章吧,还是作协的顾问,顾着了问问,顾不着不问,几斤几两自己最清楚。杨伊洛打出个问号回复给曹鹤岭。曹鹤岭说,暂时保密,你来后我再给你说。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杨伊洛知道,曹鹤岭求教的事,自己是拒绝不了的。反之,自己有求于曹鹤岭的时候,他也不会拒绝。战友之间从来都是这样,似乎不存在“拒绝”这个词。其实,不止曹鹤岭,了解杨伊洛的人都知道,陌生人找他办事,凡是能办又不违背原则的都给办。杨伊洛知道,这世上还是普通人多,普通人一定要帮普通人。
杨伊洛回复了一个大拇指和一个握手的表情。微信就有这点好处,一时词穷的时候,表情包就能代替,且可以给对方无限的想象空间。放下手机,杨伊洛的脑海中瞬间被曹鹤岭占满了。这个曹鹤岭,从部队师医院主治军医复员到地方,谢绝政府的安排,以及市医院的高薪聘请,回到家乡九龙镇九龙山下的杏花寺村,开办了个山民诊所,村干部换届时高票当选村主任,接下来一届被推选为村支书,一千就是二十年,直到六十岁退下来。曹鹤岭头脑灵活,有思路,有想法,有主见,打破传统的农耕作业方式,种植“铁杆庄稼”,即果树。起初,种的是柿子、核桃、红枣、梨子等本地水果。后来,聘请省市农技师来村里辅导,结合当地土壤、气候特点,调整种植结构,引进苹果、石榴、枇杷、山楂等外地水果。再后来,果农多了,市场饱和,水果卖不上价,便引导村民在山上的沟沟坎坎、旮旯角落等地方,种植柴胡、地黄、银杏、荆芥、茴香、金银花、葛根、桔梗等中草药。有的家庭还喂养动物昆虫类药材,如全蝎、地龙、土鳖虫、蟋蟀等。结合这些特点,先后开创了在东周市有影响的三个大型庙会:三月,九龙山花会;八月,中秋果会;腊月,中药材交流会。省内外各级媒体,包括中央级的,也都先后报道过。
眼下,正值秋天,一年四季当中农民最喜欢的季节,不止气候宜人,更是因为这个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丰收的代名词。这个时节,九龙山上的果树差不多也该成熟了。想到这里,杨伊洛的眼前充满了诗情画意,似乎闻到了水果的香味,不由得咽了下口水。
杨伊洛坐上开往九龙山的城乡公交。他隐约有几丝惭愧,最近因忙于创作红色军魂系列作品,跟曹鹤岭联系少了,好像听说他的诊所扩大了规模。也是,现在这年头,生活条件好了,衣食住行优越了,但也滋生了潜在的危害,“穿”出了不少“邪”,“住”出了不少“灾”,“吃”出了不少“病”,亚健康的人越来越多,不管哪个医院,每天都跟赶大集似的,人满为患。
进山的道路是六米宽的双车道水泥路,再不是过去“晴天洋灰路,弄得一身土;雨天水泥路,溅满两腿泥”的“水泥”路了。一段石头垒砌的地崖上用红漆喷着几个醒目的大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往山上看,裸露的黄土、石头不见了,九龙山像是披了一件硕大的绿色毯子,绿油油的。那些植被有槐树、桐树、栎树等高大的乔木,低矮的那些灌木,除了山崖处的那些荆条、黄栌之外,都是各类中药材。杨伊洛听曹鹤岭讲过,那些药材有地黄、菊花、荆芥、天冬、夏枯草等,二十多种呢。因此,虽是绿色,有嫩绿,有浅绿,有深绿,深浅不一,但一样养人的眼。台阶似的梯田上,栽种的是果树,作为从农村出来的人,杨伊洛喜欢那些核桃、枣树,还有苹果。远看,一条缠在山间的主干渠像巨龙一样,时隐时现,时而穿山而过,时而凌空飞越。那些支渠纵横交错,连接到了每一块田间地头,浇灌着那些果树、药材。飞溅的水花在阳光的照射下,跳跃着光芒。侧耳细听,似乎还能听到那些欢快的流水声。无疑,那是绿水青山的笑声,那是山里人的笑声,充满了富足和幸福。
