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倾斜摄影在农村不动产测量中的应用
作者: 崔国梁 张丽丽 曲方艳 孙苗苗
关键词:无人机;倾斜摄影;不动产测量;地籍图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4)21-0119-03
0 引言
近年来,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发展迅速,已逐渐应用于各行各业。农村不动产测绘要求测量地籍和房屋,丈量宗地和房屋的边长,并进行指界确权。传统的测绘采用GPS-RTK和全站仪进行点位坐标的采集,利用卷尺等丈量房屋边长等。在利用GPS-RTK 采集点位坐标时,容易受到卫星信号的影响,导致测量状态不是固定解,并且由于墙壁等遮挡,在测量界址点坐标时,GPS-RTK无法直接获取准确的界址点坐标,导致测量误差较大[1-2]。利用全站仪进行界址点坐标采集时,由于要求设站与被测点通视,当存在遮挡时就需要换站。农村房屋建设较密集且不规则,利用全站仪测量,设站更换频繁,严重影响了测量效率[3]。在测量宗地和房屋边长时,对于外部可以直接采用卷尺或者钢尺进行测量,但对于院内,一般需要入户测量。在农忙时,一般家中无人,无法入户测量,也严重影响了测量的进度[4-5]。而且,对于丈量边长来说,尺子的长度有限,且存在拉伸变形的问题,在对较长的边界测量时,需要多次接着测量,然后求和。在换尺子的时候,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导致测量精度降低,这都不利于不动产的准确测量。目前的不动产证书记载的信息较少,附图页多为房产分户平面图,属于二维图,看上去不直观,非专业人员识图困难。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采用倾斜摄影技术,并结合像控点,生产高精度倾斜空三加密成果及实景三维模型,测绘地籍图。以山东潍坊市某一农村不动产测量项目为例,验证了本文方案的可行性。在实际确权方面,通过模型指界确权,提升了确权的效率。笔者最后建议将模型按照一定的比例尺,从不同角度进行打印,然后粘贴在不动产附图页上,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地查看房屋的结构和相对关系,使所有人能够识图。并且将模型保留下来作为留存依据,可以有效处理农村的违规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起到震慑随意违建的作用。
1 无人机倾斜摄影
1.1 倾斜摄影测量原理
无人机倾斜摄影是指以无人机为飞行平台,将多个相机拼装在一起,固定在飞行平台上。通过飞行控制装备控制相机的曝光拍照,并将相机曝光时的空间位置记录下来,将获取的相片保存,然后采用专业的摄影测量软件,结合内外方位元素,解算得到每张照片少量的空间三维坐标,并采用大地测量像控点平差调整,将少量定位坐标转换到大地测量坐标系统下,然后生产得到各种测绘产品。倾斜设备常见的有2镜头、3镜头、5镜头和9镜头等,考虑到获取数据的全面性和飞机的续航时间,一般选择5镜头的相机进行摄影测量作业,其由“1+4”模式组成,即1下视和4侧视,分别从垂直和侧视角度获取被摄物体的纹理信息。
1.2 斜摄影测量作业流程
倾斜摄影技术用于农村不动产测量,其主要包括数据的获取和数据的解算,其具体的流程如图1所示。
2 案例分析
本文以山东潍坊市某一农村不动产测量为例,对本文提出的方案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2.1 任务区概况
任务区地势较为平坦,房屋分布较为密集,面积约为2km2。拟采用旋翼无人机,搭载飞盟AIRCAM-4 进行影像数据获取,采用瞰景Smart3D进行建模,利用EPS软件进行地籍图采集,再利用外业采集的检测点和丈量的边长进行精度检测。
2.2 外业数据采集
2.2.1 航线规划
本次选用航迹大师软件进行航线规划。添加测区范围线到软件中,设置航向、旁向重叠度为80%,下视镜头分辨率为0.015 m。作业时搭载侧视焦距为50 mm,下视相机为35 mm的5镜头倾斜相机,计算得到作业时的航摄相对高度约为134 m,然后设置航向、旁向外扩200 m,并生成航线。
2.2.2 像控点获取
为便于确定像控点点位,以图新地球中的影像为底图,本次像控点之间的距离按照300m的间隔布设。点位选取时要求地势平坦,四周空旷,无遮挡。点位选取布设完成后,导出kml文件。利用手机端的奥维App软件加载kml文件,通过导航定位的方式,完成每个点位的实地现场选点、靶标喷涂和点位坐标量测。本次外业实地喷涂的标志如图2所示。
