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头年画的门神图像分析

作者: 张伊琪

滩头年画的门神图像分析0

摘 要:滩头年画是湖南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门神图像是滩头年画中的重要类型之一,其视觉效果与人物造型均十分出彩,主要有《尉迟恭与秦叔宝》《关云长与马超》《苗族英雄》。本文以滩头年画中的门神图像为研究对象,了解图像来源,探讨图像寓意。

关键词:滩头年画;门神图像;民间艺术

一、滩头年画门神图像的来源

《隆回县志》记载,明末清初的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境内的滩头镇,出现了木版年画。滩头镇是湖南重要的木版年画产地,不仅印制出的年画工艺精美、造型独特,而且木板、纸张、颜料都用当地材料制作而成。日本京都大学版画教授黑崎彰考察后指出:“在世界现存的年画中,滩头年画少有的从原料到雕版,直至成品完全在一个地方实现。”

出现这样的情况,与得天独厚的环境有关。当地竹林众多,盛产楠竹,人们因地制宜,将楠竹加工造纸,因此造纸业非常发达,早在元代滩头就是著名的彩色纸、竹纸产地,滩头年画的发展与当地盛产纸密不可分。当地有条名叫“三坡街”的老街,虽然时过境迁,但是在街两边的门上都能看见过去粘贴的门神图像的残影。滩头年画的门神色彩之所以明亮而沉稳,还因为所用的颜料是从当地采集而来的。

湖南曾有四大木版印刷基地,邵阳就是其中之一。宝庆竹刻开始于明末清初,且在当时已经出名,所以邵阳的雕版氛围浓厚,培养了大批技术精湛的人才,给滩头年画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指导。

先秦时期就有人在门上勾勒简单形象或写字,以表示驱邪纳福,这种形式被称为“桃符”。早期人们大多是将桃木板钉在门上,桃木板上有勾画或写有“神荼”“郁垒”字样。随着时间推移,门神图像也在不停变化,在河南新密汉代墓室的画像石上就有门神形象,画面上的两人面容怪异,且身侧各有一只兽。在河南洛阳北魏宁懋石室的门上发现的门神,则是将军的面貌,由此奠定了后世“武门神”的形象基础。唐朝时期雕版印刷术出现,在宋代进一步被推广应用,运用雕版印刷可以对图像进行大量复印,促进了年画的发展与普及。同时,门神年画可作为商品在民间出售,门神的制作也开始分门别类,细节上也有不同档次。

在宋代文献中门神被称为“门丞户尉”,由此可知当时也开始出现文门神。后来金兵入侵,百姓四处逃散,一部分雕版年画制作的手艺人迁移到山西,使山西平阳(今临汾市)也成为金代重要的年画制作中心,还有一部分手艺人向南方转移,推动了南方地区雕版的发展。明代门神图像的喜庆吉祥气氛更加浓厚,常以象征的手法表达祝福之意,明代后期门神图像的装饰功能进一步发展,形象有将军、天仙、童子、福神四种类型,并添加了尉迟恭与秦叔宝两位大将形象。

二、滩头年画的门神图像概述

门神图像是滩头年画中常见的题材,构图讲究对称,画面中讲求装饰效果,线条流畅灵动,颜色上运用互补色强调视觉对比的效果。[1]人物表现有“四气”,第一气“威风杀气是武官”、第二气“舒展大气是文官”、第三气“窈窕秀气是淑女”、第四气“活泼稚气是童颜”,从“四气”中可以体会到滩头人物的气质与面貌。

根据调查,滩头年画以门神图像为主,但是门神图像的种类并不多,以《尉迟恭与秦叔宝》《关云长与马超》《苗族英雄》为主,其中《苗族英雄》门神图像是滩头年画所独有的。滩头年画名声广、制作优良,画幅大小有讲究。人物造型富有张力、身形厚重,着色鲜亮、颜色对比强,在技法上运用开脸,产生了木印与水印融合的艺术效果。

三、《尉迟恭与秦叔宝》门神图像

滩头年画门神图像中最流行的是《尉迟恭与秦叔宝》,其图像样式多,造型上偏写实。

身着戎装的尉迟恭与秦叔宝两位门神,身形魁梧,服饰精美,线条劲道有力,色彩鲜艳且对比强烈,再配以武器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让人不由得发出崇拜之感,鲜艳的色彩也在春节之际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尉迟恭与秦叔宝》的门神图像可以分为立式鞭锏式门神与五子登科式门神两类。立式鞭锏式门神属于门神偏像,人物造型为侧脸造型;五子登科式门神属于门神正像,人物造型为正脸造型。两种造型的尉迟恭与秦叔宝旁都有麒麟童子或状元郎。不同类型的《尉迟恭与秦叔宝》,童子数量也有差异,侧脸造型的一位童子配麒麟,正脸造型的门神有五位童子在下方,这样的人物布局在其他地区的门神图像中也有运用,被称为“五子门神”。

