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业务培训模式创新实践

作者: 史瑛瑛 马月丽 邱跃 冉瑾

公共图书馆业务培训模式创新实践0

摘 要:陕西省图书馆在多年的业务培训实践中,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理念,逐步探索出以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为平台、以“请上来+走下去+送出去+请进来”为培训路径的多元化培训模式,建立起以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为主体、以“培训模式+培训项目设计+培训效果评估”为三个维度的“一体三维”业务培训机制,极大地提高了基层业务培训效能,在培训标准化、规范化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基层;公共图书馆;业务培训;机制建设

2017年,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颁布的《“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强调加强队伍建设:“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意识、创新意识和专业水准的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队伍。加强分级分类培训,重点加强对基层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培训,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对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轮训一遍。”[1]陕西省图书馆积极贯彻落实《发展规划》,在“十二五”基层公共图书馆(以下简称“基层馆”)业务培训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逐步探索出“一体三维”业务培训机制,在基层馆人才培养、业务发展、新技术应用、社会服务效能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一体三维”中的“一体”是指以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为主体;“三维”是指培训模式——“请上来+走下去+请进来+送出去”,培训项目设计——培训内容设计(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分级分类),培训效果评估。2010年,陕西省文化厅为提高全省基层馆在职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解决基层馆经费困难等问题,审批成立了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陕西省图书馆依托联盟平台,在上级主管部门专项经费支持下,对基层馆人员进行了持续性分层分类分批培训。培训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针对西部地区基层馆服务设施简陋、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服务效能低下、经费严重不足等问题,联盟培训组配合联盟业务开展需要,每年在省馆举办4至6期图书馆业务专题培训班,聘请联盟各业务组的主任和业务骨干为其授课,学习全省联盟统一平台的计算机编目、分类、文献资源建设、计算机模式下的读者服务工作等基本知识,培养在职人员的业务服务意识,基层馆人才队伍雏形初步形成;第二阶段正值国家“十三五”“十四五”建设时期,联盟基层业务培训工作继续得到省厅专项经费支持,八年来不断创新“请上来+沉下去+送上去+走出去”培训模式,科学设计培训内容,增加培训成效评估,截至2023年经费总计投入672万元。充足稳定的培训经费为基层馆人才持续性的免费培训提供了关键性保障,使以全省联盟为主体的基层馆“一体三维”的业务培训机制得到不断实践和完善。

一、培训模式及其数据分析

(一)“请上来”专题培训

联盟成立初期,为了尽快改善基层馆服务薄弱现状,联盟培训组按照联盟成员馆加入的先后顺序,分批次把基层馆业务人员“请上来”,在省馆进行业务知识轮训。“十三五”时期共举办“请上来”培训12期,培训682人次,基础培训占比20%,专题培训占比80%,有效提升了基层馆业务工作规范化水平。如表1所示,2016年“请上来”培训举办4期,参训193人;2017年至2019年每年举办1期,年均培训50人次;2020年举办3期,参训人数151人次;2021年至2023年共举办2期,参训人数187人次。从中看出,“请上来”培训仍然是每年培训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解决了培训单位经费缺乏、技能急需提升等问题,增进了馆际间人员情感交流和业务交流。

(二)“走下去”示范性培训

不同地区基层馆具体情况不同,如果说“请上来”专题培训主要解决了普遍性问题,那么“走下去”就发挥了示范性图书馆的榜样引领作用。联盟培训组在“请上来”的基础上,增加了“现场教学”的培训方式,每年选择在建设了新馆的基层馆举办全省馆长培训班或高级研修班,采用“理论+现场教学”的方式进行培训。“现场教学”重点发挥视觉冲击效应,使各地前来参训的馆长们亲眼看到具有示范性新图书馆的设计理念、场馆布置、色彩搭配、新技术应用等,从而受到启发促进本馆工作的开展。八年间,联盟举办“走下去”培训18期,培训2216人次,培训都选在办馆有特色的地区(见表2)。2020年两期苏陕扶贫协作公共图书馆馆长培训班,邀请江苏省专家分别到陕南安康和陕北榆林授课,面对面给馆长们传授先进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及服务技能。这是我们“走下去”示范性培训的又一种尝试。

