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潘东升(长篇纪实连载)

作者: 张宝中

“时代楷模”潘东升(长篇纪实连载)0

上期内容提要:

2021年9月25日,福建省公安厅党委原委员,福州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市公安局原局长、一级巡视员潘东升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不幸因公牺牲,中宣部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潘东升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在同事眼中,他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年“理工男”,不仅业务精湛,而且高瞻远瞩,为福建公安机关的大数据建设提前布局;在部下眼中,他是个可亲可敬的领导,工作有硬度,管理有温度;在群众眼中,他是亲人,因为他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群众……

第七章 君子之约

是你自己很优秀

在福州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潘臻颖看来,潘东升是位正直、善良、廉洁、自律的公安局长,他是她的领导,更是她的好兄长。

2008年,潘臻颖任福州市公安局仓山分局副局长。当时仓山分局有一个执法办案系统正在试点,潘臻颖主抓这项工作。这个系统是否值得在全省推广应用,需要信息化专家组的论证。潘东升时任省公安厅网络安全总队政委,作为公安信息化专家组组长,带队前往仓山分局进行论证。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

潘臻颖虽然是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却对科技信息化建设驾轻就熟,表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给潘东升及专家组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深入的了解和论证,专家组向省公安厅提交了一份详细报告,认为这一系统值得推广。2009年1月1日,系统在全省上线,至今仍在应用。

此后,除了偶尔因工作上的事情打个电话,潘臻颖和潘东升并没有什么交集。

2017年3月,福州市公安局调整干部。在鼓楼分局担任政委之前,潘臻颖曾担任过派出所副职、分局办公室主任、仓山分局副局长、市公安局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务。调整方案公布后,潘臻颖被任命为福州市罗源县公安局局长。她心里有点儿忐忑,不知道自己到底行不行,万一砸了怎么办?

组织部门委托潘东升找潘臻颖谈话。“我跟潘局长说,当局长是我的职业梦想,但我觉得有点儿怕。他笑着跟我说,你不是‘吓大’的吗?有什么可怕的?”

厦门大学简称“厦大”,和“吓大”谐音。潘臻颖被逗乐了,顾虑也打消了。潘东升鼓励她说:“放手去干。如果在县里有什么困难,不管任何事情,市局都是最有力的后盾。”

罗源县位于福建省东北沿海,北与宁德市接壤,2016年全县户籍人口268万人。罗源县公安史上第一任女局长到任后,对全县公安民警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小县城也要有大贡献,小区域也要有大作为。”她带领罗源公安连续两年获得公安工作综合考评全市B类地区第一名;连续三年获评全市公安机关先进单位和县委执行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先进单位,平安“三率”工作始终位居全省、全市前列;此外,还获评省级文明单位,2018年更是以55个县直单位总分第一的成绩蝉联绩效考评优秀单位。

2018年7月10日,台风“玛莉亚”来袭,连江、宁德籍430余艘海上作业渔船进入罗源湾迹头便民码头、华能五万吨码头避风。政府要求,这种极端天气,船上不能留一个人,一定要确保全员上岸,确保零伤亡。然而,经多方劝说,仍有大量渔船作业人员深夜滞留船上不肯撤离。如果不能在台风登陆前将他们劝离上岸,后果不堪设想。潘臻颖连夜奔赴华能五万吨码头一线指挥。

潘东升也非常焦急,不断给潘臻颖打电话询问情况,并派50名特警连夜赶到现场支援。潘臻颖组织民警、边防武警官兵与村镇干部,摸黑爬上停靠在码头上的船只,开展地毯式清查,劝离滞留人员。至7月11日凌晨,经过5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共劝离滞留人员1000多人,圆满完成了任务。

针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吸贩毒问题,潘臻颖组织县公安局有关部门开展禁毒专项行动,对涉毒违法犯罪持续保持高压态势。2018年,罗源公安禁毒绩效跃居全市第一,场所吸毒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破获了一系列贩毒案件,其中,林某香特大贩毒案,被市公安局评为当年度破获的十大刑事案件之一。

