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及前瞻:在中低速增长轨道上曲折运行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关键词】世界经济 全球贸易 韧性 增长分化
在经历多重冲击后,2024年世界经济趋于稳定,表现出惊人的韧性。这种韧性主要源于紧缩性货币政策影响较弱、主要经济体劳动力市场相对强劲等。尽管勉强避免了经济衰退,但大国战略博弈加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增长前景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影响。
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
整体来看,2024年世界经济增长趋于稳定但缓慢,就业保持稳定,通胀率继续下降,贸易和投资低位复苏。全球财政政策仍偏宽松,主要央行纷纷开启降息周期,资产价格明显上涨。
一、经济在中低速轨道上曲折前行
2024年,全球经济在多重挑战下继续缓慢复苏。虽然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贸易碎片化加剧、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等因素加大了不确定性,但世界经济增长总体保持稳定,主要国际机构对经济形势的总体看法审慎中性。2024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24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2%,较2023年下降0.1个百分点,与7月预测持平。[1]分国家类型看,预计发达经济体2024年的经济增速为1.8%,较2023年高0.1个百分点。其中,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增速分别为2.8%和0.3%,较2023年分别下降0.1和1.4个百分点;欧元区和英国的经济增速分别为0.8%和1.1%,较2023年分别高出0.4和0.8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为4.2%,较2023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速分别为4.8%和7.0%,较2023年分别下降0.5和1.2个百分点;俄罗斯的经济增速为3.6%,与上年持平;巴西和南非的经济增速分别为3.0%和1.1%,较2023年分别高出0.1和0.4个百分点。
二、就业整体表现稳健
2024年全球就业形势较2023年有所改善,但在经济增长放缓背景下,各国情况明显分化,青年就业问题依然突出。2024年5月,国际劳工组织(ILO)预计,2024年全球失业率从2023年的5.0%降至4.9%,但就业机会仍将持续缺乏,“就业缺口”(有意愿但未就业人数)仍高达4.02亿人。[2]从失业率水平看,发达国家失业率普遍偏低,劳动力市场较为紧张;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失业率普遍偏高。从失业率变化趋势看,发达国家失业率多为上升趋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失业率则大多处于下降趋势。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2024年9月,美国经季调后失业率为4.1%,较2023年3.6%的平均水平明显上升。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8月,欧元区经季调后失业率为6.4%,为该机构自1998年4月开始发布这一指标以来的最低水平。英国和加拿大的失业率分别从2023年的4.03%和5.41%上升至2024年的4.45%和5.9%。主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失业率普遍偏高,但多呈现下降趋势。值得关注的是,俄罗斯失业率在2024年6月下降到2.4%的历史新低水平。此外,全球各国青年失业率偏高,且短期内很难发生显著改善。2024年8月,国际劳工组织预计,2024年全球青年(15—24岁)失业率为12.8%,约为25岁及以上成年人的3.5倍。其中,中低收入国家和中高收入国家的青年失业率分别为12.9%和15.3%。[3]

三、通胀率进一步下降
2024年全球通胀率进一步下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2024年全球全年平均通胀率为5.9%,较2023年下降0.8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的通胀率为2.7%,较2023年下降1.9个百分点。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2024年9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环比上涨0.2%;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3.3%,整体通胀显示出缓和迹象。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9月欧元区通胀降温,调和CPI同比上涨1.7%,自2021年以来首次跌破欧洲央行2%的目标。与美欧的通胀率下行趋势相对,日本通胀率有所回升。日本总务省数据显示,2024年9月剔除生鲜食品的核心CPI同比上涨2.4%,为连续37个月同比上升。与发达经济体类似,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胀率也在持续下行,2024年为7.9%,较2023年小幅下降0.2个百分点。根据相关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9月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和南非的CPI同比分别上涨0.4%、4.4%、5.49%、8.6%和3.8%。

四、杠杆率趋于下行但国别分化显著
全球债务总额继续攀升,但总杠杆率已开始下降。与此同时,显著的国别分化趋势表明全球债务风险分布不均。国际金融协会(IIF)报告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债务总额达到312万亿美元,较年初仅增加2.1万亿美元,涨幅远小于去年同期的8.4万亿美元。[4]虽然债务总额仍在上升,但全球总杠杆率(债务总额与GDP之比)已经开始下降。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总杠杆率为328.4%,较2023年同期减少0.8个百分点。这表明,全球债务风险整体趋于下行。分部门看,全球总杠杆率下降主要由家庭部门和非金融企业部门驱动。2024年第二季度,这两个部门的杠杆率分别为90.6%和40.9%,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1和0.9个百分点。分国家类型看,各国杠杆率变化趋势明显分化:2024年第二季度,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总杠杆率为376.8%,较2023年同期下降3.9个百分点,其原因包括高通胀的债务稀释效应、紧缩性货币政策对本国国内私人部门债务积累的抑制效应等;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总杠杆率为245.2%,较2023年同期增加4.4个百分点,其原因包括发达经济体紧缩性货币政策导致外部融资成本上升、部分经济体实施了较大规模的财政刺激等。从各国财政政策看,2024年全球财政政策仍保持在较为宽松的区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在全球纳入统计的196个经济体中,预计2024年财政赤字运行的经济体占比高达78.6%,与2023年持平。财政赤字与GDP之比超过3%的经济体约占45.9%,较2023年减少5.1个百分点;超过6%的经济体占比为14.8%,较2023年增加1.0个百分点。分国别看,2024年发达经济体的广义政府基本财政赤字与GDP之比为2.7%,与2023年基本持平,财政政策保持不变;新兴与中等收入经济体的广义政府基本财政赤字与GDP之比为3.5%,较2023年增加0.2个百分点,整体财政政策更为宽松。[5]