立式鞭锏式门神形象,左为尉迟恭(图1),右为秦叔宝(图2)。两位门神双手各握一把黄绿相间的鞭锏,整体色彩以红、黄、蓝、绿、紫为主,面部上尉迟恭为红脸,秦叔宝为白脸。尉迟恭图像中的童子衣衫为红色,秦叔宝图像中的童子衣衫为蓝色。两幅年画以对称构图为主,左右下角分别有一位骑麒麟的童子,秦叔宝与尉迟恭分别一只手举鞭锏过头顶,一只手握鞭锏于腰间,脸旁有一象征胜利的彩旗。

《尉迟恭与秦叔宝》五子登科式的门神图像中,在两位门神的周围分别有五位童子,其中骑着麒麟的童子手中分别握着一枝含苞待放的莲花和一把玉如意。莲花寓意连年吉祥,玉如意则象征万事如意;麒麟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古人认为麒麟现身代表着祥瑞降临。因此在五子登科的门神图像中,麒麟的出现增加了天官祈福的福气,象征来年生活幸福如意、万事顺遂。

五子登科形象的年画还包括高腊枚的五子登科图像(图3)。在中轴位置上有一副对联,内容为“祝新年四季发财,庆丰收五谷丰登”。人物身前各有五子,但不同的是五子中间有一位身骑麒麟的状元郎。尉迟恭与秦叔宝的颜色布置也是相映成趣,两幅画中同一个部位的颜色会有所不同,丰富了画面效果,且年画印有高腊枚年画工作室的印章,以表示出处。

基于创作的主题表达与情感意图,将不同寓意的元素进行重新组合,会构成不同门神图像的形象特色、个性表达。《尉迟恭与秦叔宝》门神图像中运用的元素以鞭、锏、五子送福、麒麟、如意为主。

唐朝尉迟恭的鞭与秦叔宝的锏是两位武将擅长用的武器,鞭与锏作为古代冷兵器中的短兵器,多用于对付重甲。鞭在春秋时期就比较盛行,而锏是在鞭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在造型上,鞭通常分十三节,锏不分节,锏身有凹槽,也被称为“凹面锏”。

五子分别代表福、禄、寿、喜、财。五子送福又有五子送财、五子登科、五福拜寿之意,是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题材,寓意吉祥如意、幸福美满。

麒麟是古代神话中祥瑞之兽。滩头门神图像《尉迟恭与秦叔宝》常有童子相伴,麒麟送子寓意麒麟可以为人带来子嗣。相传在孔子即将诞生之日,麒麟将玉书吐于其家,上写“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意味着孔子有着当帝王的品德与格局但没有身居帝王之位。

四、《尉迟恭与秦叔宝》门神图像特色分析

门神图像讲究对称,在元素安排上采用传统“散点式”摆放,一幅图像中每个元素的焦距视点不是单一的,而是存在多个焦距视点;在元素运用上总体相同,但是会有一些差异,尉迟恭与秦叔宝虽然都手握兵器,但尉迟恭用鞭而秦琼用锏,画面左右的服装、童子、麒麟在颜色上也会有差异,使画面看上去更加自然;画面讲求装饰效果,线条流畅灵动。

在颜色设置方面,运用互补色强调视觉对比的效果,用色鲜艳、大胆、生动自然,主要用色为赤色。湖湘为古楚国之地,以太阳神为尊,百姓相信自己是太阳神的后裔,所以常用赤色来表达对火与太阳的追求。另外,湖南气候比较潮湿,多喜食辣椒去湿气,火红的辣椒能将湿气去除,所以赤色也是民俗风情的反映。

滩头年画门神图像的销售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托货,主要指《尉迟恭与秦叔宝》,销售对象广泛,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对外出口。第二类苗货又称水货,主要指《苗族英雄》这一类门神,销售对象以湖南、云南、贵州的苗族地区为主。第三类广货,主要指《关云长与马超》,销售对象主要是广东、广西一带,原因是两广地区的人们习惯将关羽尊称为“关公”甚至是“关帝”,从称呼中可以看出关羽在两广人民心中的地位。从托货、苗货、广货的对应销售范围,可以看出滩头年画有着不错的市场,并且会根据销售对象的不同需求来进行生产与销售。[2]

五、结 语

滩头年画作为少有的传统手工木版水印年画,在中国非常具有代表性,被认为“富有楚地文化的情调”。滩头年画的门神图像承载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其制作工艺精良、造型大胆洗练、色彩鲜明、神态幽默生动,独到的印制技艺与取自本土天然的印制材料,使得年画作品有着浮雕般的艺术呈现,不仅让当地百姓喜爱,还深受云贵、两广地区欢迎。

(湖南科技大学齐白石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卫华,程波涛.门神[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2] 沈泓.寻找逝去的年画:滩头年画之旅[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