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馒头的女大学生

作者: 郭学德

“小兰,今天周六,天又下这么大的雪,就不要出去卖馒头了吧?”小兰的男朋友劝道,“你卖的又不挣钱,图啥呢?”

“不行,如果今天我不去,刘大爷的馒头就卖不完了。”小兰跺着脚说,“再说还有王大妈订的,不能失信,她腿疼又下不了楼,吃什么呢?”

小兰没有听男友的劝,执意推着自行车走进了雪地里。

小兰卖馒头的事,还得从两年多前刚开学时说起。

那是小兰刚到市师范学院报到时。小兰家是太行山深处的,上学需要坐大巴,路上还得倒一下车才能到学校。小兰一路上也没吃饭,到了学校门口,天已擦黑儿。她见学校门口有卖馒头的,就想先买两个馒头充饥。可是,她一掏钱包,发现两千元不见了,翻遍了全身和随身物品也没找到,急得满头大汗在原地打转,甚至哭了起来。

刘大爷正用苍老的手拿着竹板夹着两个馒头,见状也愣在了一边,待回过神来,问明情况,嘴里叨叨着:“这天杀的小偷,这几天就专门偷你们这些村里来的学生娃,不得好死!”回头对小兰道,“小姑娘,你别哭了,我先给你两百元,你先用。”刘大爷说完,放下馒头,用核桃皮似的双手从怀里哆哆嗦嗦地掏出一沓散票儿,大都是一些零碎钱,他从中找出四张五十元的纸币,递给小兰:“你不要嫌少,先救个急吧!”

“我不要……大爷,我怎么能……要您的钱呢?”小兰的眼睛湿润了,说话也有点儿结巴。

最后,在刘大爷再三劝说下,小兰接受了刘大爷的好意,并且还吃了刘大爷的两个馒头。她感到刘大爷的馒头是那么甜,比以前吃的都香。

刘大爷来自乡下,今年七十多岁了,因为上了年岁,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就和老伴儿卖馒头。老伴儿在家蒸馒头,刘大爷上街卖。

小兰了解到刘大爷家也不容易,抽空就帮刘大爷卖馒头,慢慢地,小兰总结出一些经验,不能在一个地方“守株待兔”,要走出去,联系更多的客户。后来,小兰就到学校周边一些小饭店联系送馒头,这样馒头卖得就多了。

再后来,小兰和刘大爷商量,她也卖,就买了辆二手自行车,在后座上装了个馍筐,虽然装得少,可是机动灵活,卖完一筐,再回来到刘大爷这儿拿一筐。

在小兰和刘大爷的合作下,刘大爷的收入翻了两番。刘大爷高兴得两眼眯成了一条缝儿,非要分一半利润给小兰,小兰死活不要。刘大爷说:“你家里条件也不好,生活费总要开支的吧?”最后,刘大爷每月给小兰五百元生活费,并说:“剩下的钱我给你存下。”

刘大爷把“我给你存下”说得特别响亮。

小兰小心翼翼地推着自行车一家一家地送馒头;还有下不了楼的王大妈,她必须爬楼梯送到家里去,否则王大妈就要饿肚子。

雪在一瓣一瓣地下,厚厚的雪地上留下了小兰的一串串脚印,像一串串糖葫芦,是如此的美丽又甜蜜。

晚上,小兰回到学校,男朋友对小兰不冷不热道:“小兰,人家都谈朋友,周日不是看电影就是下饭馆,和你没一点儿浪漫,白浪费感情!”

小兰的心里很矛盾,她知道自己对不起男朋友,可刘大爷在最困难的时候帮了她,她不能对不起人家呀;而且,她现在干得很好,已经打开了市场,怎么能停下不干呢?

小兰和男朋友的关系一直不冷不热。

一天下午,小兰在下课后去找刘大爷,却没有找到。小兰问小卖部的熟人,他们都说没见。小兰心里一惊,急急忙忙找到刘大爷租住的小平房—门在里面插死了,怎么也推不开,小兰急忙打了110。派出所民警打开了门,只见刘大爷和他老伴儿两人脸色发青地躺在床上。后经法医鉴定,法医说是煤气中毒。派出所民警通过刘大爷的身份证联系了当地村委会,村委会说刘大爷没有儿女。

派出所在整理刘大爷的遗物时,在一个包得很严实的匣子里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几行字,意思是他们没有亲人,如果出现意外,把所有钱留给小兰。民警清点了一下,连现金带存款约十二万元!

民警问小兰是否接受捐赠,小兰被眼前的事弄蒙了,一时不知所措。这时,急急忙忙赶来的小兰的男朋友说:“接受,我们接受!”

“不!”小兰半晌才反应过来,“我们不接受!这是刘大爷和大娘两人挣的,我们不能要!”

“小兰,你傻呀!”男朋友歇斯底里地叫。

“我不傻!”小兰挺直腰板儿道,“这笔钱我不能要!”

“你不要怎么办呢?”一个民警不由得问了一句。

小兰说:“捐给学校的贫困生吧!”

后来,经过相关部门协商,民警同意了小兰的提议,把刘大爷留给小兰的钱捐给了学校贫困生。

最后,小兰的男朋友和小兰分手了。

上一篇: 上课了谁在打钟(外十首)
下一篇: 陪席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