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族声乐作品《洗菜心》中花鼓戏润腔的运用
作者: 王容 马兴雨 陈雯静
一、湖南花鼓戏小调《洗菜心》概述
(一)湖南花鼓戏简介
湖南花鼓戏起源于民歌、山歌、小调,在发展过程中经艺人的不断完善,融合了京剧、昆曲、说唱等音乐元素,形成了独有的音乐风格与戏曲韵味。其音乐曲调灵活多样,可粗犷也可细腻婉转,展现了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以及湖南人民的劳动生活。
(二)作品《洗菜心》基本概况
由于早期缺乏记录方式,《洗菜心》这首歌曲主要通过口头传承得以保留。望城民歌《洗菜心》是最早有文字记录的版本之一,收录在《湖南民间歌曲集(长沙市分册)》。《洗菜心》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朗朗上口,深受群众和歌唱家的喜爱,数名女歌唱家都在各种音乐会上演唱过它,这首民歌在湖南乃至全国各地得以广泛流传。
《洗菜心》是湖南花鼓戏中的经典,植根于湖南风土人情。《洗菜心》不仅展现了湖南女孩俏皮娇羞的性格特点,还巧妙地展现了她们泼辣热情的一面。这首作品充分体现了湖南民歌与花鼓戏的独特韵味,是湖南文化与音乐相互交融、和谐共生的有力见证。
二、《洗菜心》的曲式及唱词分析
(一)《洗菜心》的曲式
由表1可知,《洗菜心》是一个变奏曲式。《洗菜心》以“湘羽”调式为基础,广泛传播于湘中、湘南、湘东部分地区。从曲式结构来看,可将《洗菜心》视为坚持“起承转合”原则的装饰变奏曲式,每个变奏段落由“前奏—主要乐句—固定补充乐句”三部分构成。
A乐段为5—16小节,A1乐段为21—32小节,A2乐段为37—49小节,这三个乐段之间由两个间奏衔接。
在调式调性方面,《洗菜心》属于典型的“湘羽”调式,整首曲子都是以“羽”为主音来进行的,大部分乐句的结束音都是落在“la”音上,并且每段变奏的结束乐句都以羽音“la”结束。歌曲中的部分乐句以角音“mi”结束,前奏、间奏终止于角音“mi”。
(二)《洗菜心》的唱词分析
1.歌词特点
《洗菜心》歌词以叙事性质展开,兼具叙事与抒情特点,通过妹子绣花绫、洗菜心丢戒指等情节,清晰讲述小故事并塑造出湖南妹子勤劳、俏皮、泼辣的形象。《洗菜心》的歌词工整、简洁明了,如第一段唱词中的“奴在绣房中”,与第二段唱词“小妹子下河”相互呼应。《洗菜心》的歌词讲究押韵,如歌词“声”“心”“分”“斤”“生”“婚”,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方便记忆与传唱。
衬词是一种语气词,通常是一种口语化的语言表达方式,有助于表达歌曲情感。《洗菜心》中大量地运用了衬词、衬腔,这也是该作品的一大特色,衬词和衬腔在歌曲中起到了加强歌曲与生活的联系、突出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活跃情绪、渲染气氛等重要作用。例如,歌词中的“索哒依子浪当”“浪得索”“哪”,这些衬词为《洗菜心》中润腔的运用增添了色彩。歌曲中的大部分衬词运用了润腔的技巧,更好地表达了人物的喜怒哀乐与地方特色。可以说,通过使用衬词,《洗菜心》更加具有亲切感,演唱起来也非常的轻松。
2.方言的运用
《洗菜心》作为一首湖南民歌,其特点之一就是在歌词中运用了湖南当地的方言,因此该作品具备极强的地域性特点。演唱者演唱时要准确地运用方言进行演唱。
《洗菜心》通过运用方言突显了地方性特色,展现了湖南方言的独特发音方式,所以要想诠释好该作品,了解并掌握当地的方言表达是重要前提。
三、《洗菜心》中润腔的运用
(一)花舌润腔的运用
