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
作者: 胡根源历史的洪流,如长河奔流,昼夜不息,汇聚着无数先人的智慧与辛劳。清明时节,我们怀着一颗虔诚与敬畏的心,踏入那庄严而神圣的时光隧道,寻觅着那些已逝的亲人和前辈的足迹。
清明,不仅是对祖先的缅怀与祭祀,更是对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而英勇斗争的先烈们的纪念。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仅要感恩先人的养育之恩,更要铭记先烈的英勇事迹,让他们的精神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成为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
每年的清明时节,我都会踏上那条熟悉而亲切的回乡之路,参加扫墓祭祖仪式。多年来,在父母的精心安排下,这些传统活动历经岁月的沉淀,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家族的记忆中,展现出无尽的生命力。每当这个日子来临,家族成员都会齐聚一堂,共同缅怀那些敬爱的祖先,传承着家族的文化与精神。
祭祖仪式圆满结束后,家人总会围坐几桌,共同享用美食,畅饮美酒,彼此分享心中的天下大事,也追忆家族曾经的珍贵往事。在这个温馨的时刻,我无意中听到了关于我家二伯父的一些事迹,虽然并不完整,却在我心中激起了强烈的好奇与敬意,也让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家族的力量与传承的重要性。
二伯父,作为父亲的二哥,是家族中的传奇人物。在上一辈村民的口中,他如同一个神秘的影子,常常在夜深人静时出没。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组织,成了保卫祖国、守护家族的英勇战士。然而,随着时光的流转,他的英勇事迹逐渐被岁月掩埋,鲜为人知。
为了揭开尘封的历史,我决定踏上探寻那段被岁月遗忘的英勇与牺牲的真相旅程。这不仅是对我二伯父的敬意,更是对家族、对民族历史的追溯与传承。
当我探寻二伯父胡家义—这位黎族英雄的传奇人生时,有幸与一位自1939年起便投身琼崖纵队的资深革命前辈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他深情地讲述了胡家义的英勇事迹,生动地描绘了他为革命事业奉献一切的壮丽篇章。
胡家义于1942年投身革命,担任陵水县拾善乡抗日政府的交通联络员。为了彻底消灭藏匿于孔明村尾的日寇残余势力,1944年底的某个夜晚,他勇敢地肩负起给部队传递敌情的重任。然而,在赴保亭五弓大洞村部队驻地的途中,他意外遭遇了日寇的埋伏。虽然同伴有幸逃脱,但胡家义却不幸落入敌手。面对日寇残忍无情的酷刑,他坚贞不屈,誓死保守组织与送信任务的机密,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这段历史虽然充满了痛苦和牺牲,但它也彰显了胡家义以及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和坚韧。他们的精神是我们民族历史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承的宝贵遗产。
我的爷爷奶奶,虽身为朴实的农民,但在那个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不仅勇敢地掩护革命队伍的行动、传递关键信件,更支持着两个儿子投身革命的烈火,默默地为革命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力量。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儿子胡家义,在执行任务时英勇牺牲,竟被无端的流言蜚语指责。几十年来,他们只能默默承受着这些无端的指责和嘲笑。
经过深入的探访和细致的调查,我坚信胡家义的英勇事迹。每年的清明节,当我站在祖先的墓前,无尽的哀思总会涌上心头。二伯父胡家义为了民族大义英勇献身,遗憾的是,他的遗骨至今仍未能寻回。多年来,我们无法按照传统习俗为他举行庄重的祭奠仪式。因此,在这个充满思念和追思的时节,在那肃穆庄重的祭祖仪式氛围中,我的心中总会为二伯父留下一席之地。胡家义,他是一位不朽的英雄。
虽然胡家义在革命历程中的贡献并未获得足够的关注与评价,但正义和公平终会为他正名。在《琼崖红色故事》中,胡家义作为宁死不屈的交通员的光辉事迹被详尽记录。每当我翻阅这些篇章时,心中总会涌起深深的敬意和感动。
时光荏苒,如今胡家义英勇就义已整整八十载。他的英勇精神和革命信念却仿佛是一座永恒的丰碑,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心中,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行、发扬光大。正如诗中所云:“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