(三)“送出去”拓展培训

随着培训工作的深入,省内组织的“请上来+走下去”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基层馆发展的需要。基层馆长们亟须开阔视野、启发工作创新思路。在前两个培训方式基础上,联盟增加了“送出去”培训模式,组织馆长们到发达地区学习先进服务理念、现代化场馆的建设布局、新技术的应用等。八年来,省联盟组织“送出去”培训共11期,组织各馆长前往北京、重庆、苏州、常州、温岭、南京等地接受现场教学、理论学习,参训510人次,年均64人次(见表3)。举办期数和参训人数都体现了陕西文化管理者培养人才的坚定决心和远见卓识。“送出去”培训方式受到参训学员一致好评,发达地区馆舍造型、环境设计、服务方式、服务理念等使学员们大开眼界。授课老师超前的理论思维增强了参训学员的责任意识和创新能力,真正推动了本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四)“请进来”拔高培训

省联盟把东南沿海地区图书馆的办馆治馆先进经验、图书馆前沿知识“请进来”,把培养智慧型和能力型人才作为基层馆培养人才的目标,不断提升基层馆馆长、馆员的综合素养。如图1所示,从2017至2023年,联盟培训组共举办14期“请进来”培训班,聘请了27位国内业界专家、高校教授、学者进行授课,内容包括新技术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信息源搜集、法律知识解读、图书馆的团队建设、基层总分馆制体系建设等。“请进来”培训模式效果显著,已被陕西省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

二、培训项目设计

(一)合理设计班型

为不断提高基层馆人员整体素质,给每个人营造平等学习机会,培训设计了“基础班+专题班+高研班”三种班型,以符合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培训班次看,这几年高研班和专题培训班所占比重较大,年均2.5至2.8次,高研班参训人数比专题班多385人,参训人数占比60.6%。随着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的开展和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更新,培训班型也在适当调整,加大了专题业务培训班的比重。据联盟培训组2024年计划,专题业务培训班在2023年两期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期数,说明培训工作很有计划性,业务培训都是根据各馆需求和业务发展方向来设计的。

(二)强化师资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聘请的132位老师中,教授/研究馆员、副教授/副研究馆员、讲师/馆员比例分别为43.2%、26.5%、30.3%。师资职称占比反映出组织教学工作的成熟,对基层业务培训工作的认识在不断提高。

(三)课堂形式多样

在培训过程中,不断丰富课堂组织形式,在授课的基础上,增加了研讨环节,近几年根据图书馆发展需要,又增加了现场教学环节,而且现场教学环节占比超过研讨环节。立体交叉的课堂教学环节既丰富了学员学习内容,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加强了学员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学员层级分明

从2016年开始,每年举办馆员培训班和馆长培训班,前三年馆员参训人数高于馆长参训人数。2019年和2020年,馆长参训人数远高于馆员参训人数,占比72.57%。2021年至2023年,馆员参训人数逐年上升,说明培训工作在不断探索和调整,根据工作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参训人数和培训对象层次。上级单位经费支持力度的加大,使高级研修班和基础业务培训班出现了齐头并进的趋势,培训质量和效果得到同步提升。

(五)理论实践相结合

培训工作思路在不断拓展,除保持以前理论课教学外,还尝试增加实践教学或现场教学环节。“十三五”初期理论课程较多,年均1期,参训人数378人次。发达地区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尤其是新馆建设中的馆内设计、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手段不断完善,这为西部地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样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班人次和期数呈逐年增长趋势,2023年占到100%,在以后的培训中仍然会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为主,并着重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