利用网络RTK测量靶标坐标值,要求采集时仪器状态为固定解。在采集点位的同时,另一个作业人员通过近景和远景的方式采集点位的实地照片,便于内业人员在转刺像控点时快速找到并核实点位,避免像控点转刺错误。
2.2.3 航空摄影获取影像
在像控点布设采集完成后,对无人机各项硬件进行检查,并将航线上传飞控。通过地面试拍的方式对内存卡和相机进行检查,确保在作业过程中,相机可以正常采集影像,内存卡可以正常写入影像,POS记录装置可以完整地记录相机曝光时的位置和姿态。符合安全起飞标准后,完成无人机的起飞与低空影像数据的采集工作,最后沿着航线返回并降落。待无人机运转停止后,取下安装的内存卡并拷贝影像数据和POS数据,导出相机参数。查看数据的完整性和质量,确保航摄影像色调质量较好,POS数据和影线数据对应准确,成果可用。
2.3 内业数据处理
内业数据处理主要包括空中三角测量解算、实景三维模型生产和地籍图测绘。
2.3.1 空中三角测量解算
空三加密也称空中三角测量解算,是指通过多种算法,解算得到每张影像的6个外方位元素。本次选用瞰景Smart3D软件完成影像空中三角测量解算。在对同名点解算时,参照影像和POS之间的对应关系,解算出每张影像上少量的三维点坐标,从而得到各影像的空间位置和姿态。本次通过自由网解算和像控点约束平差,最终得到了符合要求的空三加密成果。
2.3.2 实景三维模型重建
实景三维模型重建包括多视影像密集匹配、白模构建和纹理映射。空三得到的加密点数量少,无法对地形的变化进行准确表达。通过密集匹配算法,得到稠密点云,从而构建得到白模,基于三角网和影像的关系,完成纹理的映射。本次设置模型重建瓦片大小为100 m×100 m,其占用内存约为30 G,在建模过程中,低于建模电脑内存的一半,可以避免内存溢出而导致建模失败。模型输出格式选择带多层级金字塔的OSGB 格式,便于加载到第三方软件浏览和采集地籍图。
2.3.3 地籍图测绘
本次测绘地籍图选用EPS软件,加载OSGB模型和XML坐标文件,创建DSM数据。利用“五点房”命令对规则四边形房屋进行采集,对于其他形状的房屋,依次在每个墙面上提取点坐标,构成一个不规则的闭合面。在完成采集后,对房屋的结构和其他属性进行完善。对于因遮挡或变形严重而无法准确采集的墙面,可通过立体像对在虚拟立体环境下完成采集。本次采集的部分地籍图如图3所示。
3 精度检测与统计评价
本次检测地籍图成果精度从两方面入手,即界址点精度和边长精度检测。利用10个检测点检测地籍图精度,具体较差见表1。
表1中,DX、DY、DS分别代表测量值和地籍图上对应位置在X方向、Y方向上的距离以及两个点的直线距离。对表1中的10个检测点精度统计分析可知,本次界址点较差最小为5.4 cm,最大为11.0 cm,以10 个检测点的算数平均值作为中误差,即得到本次地籍图界址点中误差为7.6 cm,符合表2中界址点二级精度要求。
利用丈量的15条高精度边长距离,检测并统计房屋边长精度,具体见表3。
由表3可知,本次15条房屋边长中,最大较差为0.158 m,平均较差为0.117 m,符合表2中二级精度要求的间距误差。而且由边长长度可知,采用本文的方法得到的房屋边长,其精度不随房屋的边长增大而降低。
4 创新点及建议
本文提出采用倾斜摄影测量的方式进行地籍图测绘,其中创新点和建议如下:
1) 基于实景三维模型制作地籍图。其精度属于误差传递,同一个空三得到的成果,其误差基本一致,不会因房屋的边长增长而导致精度降低,这比传统的丈量方式获得的精度高。传统的丈量长边时,由于多次续接丈量,会导致边长的精度随着房屋边长的增大而降低,而采用倾斜摄影方式可以避免这一问题。
2) 基于实景三维模型指界确权。传统的指界确权需要指界双方到达现场进行指界确定权属,而采用实景三维模型,只需在电脑前就可以完成权属的指定。对于外出务工人员,可以通过视频方式,委托他人或者自己,在村领导和乡村百姓的见证下指定确权,有利于权属的指定。
3) 目前不动产证书为二维平面图,需要专业人员才能读懂图纸表达的意思,而且不直观,不利于产权人了解不动产内容。基于实景三维模型,从不同角度以一定比例尺将模型输出为二维图,粘贴到不动产证书的附图页上,这样更有利于产权人了解自己的不动产证书,房屋结构属性更加明确。
4) 实景三维模型成果可作为历史数据留存,对农村违法违建起到震慑作用,也可以作为违法违建的依据,便于对违法违建的建筑进行拆除处理。
5 结束语
本文以山东潍坊市某农村不动产测量项目为例,对倾斜摄影技术在农村不动产测量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基于倾斜摄影技术制作了地籍图。通过对地籍图的精度检测,得出本文方案生产的地籍图符合地籍测绘二级精度要求的结论。最后,提出了基于模型完成指界确权的建议,给出将模型按一定比例尺输出到不动产附图页上的方法,可以为同行和相关人员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