在2018年起开展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罗源县公安局共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两个,恶势力团伙一个,抓获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48人,破获涉黑涉恶刑事案件88起,2018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绩效排名全市第一。2019年上半年,扫黑除恶好评率9275%,位列全省第二,让罗源县获得了“小城大治”的美誉。

潘臻颖担任局长后,罗源公安的教育训练工作也逐渐在全省叫响。在全省公安机关“砺剑2017”大比武活动中,罗源公安代表名列全省第一;在全市公安机关“提升战斗力、护航新时代”2018年全警大练兵活动中,罗源公安获得总分第一和四个单项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潘臻颖的人性化管警、治警、爱警、惠警方针是密不可分的。

在罗源县任职期间,潘臻颖只去过潘东升的办公室三次,平时汇报工作大多是打电话。每次向潘东升请示工作,潘东升给的指示都非常明确,从不说模棱两可的话,更不会为了推脱责任敷衍塞责“打太极”。

潘臻颖没有辜负潘东升的信任。她在罗源县公安局当了三年局长,从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到普通民警,对她的反映都很好。县委书记来市里开会时,也在潘东升面前夸她。

2020年3月,潘臻颖被任命为福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和2017年3月她被任命为罗源县公安局局长一样,这次潘臻颖也是事先一点儿都不知情,关于职务调整,潘东升一个字都没跟她说过。后来潘臻颖遇到潘东升,真诚地对他说:“潘局,很感谢!”

潘东升急忙说:“哪里,是你自己优秀。”

潘臻颖明白,潘东升的意思是说,你个人的进步是你努力的结果,是组织对你的认可,而不是我个人的意志。她曾提出请潘东升吃顿饭,潘东升说:“等退休以后再说。”

当时潘东升距离退休年龄还有两年多,潘臻颖心想,那就等着吧,等他退休后再请他吃个便饭。“没想到,居然两年都等不得……”潘臻颖伤感地说。

“你要全身心投入”

潘东升在福建省公安厅工作期间,福州市公安局科通处民警李军就已经久仰他的大名了。李军说,倒不是因为他担任厅业务处室领导职务,而是早就听说他是“技术大咖”。在信息技术领域,潘东升名声在外,对李军这样的技术人员来说,简直是如雷贯耳。

潘东升担任省公安厅科通处处长时,李军与他有过三次接触。第一次是陪同时任福州市公安局科通处处长郑书杰到省公安厅汇报工作。当时潘东升正在厅指挥中心忙着,行色匆匆赶回办公室。整个汇报过程中,李军全程都在旁听,没说一句话。潘东升给李军的第一印象是做事风风火火,工作节奏快,说话言简意赅。

第二次接触,李军和潘东升有了对话,而且是一对一的通话。当时李军正在某大型安保演练现场,突然,他的对讲机中传出似曾相识的声音——“我是潘东升”。潘东升在省公安厅向他发出指令,直接指挥处理一个紧急情况。事后回想,有两方面让李军很有感触,一是这个级别的领导较少自己动手操作对讲机,而潘东升却用得很娴熟;二是他的这种指挥方式,非常符合“扁平化”指挥的趋势,在当时比较超前。

第三次接触,两人有了面对面的交流。李军记得那是2012年4月,全国公安无线通信工作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潘东升作为省公安厅科通处处长,带领省厅、福州市局和厦门市局一行五人参会。李军是福州市局的代表,随潘东升同机前往。凑巧李军的座位就在潘东升左边,潘东升向乘务员要了一条毛毯铺在膝盖上,拿出一沓材料开始修改。除了飞机起飞降落的两个时间段,潘东升就没闲下来。他告诉李军,几天后就要召开全省科技通信工作会议,他正在修改的都是会议材料。李军当时感觉,潘东升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

2016年6月,潘东升从三明调任福州。此后的两年时间里,李军和潘东升见面的机会就多了。按说,他算是潘东升的老熟人了,但他个性内敛,对这位新领导一点儿都不“热乎”,能点头致意就不握手,更不主动套近乎,甚至连一句寒暄都没有。在内心里,李军对潘东升是非常尊重的,不过,他不是感情外露的人,和潘东升一直保持着“君子之交”。