三、培训效果评估

(一)对基层馆个人发展的评估

从收回的有效反馈表中,抽样选取资料填写比较全的5个地区,对其在2018至2023年5月的馆长参训次数、发表论文及馆员参训人数等进行调查,统计数据见表4。

从馆长参加培训次数看,安康市(下辖11个馆)馆长参训最多,最少的是铜川市(下辖5个馆);基层馆长都有论文发表,最多的是商洛市(下辖8个馆),最少的是汉中市(下辖11个馆)。这说明馆长们通过学习和培训,研究能力有了一定提升。5个地区员工参训人数也不等,最多的是宝鸡市(下辖13个馆),最少的是铜川市。可以发现,凡是参加培训多的地区,图书馆业务工作也相对较好。如表4,宝鸡市的阅读推广活动做得最多,年均1106场次;安康市的品牌活动做得最多,年均540场次。

(二)对基层馆业务开展的效能评估

公共图书馆通过开展读者活动可以改变读者对公共图书馆原有认知,实现公共图书馆与读者的人文交流。[2]从图2可以看出,每个地区举办读者活动的场次基本都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表明图书馆开展的读者活动逐渐受到公众欢迎。各馆读者活动的举办和馆长馆员参训学习有很大关系,通过持续性培训学习,馆长的管理意识、工作能力逐步增强,馆员的自我学习意识、工作执行力和创新力取得了长足进步。

(三)对基层馆获得社会荣誉的评估

从表5可以看到,参加培训11次(含)以上的7家单位都获得了“先进集体”称号,其中有2家单位连续4年获得“先进集体”称号。这说明积极参加培训的单位,通过学习理论知识、现场观看,更新了管理理念,开拓了工作思路,提高了业务技能,培训促进了各馆业务全面向好向优发展,从而获此殊荣。

(四)基层馆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评估结果对比

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推动了全国公共图书馆的基础设施、业务建设和服务水平的提高,真正发挥了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的作用,促进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3]从表6可以看出,第六次评估上一级馆的就有11家,三级馆共增加17家,同时未上等级馆的比例由2013年的38.3%下降到20.5%。

第七次评估,一级馆就有26家(较上次增加了10家),二级馆数量增加了24家。第六次评估未上等级的19家都上了等级,本次评估只有4家未上等级。以上评估结果的变化体现了陕西省基层馆事业向快向好的发展态势,这与各类培训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体现了省馆连续多年“一体三维”多元化人才培训机制建设的探索与成效。

四、结 语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陕西省图书馆依托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这个平台,对全省基层馆的业务骨干、中层干部及图书馆馆长开展培训,在培训模式、课程设计、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不断实践、探索、创新,逐步形成“一体三维”的基层馆业务培训机制,有效提高了基层馆人员素质、业务水平、服务技能,促进了基层馆事业发展。培训组织工作中还存在考核跟踪反馈机制不完善、培训内容没有完全“落地”、参训学员个人上升空间“天花板”、县域总分馆制体系建设培训宣传“不透彻”等问题,这仍然是“一体三维”业务培训机制建设要不断探索实践去解决的问题。

(陕西省图书馆)

参考文献

[1] 文化部.“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EB/OL].[2017-07-07].http://www.gov.cn/xinwen/2017-07/07/content_5230578.htm

[2] 宋丙秀.公共图书馆读者活动策略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S1):148-150.

[3] 文化部.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的通知[EB/OL].[2017-01-05].http://www.lsc.org.cn/contents/1129/9230.html?from=sing leme ssage.

[4] 文化部.文化部关于公布第五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上等级图书馆名单的通知[EB/OL].[2013-11-02].http://zwgk.mct.gov.cn/zfxxgkml/ggfw/202012/t20201205_ 916575.html

[5] 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上等级图书馆名单的通知[EB/OL].[2018-08-13].http://www.gov.cn/xinwen/2018-08/28/content_5317052.htm

[6] 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上等级馆名单的通知[EB/OL].[2023-12-28].https://zwgk.mct.gov.cn/zfxxgkml/ggfw/202312/t20231228_ 950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