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蹩鼓及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万玖

作者: 同欢

洛川蹩鼓及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万玖0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传来了气势磅礴的鼓点声。循着声音,来到一处平坦的空地上,一群陕北汉子正在激昂地表演着当地的蹩鼓技艺。

“来来来,停一下,我给大家再说一下这几个动作的要领。”洛川蹩鼓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万玖正在耐心地手把手教徒弟蹩鼓的招式要领。

张万玖儿时懵懵懂懂地跟着家里人学着玩儿,大人们又唱又跳欢快的样子,深深吸引着他。他那时纯属于自发自愿,即使下巴被磨得流出了鲜血,也没有想过放弃,就这样跳到了少年时期。接着是第一次进城表演、第一次上电视节目、第一次到北京表演。不夸张地说,张万玖是带着蹩鼓一路蹩到了北京。

蹩鼓的舞蹈动作在蹦跳中产生,扎根于陕北黄土高原,当地方言把蹦跳称为“蹩”,蹩鼓以此得名。洛川县与黄陵县接壤,同属先祖轩辕黄帝故地,《洛川县志》记载,洛川在禹贡时属雍之城,商时期属西河国地盘。先民在开发自然、防御猛兽、抗击异族犯扰的斗争中,于新石器时代发明了鼓(土鼓)。

蹩鼓表演者头包战巾,腰系大鼓,表演时鼓、锣、镲同时起舞,鼓随槌鸣,旗随鼓飘。一时成列,一时成对,时而聚合,时而分散,宛如蛟龙。鼓声震天动地,舞姿粗犷狂放,气势磅礴火爆。作为春节闹社火时一种常见的表演形式,蹩鼓在欢闹之余,又不失细腻文雅。任环境再恶劣,土地再贫瘠,积极、乐观、开朗、热情的蹩鼓会感染在场的所有人,激励大家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万玖永远是那个背着小木凳学蹩鼓的孩子,是那个意气风发、满脸稚气走向县城的少年,是那个在天安门前表演蹩鼓的张万玖。而这一切都源于他对蹩鼓的热爱。

(陕西省文化馆)

下一篇: 菜地边的枯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