五、全球股市普涨
2024年前10个月,全球股市普遍上涨,发达经济体股市延续了2023年的良好表现。其中,美国标普500指数强劲增长19.6%。欧洲市场中,除法国CAC40指数在2024年小幅下滑0.3%外,其他国家的主要指数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如德国DAX指数增长10.6%,英国FTSE100指数增长4.9%。亚洲市场同样表现出色,日经225指数涨幅达到16.8%。相比之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股市表现更为分化,但仍以上涨为主。中国上证综合指数和香港恒生指数分别反弹10.2%和19.2%,扭转了2023年的下跌趋势。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以色列和印度尼西亚的股市均实现正增长。然而,也有一些市场出现下跌,如俄罗斯RTS指数和墨西哥MXX指数分别下跌23.3%和11.7%。
六、利率总体步入下行通道
2024年除日本等少数经济体外,主要发达经济体纷纷开启降息周期。2022—2024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经历了从加息周期到降息周期的重大转变。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自2022年3月开启,到2023年7月共加息11次,累计幅度达525个基点,创下40多年来最强的加息周期。2023年12月14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5.50%,这是自2023年9月以来,美联储连续第三次暂缓加息,也被普遍认为是此次加息周期的结束。2024年9月,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50个基点,降至4.75%—5.00%,这是4年来美联储首次降息。2024年10月,欧洲央行宣布将存款基准利率、主要再融资利率和边际借贷利率均下调25个基点,三大关键利率分别降至3.25%、3.40%和3.65%,这是欧洲央行2023年10月停止加息以来年内第三次降息。英国央行在2024年7月宣布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5.0%,并在9月暂停降息,维持5.0%的利率不变。中国央行在2024年10月21日公布,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和5年期LPR双双下调25个基点,分别由3.35%和3.85%降至3.1%和3.6%。此前,中国央行曾在2月20日将5年期LPR下调25个基点,在7月22日将1年期LPR和5年期LPR均下调10个基点。与其他发达经济体相反,日本央行在2024年3月和7月两次加息至0.25%,并在9月暂停加息,将利率维持在0.25%不变。与此同时,主要经济体的长期利率仍处相对高位。2023年美国、欧元区、英国、日本和中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均值分别为4.0%、3.3%、4.1%、0.6%和2.7%;截至2024年 10月,美国、欧元区、英国、日本和中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为4.3%、3.1%、4.4%、1.0%和2.2%。
七、美元汇率指数持续波动
由于全球经济状况的变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美联储的利率政策,美元在2023—2024年经历明显波动。2023年年初,美元指数回落至103左右,此后在100—107的范围内波动。2024年前10个月,美元兑日元先升后降再升,于7月10日达到最高值1:161.73,累计升值7.8%;美元兑欧元不断波动,累计小幅升值1.4%;美元兑人民币在2024年先升后降再升,累计小幅升值0.3%。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编制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2024年10月,美元和欧元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分别为110.03和101.48,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0.39%和0.07%;日元和英镑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分别为71.44和111.03,分别较上年同期变动-1.5%和3.9%;巴西雷亚尔、印度卢比和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分别为103.66、103.17和92.01,较2023年同期分别变动-9.2%、0.9%和0.5%;俄罗斯卢布和南非兰特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分别为96.13和106.29,分别较2023年同期上涨4.6%和7.7%。
八、国际贸易逐步复苏
尽管地区冲突扩大导致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但全球贸易仍在逐步复苏。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显示,2023年国际货物贸易量较上年下降1.1%;货物贸易额较2022年下降4.9%至25.3万亿美元,服务贸易额较上年增长8.9%至6.9万亿美元。2024年10月WTO预计,2024年国际货物贸易量增长2.7%。[6]2024年10月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发布的全球供应链压力指数(GSCPI)显示,9月该指数为0.13,虽较8月的0.20略有回落,但较2023年同期上升120.2%,整体保持在接近历史均值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7—9月连续3个月指数转为正值,虽然幅度较小,但可能预示着供应链压力出现了轻微回升的迹象。2024年10月24日,德鲁里世界集装箱运价指数为3095美元/40英尺高箱货柜(FEU),较2023年同期上升131%,相比2021年9月疫情期间的峰值10377美元/40英尺高箱货柜(FEU)下降约70%,但仍比2019年疫情前的平均水平1420美元/40英尺高箱货柜(FEU)高出约18%。
九、跨境投资持续下行但趋势有望缓解
2023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持续下降。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显示,受到疲软的增长前景、经济分裂化趋势、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供应链多元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2023年FDI下跌2%至1.33万亿美元。[7]若剔除少数欧洲中转经济体的影响,FDI实际降幅超过10%。虽然全球投资环境仍具挑战性,但2024年国际投资的下行趋势有所缓解。一方面,跨国企业的利润水平仍然处于较高水平,这将体现在利润再投资中,从而对跨境绿地投资形成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在已持续两年的高利率环境后,发达国家央行陆续步入降息周期,融资条件的改善有助于促进国际项目融资复苏和跨境并购交易回暖。2024年上半年,全球FDI投资规模增长1%,美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墨西哥等国家FDI流入速度明显加快,新能源和人工智能领域是投资重点行业。2025年全球流动性趋于宽松但改善幅度大概率下降,私人投资有望呈现温和增长态势。全球FDI流入可能延续低增长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5年全球投资规模占GDP比重为26.4%,较2024年仅提高0.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