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临荷花事好,应有故人来
作者: 刘童六月,卓尔不群。
杨万里在诗中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极言此中之要眇。在古代,六月属于长夏,是独立于四时之外的。这个时候,诸花盛放,雅韵横生,骚人吟哦,别开一番生面。无论是“有情芍药含春泪”的秦观、“月季只应天上物”的张耒,还是“昙花庭院夜深开,疑是仙姬结伴来”的李贺、“杜鹃花时夭艳然,所恨帝城人不识”的施肩吾,他们借花寓怀,托物言志。花,遂成了文人墨客不得志而倾吐块垒的介质,并演变为桃源仙境一样的虚室。这种递进,打开了人们的想象,达到物我两忘之境。
我独爱荷花,每走过家门口的池塘,总会蹲下来端详。它们明丽的颜色,独立不俗的秉性,惹人喜爱。周敦颐称荷花为君子,很是妥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道清了君子的自守、脱俗;“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表达了君子的正直、独立。荷花,不媚世俗,修洁自守,即使有了威胁,也毫不惧惮,依然笔直地站在那里,葆有清芬。
这让我不禁忆及诗人屈原。屈原一生致力于“美政”之理想,却被楚怀王流放,呵壁问天,郁郁悲凉。他在《九歌·少司命》中运用奇绝的想象、瑰丽的语言,假托大司命之口吻来赞美少司命的善良淑贞,发摅心声。“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忽而逝”,再现了一个飘然出世、脱离凡尘的屈原。句中这种相忘于江湖、花鸟为伴的潇洒成了历代文人墨客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
荷花,使文人墨客的情思一茬接一茬地绽放。现在,它们再次宛如仙子,麇集而来;它们间或把臂俊贤,声气相求。千百年来,我们为之嗟叹,为之影响,为之惊心动魄。
临荷花事好,应有故人来。六月,看着漫湖的荷花席坐水中,依然卷舒开合,灵机乍现。恍惚中,我仿佛又见到了诗词中久违的老朋友。
上一篇:
下一篇:
汉张留侯祠探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