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音乐的传播路径研究

作者: 彭舟燕

古风音乐的传播路径研究0

摘 要:当今社会的大众文化融合了众多文化元素,博采众长,古风音乐亦是如此。古风音乐是一种几乎没有欣赏壁垒的艺术形式。互联网为古风爱好者相互交流提供了空间,古风音乐在音乐市场中蓬勃发展,需要传播者予以高度关注和研究。本文从传播的视角对古风音乐进行了传播媒介和传播走向的分析,并思考其对传统文化传播的意义。

关键词:古风音乐;传播路径;传统文化

一、古风音乐概况

(一)古风音乐的概念

古风,即古韵之风,是一种存在于新世纪的怀古艺术,追求的是富有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古风音乐是21世纪出现的新型流行音乐,起源于角色扮演类型的网络游戏,主要受众群体是年轻人。古风音乐结合了流行音乐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取其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流派。古风音乐以传统乐器为伴奏,将古典与当代音乐元素交融,打造出符合当下审美的音乐作品。

(二)古风音乐的特征

古风歌曲的构成有四部分,分别为音乐背景、词、曲以及演唱者的歌声。故事的基调决定了歌曲旋律是否悠扬、歌词的情感是喜是悲、演唱者是男是女等一系列问题。当一首歌曲进入传播阶段时,歌名及主题绘画设计会使人有更直观的感受,这是古风音乐的一大特色。

古风音乐曲调的特别之处在于旋律大多采用民族五声的小调调式,民族器乐和之,独具中国式美感;歌词大多用典,引用古诗词,注重韵律,营造一种唯美的意境;古风音乐的内容大多取自小说或游戏,以虚拟架空的背景联想古时的情境,将自己构建的人物与真实存在的人物联想起来,构成让人感叹的爱情故事或者令人唏嘘的遗憾故事。

二、古风音乐的传播现状

(一)受众群体扩大

在智能手机还未普及的年代,仅有的几个听歌软件只收录流行歌曲,古风歌曲寥寥无几,大多数在5SING(中国原创音乐基地)网站上播放,下载量有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依托互联网高速传递的数字音乐逐渐取代了传统音乐,音乐公司将主营业务转向线上虚拟市场。数字音乐制作成本低廉,门槛相对较低,许多人开始尝试录制歌曲并上传至网络,古风音乐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大大小小的音乐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古风歌曲作品无数,涌现了银临、河图、慕寒等大批古风歌手,至今在古风圈仍是金字塔尖的人物。之前上传至网络的古风歌曲是属于圈内人相互交流的音乐作品,后来的古风圈逐渐演变成拥有音乐才华的人组成原创性质的古风乐团并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古风音乐听众数量随之增长。

(二)专业团队崭露头角

原创音乐团队“墨明棋妙”于2007年成立,是集词、曲、后期为一体的专业性古风音乐团队,运营模式成熟,内部分工完善,市场反响良好,在古风音乐圈中站稳了脚跟。仿照“墨明棋妙”的形式,出现了“鸾凤鸣”“千歌未央”“汐音社”等原创团队,聚集了趣味相投的古风音乐人,带领古风音乐创作不断发展。

(三)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播

随着古风音乐传播范围逐渐扩大,古风歌曲不仅被人所熟知,还在传播过程中唤醒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古风音乐作为渲染和衬托中国古典文化的一种形式,既能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又可以彰显独特的音乐魅力。古风音乐在叙述故事时围绕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宗旨,明确叙事主题与叙事内容,将音乐各元素融合在一起,词、曲都是为了达到核心目的,使其形成有机整体。古风音乐依托互联网迅速传播,传统文化也随之传播给每个古风音乐听众。

三、古风音乐的传播媒介

(一)网络游戏

千禧年伊始,仙侠类RPG游戏大行其道,其中主要包括《仙剑奇侠传》《轩辕剑》等,大量玩家沉浸在游戏的仙侠世界中,网络游戏的火热推动了古风音乐的普及与推广。故此在游戏外,活跃在网络上热爱游戏的歌手们,为游戏中的背景音乐进行填词并翻唱,网络上涌现出大批根据游戏人物而创作的歌曲。

CNNIC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网络游戏市场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得到了迅速发展,甚至在全球游戏市场的调整下,在2010年仍然持续增长了26.2%。同时,随着网络技术与数字媒体等新技术的发展,网络游戏产业也逐渐从单纯的娱乐工具向文化传播载体转变,成了互联网时代最具潜力的文化产业之一。在这个数字信息化的时代,游戏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带动了游戏中音乐产业的发展。《2019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女性玩家数量近3亿,占据国内游戏玩家市场的半壁江山。国内古风类型的网络游戏众多,如网易公司制作的古风游戏《遇见逆水寒》吸引了大批希望在游戏中获得角色体验的玩家。同时,许多古风音乐人制作的游戏相关背景音乐也获得了相当亮眼的成绩。如今国内的女性游戏市场还远远没有饱和,大型游戏公司纷纷加入竞争,这类游戏的质量也越来越高,古风音乐也得以传播。在网络高速发展的环境中,网络游戏音乐注定会在未来大有作为,为游戏画龙点睛,为游戏的发展推波助澜。

