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在摇摆中成长

作者: 杨林鸿

《玉朗拖在胡志明市》是一篇有意思的小说,看似写年轻人的爱情,其实小说的内核是对年轻人内心价值追求的叩问。小说写“我”在一家西餐厅遇到了歌女玉朗拖,并与之倾心相交。“我”了解到玉朗拖的生活,也对玉朗拖讲述了自己的爱情。两个年轻女性,因为一本共同的信物——《情人》,而有了感情上的依恋和寄托。两个人似乎是找到了异域中的另一个自我,似是同病相怜,其实是价值观和人生观在碰撞中产生的灵魂的高度契合。

那本法文版的杜拉斯的《情人》,是小说中的道具,也是联系小说人物的情感纽带。与玉朗拖的相识是因为“我”好奇于玉朗拖放在桌上的《情人》,而这本书,正是玉朗拖的第二位恋人陈勇送的,但玉朗拖内心却一直住着她的初恋——坏小子阮文凯。有着相似恋爱经历的“我”,和弓长张分手后,把他推荐给“我”的《情人》,又推荐给了第二位恋人立早章。小说中的两位女性都在恋爱,都在各自的恋人之间摇摆不定。这本《情人》,原本是属于她们自己的、隐秘的烙印,如今却变成了信物。她们把这信物带到下一段关系里,带到未来的人身边去。

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精神内核是什么?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答案。现代社会的大学生,对社会、对人生、对爱情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就像玉朗拖说的,爱情不是一件小事,从来不是。又如玉朗拖的朋友蒂克说的,世上只有一件事不能被饶恕,那就是硬生生和喜欢的人无疾而终。在她们身上,往往自我分裂,这种分裂体现在多个方面,她们总是在摇摆不定中寻找答案,而答案又是那么似是而非。小说的哲学意义和价值内核也由此凸显。小说关注的不仅仅是年轻女性的恋爱观,更有着对女性追求爱情,选择生活,寻找生命价值的关注。这就是这篇小说的深度。可以说,小说带给了我们动人的情感故事和对青春与爱情的深刻思考。

玉朗拖和“我”都是内心自由,热爱生活的女性。作者对两位女性的情感故事和精神世界的拿捏恰到好处。

玉朗拖是虚幻的又是现实的,她一边在昆明寻找着妈妈,一边在内心寻找着自己喜欢的人。最后一次见到玉朗拖的时候,她们还拥抱了一下,并让“我”留意一位像她一样漂亮的女人——她的母亲。玉朗拖走了,“我”也和立早章分手了,重新投入到弓长张的怀抱,但最终并没有和弓长张在一起。

因为玉朗拖在胡志明市,所以胡志明市在某种程度上就有了一定的象征意义。有一位作家说,不管在什么年代,年轻人总爱尊重性情干脆之人,他们不喜讲理,而重性情。的确是这样。青春时期的精神世界,无论多么摇摆不定,多么的轻松与沉重或者多么的躁动与平静,也都必将成为过去。小说通过两位年轻女性细微的情感线索,将笔下人物的心理和情感世界和哲学意义展露在读者面前。

但最后的结局却是意外和意味深长的。“我”想到玉朗拖和她的阮文凯。不知道他们还会不会在湄公河边接吻呢?然后放下手中的《情人》,对现任恋人说,我们去一趟越南吧,并捧过他的脸,吻着他,喃喃道:因为玉朗拖在胡志明市。这至少说明三点:第一,“我”还牵挂着玉朗拖,想看看她和初恋是不是很幸福。第二,想告诉她,“我”没有和她一样选择初恋。第三,“我”已经放下了过往的东西,不再留恋过去,毕竟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生活和未来。

日常个体的生活,蕴含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全部内容。在她们的恋爱经历中,看似琐碎的故事,都有着她们内心的精神寄托和价值取向。青春的错误和荒唐,也都会在成长中反思和矫正。这是成长中的必然,也是她们今后赖以回望和品味的精神资源。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