福州市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开工建设,把李军推到了众目睽睽的前台,他和潘东升的接触才渐渐多了起来。

福州市公安局机关大楼位于鼓楼区津门路11号,因办公场地太小,局里的很多业务部门都分散在外面。近些年来公安各项业务功能的提升,对办公场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福州市公安局迫切需要建设一栋新大楼,即公安业务技术用房。

2018年5月,市公安局筹备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基建办。基建办主任由曾任市公安局警务保障处处长、现任鼓楼分局局长的林能响兼任。林能响对基建工作非常熟悉,经验非常丰富,是福建省公安厅的基建专家。福州市五区八县的公安机关,只要涉及基建的工作,都请他指导。

基建办下设基建组、技术组、监督组,李军负责技术组的筹备工作。5月7日,潘东升和福州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人事训练处处长王育还特意找李军谈话。“也许他认为我有三十多年的公安信息化工作经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所以才把这个工作交给了我。”李军说。

这是一个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但李军却有顾虑。一是除了技术组,其他两个组的组长都由市局相关业务部门的副职兼任,而自己只是科通处视频技术科的科长,级别较低,他不想“抛头露面”;二是当这个组长要和供应商打交道,这是他不擅长的。妻子也劝说,没几年就退休了,还操这份心干吗?

听说李军有思想顾虑,四天后的5月11日,潘东升再次找他谈话:“你是技术组组长最合适的人选,市局党委对你寄予厚望。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干好了是技术组的功劳,干坏了是我的责任。”

如此推心置腹,李军就说了自己的心里话。潘东升跟他谈起自己以前从事技术工作的经历,也曾面临家庭中的困难,鼓励李军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也坚信警属一定会支持公安工作。李军终于下定了决心。

5月14日,潘东升第三次找李军谈话,让他放开手脚,大胆工作,提醒他要有全局的站位,从全局的高度来考虑问题,而不是局限于科通处单一警种的角度。他还叮嘱李军:“有困难,找基建办领导或分管局领导,有重大事项可以随时找我。”

就这样,李军接受了这个新的挑战。随后的三年多里,他与潘东升的交流频繁起来。李军说,虽然自己的职务低潘局很多级,技术水平更是差一大截,但潘局一点儿架子都没有,每次见面都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顺利完成项目规划这个阶段性任务之后,考虑到自己年龄大了,李军便提前谋划新老技术组组长交接事宜,建议潘东升考虑更合适的人选,并表示,新组长到位后,他会全力配合。潘东升一口回绝:“目前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人选,如果你能推荐一个,我就同意你不再担任组长。”

潘东升询问了李军的家庭情况,得知他的孩子已经参加工作,家里没多少需要操心的事,还对李军提了一条要求:“你要全身心投入。”

这是三年多时间里他对李军个人唯一的要求,也只提了这一次。李军把这句话当成他们之间的“君子之约”,时时记在心里,不敢有丝毫懈怠。

潘东升虽然是行政领导,已经多年不再从事具体的技术工作,但在李军看来,他仍然是一位学者型、专家型、复合型的好领导。他的专业素养不仅没丢,而且还与时俱进,在更高的站位上,谋划公安科技事业的蓝图。早在2018年5月,他就勾画出福州市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信息化建设的框架,为李军担任组长的技术组指明了努力方向。

潘东升既是省公安厅党委委员,也是市政府副市长,更是市公安局的当家人,身兼多职,工作繁忙。但他还是挤出时间,非常认真地审阅技术组的每份材料。他和李军之间,除了面谈,更多的是“笔谈”。除了考察报告、请示件等,李军的《基建办技术组阶段性工作汇报》(一)至(十一),合计六万五千多字。潘东升每篇都写批示、做批注,如果他忙得没时间看,在电梯里遇见李军时会告诉他,让他再等几天。他心细如发,注重细节,如果在材料中发现问题,就会立即打电话向李军询问。

上一篇: 隐形复仇者
下一篇: 极度写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