花舌是演唱花鼓戏作品的一种重要技巧,通过控制气息使舌头颤动发声,熟练掌握气息控制是运用这种技巧的关键。具体操作是让舌头放松并轻轻贴在上齿龈的位置,然后模仿“得儿”的声音,使舌头快速地上下移动。在《洗菜心》这首作品中,作曲家多处使用花舌技巧来展现角色内心的情绪变化。在歌曲的第一个乐段中,花舌音活泼轻巧,展现出了小姑娘带着欢快的心情去洗菜的场景。到了歌曲的第二个乐段,当戒指丢失后,花舌音被用来表达人物内心的焦虑不安。而在歌曲的第三乐段中,花舌音则被用来表达小姑娘既期待又害羞的复杂情感,表达了小姑娘希望哥哥能够捡到戒指的同时,又保留了适当的含蓄。《洗菜心》中运用花舌润腔技巧的乐段示例图如图1
所示。
(二)倚音润腔的运用
倚音是在演唱主要音符时,快速地加入的一个较短的装饰音。演唱者在演唱倚音时,声音要短促且力度不宜过强,以免抢了主音的风头。在演唱花鼓戏作品时,恰当运用倚音可以增强节奏感,让旋律更加生动,突显节奏和韵律的起伏。例如,在《洗菜心》中,倚音的使用让忽、娘、奴三个字具有级进的特点。演唱者在唱“听”这一字眼时,需要用重音来表达,用强弱对比突出这一动词。对于句末的“声”字,则要通过鼻咽腔共鸣,使其在音乐结束时得以优雅地渐弱。这两个字眼的处理与倚音的运用结合,使得整句歌词有抑扬顿挫的感觉,表现出小姑娘古灵精怪的性格特点。《洗菜心》中运用倚音润腔技巧的乐段示例图如图2所示。
(三)滑音润腔的运用
滑音是音乐作品中的一个装饰音,在声乐作品中常被使用。滑音是通过从音高向上或向下移动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根据音的走向,滑音可以分为上滑音和下滑音两种。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可以根据乐谱上规定的一个音出发,自由地向某个方向滑动。
《洗菜心》这首歌曲中多处使用了滑音来表达情感,比如,“哪一位”中的“位”字使用了下滑音,表达了主人公对捡到戒指人是谁的疑问的情感色彩;“大半斤”中的“大”字也使用了下滑音,表达了主人公对于捡到戒指的人要以厚礼感谢,以及对礼物的程度词的情感描写。《洗菜心》中运用滑音润腔技巧的乐段示例图如图3所示。
(四)颤音润腔的运用
颤音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装饰音技巧,恰到好处的颤音能够让歌曲具备更加活泼的感情色彩。在《洗菜心》这首曲目中,颤音经常被用来表达语气词,将人物的情绪活灵活现地体现出来,使得音乐的表现更加贴近生活。在不同的音乐表演中,颤音的运用方式各有千秋,能够为音乐增添无穷的魅力。《洗菜心》中运用颤音润腔技巧的乐段示例图如图4所示。
由此可见,在花鼓戏作品中,润腔是不可或缺的技巧,润腔的运用不仅会使音乐情感更加丰富,而且在听觉效果上,音乐会更具趣味性和戏剧性。
四、结语
通过对民族声乐作品《洗菜心》中花鼓戏润腔的运用进行分析后可以得出,滑音、倚音、颤音、花舌腔等润腔技巧的使用,使得《洗菜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这些技巧不仅可以增强歌曲的表现力,还可以让听众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情感和内涵。在一些轻松愉快的段落中,花鼓戏润腔则被用来增强节奏感和舞蹈感。这种演唱技巧给民族声乐创作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表现形式。花鼓戏润腔作为一种值得深入探究的表现手法,不仅可以提升歌曲的艺术魅力,还体现了我国民族声乐作品独特的魅力。
(湖南工业大学)
责任编辑 李知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