九龙山,自东向西,呈环抱形排列着九道山峰,远远望去,像是昂头朝拜苍天的九条龙,山名因此而来,每道山峰又因形状的不同有各自的名字。第五道山峰因为一处悬崖前有一双眼睛,被当地人称为“眼睛峰”。这道峰的山脚下是杏花寺,寺前边有一大片开阔地带,便是“中秋果会”的会场。
一下车,本来就清新的空气中夹杂着一股浓郁的果香,那是多种水果混杂在一起的香味。嗅着果香,杨伊洛走进了会场。会场上人山人海,喧闹异常,不是那种嘈杂的热闹,类似婚礼上的喜庆的热闹,从视角、听觉、嗅觉中,都能感受得到。水果摊位一个连着一个:石榴摊上,石榴红丢丢的,泛着耀眼的红光,有的已经咧开了小嘴,露出里边红红的石榴籽;梨子摊上,黄黄的梨子,比拳头还要大,透出诱人的味道;苹果摊比较多,品种也不少,有红富士、黄元帅、红星、红玉、国光、嘎啦、红蛇果,等等,其中红星苹果的个头比较大,表皮色彩鲜艳,让人不忍触摸,似乎一触碰就会弄破果皮,流出香甜的汁水……在会场上往来的村民,大多数都是上了岁数的,脸庞虽然黑红,透着沧桑,但掩饰不住皱纹间洋溢出来的笑意,与他们面前的水果相映生辉,荡漾着喜庆。
穿越果会会场,出现一个花枝招展的大舞台。舞台前边摆着两溜红色的牛皮大鼓,每个鼓后边站着一个穿红着绿的鼓手,清一色的娘子军,挥舞鼓槌,在指挥的手势下,有节奏地敲着。三五个孩子在大鼓之间你追我赶。大人们也不去理睬他们,任由他们嬉闹。舞台上摆放着一个个红色的水果箱,应该是奖品。舞台上方扯着一个横幅,上书四个大字“颁奖现场”。
颁奖?颁发什么奖?给丰收的果农颁奖?杨伊洛心中打出了一连串的问号。
杏林风中医院
距杏林寺还有四五十米远,杨伊洛突然发现,杏林寺对面有一座五六层高的建筑,楼顶上摆着铁艺做出的六个红色大字——“杏林风中医院”。杨伊洛不觉一怔,之前在微信上听曹鹤岭说过,要扩大自己的诊所,没想到扩建成了一个医院!不行,今天中午得罚他两杯酒。门厅的四根柱子上相对应地贴着两副对联,一副是:一药一性岂能指鹿为马,百病百方焉敢以牛易羊。另一副是:桔井流香三世业,杏林飞雨万家春。两联共用一个横批:杏林春暖。进门的大理石墙面上刻着金色的“杏林风院训”:
自立业之日起,谨遵古方,精选九龙山道地药材,依法炮制鲜明饮片,择料讲究,选工尽善。
杏林寺诊所发展十余载,适逢中华盛世,政通人和,百业兴旺,余近顺民意,创立“杏林风中医院”,冀期存心利济,以为后世之德,弘扬杏林精神,传承国粹之精华,聚四海妙手回春,启万千良方济世。祛除患者之病痛,增进摄生之调养,提高生活之质量。
古人云:福寿康宁,固人之所同欲;死亡疾病,亦人所不能无。人处疾则医贵,良药苦口,唯医者能甘之,余将秉承“做药务真,不得欺客,行医务正,不得欺世”之医风,所售药材务求“真”字,誓不以假取利,延请省内老中医坐堂诊脉,务求品行正,医术精,誓不以虚名误人,勤勉治业,广结善缘,以积德行善之心,造福一方。
这个曹鹤岭,总给人惊喜!杨伊洛摇了摇头。等到两人见了面,杨伊洛才知道个中详情。
曹鹤岭辞去村支书后,以从医的人脉资源和半辈子的积蓄,创办了这所“杏林风中医院”。
杨伊洛由衷地给曹鹤岭竖起一个大拇指。
“你的大拇指要是金手指就好了。”曹鹤岭挤了两下眼睛。
杨伊洛知道曹鹤岭话中的潜台词,忙解释说:“微信上信息多,有时候懒得打字,又急于回复,便用符号代替了。”
“有时我也是这样。”曹鹤岭附和道。
杨伊洛说:“中医是我们国粹,我们不能抱着金饭碗要饭。创办这个医院真是好事,医者仁心,积大德也。”
“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而已。”曹鹤岭淡淡一笑,又“三句话不离本行”地说开了,“杨主任,咱这个医院不同于其他医院,有自己独创的地方。”说到这,曹鹤岭从抽屉里取出几个小包包。
杨伊洛接过一看,原来是炮制好的中药粉,大小跟板蓝根小包装差不多,分量均为20克,有三七,有枸杞,有野菊花,有夏枯草,等等。每个包装上还有疑似广告的联语,“拣选道地生熟药材,精制应验鲜明饮片”,“采办参茸燕桂,拣选道地药材”,诸如此类。
曹鹤岭说:“杨主任,都是免煎的。需要服用时,温水一沏就可以。”
杨伊洛不住地点头,一脸真诚地说:“不错,免除了中药熬煎的麻烦,省了患者好多事儿,特别是出差在外的患者……小孩儿穿开裆裤子——方便。”
“杨主任,您不愧是文人,老母猪啃瓷砖——满嘴瓷(词)!”曹鹤岭说着也忍不住笑了。
杨伊洛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说:“扯正事。”
曹鹤岭说:“为了掌握每个患者的信息和发病规律,不论本地患者还是外地患者,建立患者档案,以便对症下药,跟踪回访,提高疗效。”
看着曹鹤岭意犹未尽的样子,杨伊洛眨巴着眼睛,说:“老战友,还有啥‘歪门邪道’,统统说出来吧。”
“真是啥事都瞒不了杨主任!”曹鹤岭给杨伊洛续了一杯“鲁庄小相菊花”茶,继续往下说,“第三,中医兴旺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药材的生态地道。因此,我院与山区药农签订收购协议,要求他们不得使用化肥和农药,确保药材的天然生态。”
“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杨伊洛一脸愧色,似乎有些自责,对老战友的关注太少了。
曹鹤岭也知道杨伊洛近端忙于创作,对自己近期的情况知之甚少,索性竹筒倒豆子,把根根梢梢都告诉了杨伊洛。2003年“非典”期间,当时医院还没有成立,他的诊所首创“润肺滋阴汤”,用本地产的菊花、金银花、桑白皮、黄芩、栀子、柴胡等多味中药材熬制,供应乡亲们喝。不止杏花寺村,九龙山周边乡镇,乃至整个东周市,无一人感染“非典”。曹鹤岭的中医诊所由此名声大振,至此才有了扩建成医院的想法,意在光大复兴中医,弘扬杏林风气。但因为那时还在村干部的任上,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扩大诊所规模。恰逢曹鹤岭的小徒弟从省中医学院毕业,他的十几名同学就业没有着落,曹鹤岭便创办了“杏林风中医院”。
杨伊洛问道:“你担任院长?”
曹鹤岭摇摇头,说:“特聘市医院退休的马向峰担任院长。”
杨伊洛一副想笑未笑的表情。
曹鹤岭说:“指导员,又想说啥哩?”
“我想起一个歇后语,老母猪戴文胸——一套一套的。”杨伊洛说罢,自己终于憋不住笑了。
“指导员,你是一点儿亏也不想吃啊。”曹鹤岭也开心地笑了。
杨伊洛敛了笑,说:“我这是表扬你哩。”
曹鹤岭接着说道:“咱们医院还开创一个特殊奖励办法。凡是杏花寺村的人,一年来没吃过药,没有上过医院的,奖励三箱水果,苹果、石榴和红枣,都是10斤装的;吃过一次药,药费在50元以下者,奖励两箱水果……”
“今天那个颁奖现场就是吧?”杨伊洛眨巴着眼睛,一脸惊喜。
曹鹤岭点点头,说:“为的就是倡导百姓的健康生活理念……等下咱两个过去颁奖。”
“唉,真是俗眼不识泰山。”杨伊洛连声赞叹,心说曹鹤岭不简单,真是有多大的能耐就有多大的福分,有多大的福分就有多大的责任。杨伊洛知道,现在不少医院医药门店搞促销活动,买的药或者充值达到一定金额,再送药。这都什么事啊,鼓励老百姓多吃药吗?真是瞎胡闹。凡是搞促销的医药商店,杨伊洛一概不进。他钦佩家乡一代豫剧大师、人民艺术家常香玉“唱戏先做人,无德戏不立”的人生格言。同理,医德不行的医生,医术也高明不到哪里。
聊了半天,杨伊洛想起来此的初衷,说:“你说要成立什么协会,要我担任会长,莫不是中医中药研究会吧?这个我可是外行。治病救人,可不是闹着玩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