(二)新媒体平台

提及古风,就不得不提到5SING——中国原创音乐基地。5SING音乐基地是国内数一数二的音乐分享网站。大部分古风音乐爱好者会选择5SING音乐基地作为音乐作品的首发网站,其具有参照性的意义。早在网易云音乐开发之前,5SING音乐基地就已经达到了一个快速发展提升的阶段,其中的模块、交互、体验都有很强的黏性。5SING音乐基地由早期幕后原创人群平台逐步走向终端听众,风格和定位不断从70、80年代向90、00年代变化,与时俱进。5SING音乐基地是数字音乐行业发展的一面鲜明旗帜,成为数字音乐多元化发展的主角,它为原创音乐提供了成长的土壤,为音乐市场产出具有生机的原创音乐人和高质量的音乐作品,同时还为使用者营造了一个交流和探讨音乐的空间,这一切对国内音乐行业的发展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哔哩哔哩是全国知名的二次元文化社区,被粉丝们亲切地称作“B站”。B站最初是搬运动漫视频的弹幕网站,深受动漫文化和宅文化的影响,其内容以二次元为主。随着用户的扩大和内容的多元化,B站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古风音乐作为一种十分依赖“故事氛围感”的音乐类型,经过视频剪辑的渲染,画面带来的冲击感使曲中人物变得更加生动。有些优质内容在大众媒体投放时反响平平,但在B站投放时,却能够带来超高的播放量,引起全网的流行。如歌曲《我的一个道姑朋友》曲调凄美,可惜上线后并没有太大反响。简单的古风动画配上音乐后经B站播出,却立刻爆红,话题引爆全网,视频点击量直逼百万,成为古风音乐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目前,国内以抖音为首的短视频平台专注建立大众的音乐短视频社区,形成了“短视频+音乐”的新传媒方式,优质内容加以动听的旋律片段可以使视频迅速走红网络。让全民大众在抖音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这给予了古风音乐爱好者们极大的创作自由,古风音乐配上古香古色的场景、人物和故事,更能让观众们产生共情。古风歌曲在2018年至2022年间不断登上各大音乐榜单,成为家喻户晓的热门歌曲。

四、古风音乐的传播走向

(一)大众化走向

大众文化是以群众需求为基础而发展的日常文化形态,像电视、小说、音乐等都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一般来说,大众化是指一种来源于底层、深受民间欢迎的价值观,属于意识形态的一部分。自从其诞生以来,就拥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反映了生活的每个方面。具体来说,从内容上来看,古风音乐蕴含诸多中华传统文化,是古典和现代的结合;从受众群体来看,古风音乐大众化是古典文化受众群体不断增加的过程。故大众化的古风音乐传播就是古典文化被人民群众所接受的过程,包括传统文化抽象化到具体化、接受到实施行动的转变,同时也是由外在形式转变为内在意识的过程。

(二)商业化走向

市场经济的到来,宣告文化产品借助市场营销与传播媒介,已形成一条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完整产业链。古风音乐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形式,自然也跳不出这一流程。恰恰因为音乐与大众传媒结缘,流行音乐主动迎合了大众传媒对其的功能要求,在两者“剪不断,理还乱”的过程中,流行音乐也开始了商业之路。古风音乐作为流行音乐的另一种形式存在,自我欣赏的古风圈开始成为社会的宠儿,如橙光、米漫、西山居等主打古风的企业开始强势投资,以刘欢、姚贝娜为代表的国家队,周杰伦、张靓颖为代表的明星创作者也轮番出场,将古风音乐会开在了万人舞台——鸟巢。音频怪物、河图、锁心玉等歌手相继在网络出道,第一个古风音乐社团成立,一大批优秀的创作者及素人在互联网的东风下开始加入古风创作的大军。古风音乐凝结了各种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流行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具备了独特的欣赏价值。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日趋成熟,同人文化和粉丝文化作为最主要的传播推力,直接将古风音乐送入了主流视野。

(三)娱乐化走向

随着古风交汇的群体变多,形式也随之变得丰富起来。音频怪物、HITA、董贞等知名古风音乐人也早已从粉丝圈子走向了诸如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等大型舞台。知名古风歌手蔡翊昇于2018年参加网络综艺《国风美少年》的录制,打败一众对手,并摘得桂冠。在B站音乐区,与古风音乐相关的原创、翻唱作品层出不穷,这些音乐作品时常占据热门榜单。而在原创歌手聚集的网易云音乐平台上,古风音乐的人气也一直居高不下。该平台2017年独家上线了一张名为《十三夜之月》的古风音乐数字专辑,该专辑收录了十三首由著名古风歌手创作的古风歌曲,好评如潮。在此之后,古风音乐也成为旗下ACG(动画、漫画、游戏)专区推出的重要音乐种类。线下主要以动漫、国风为主题开展的大型音乐活动在许多城市出现,演出场地甚至设置在了人民大会堂、鸟巢这样的国家级场馆。目前不少音乐原创、配音团队甚至投资公司也开始涉足古风音乐领域。

(四)碎片化走向

若将古风音乐比作一套制作精良的华服,配饰的细节之处皆让人惊叹。但是面对互联网的洪流,商业、娱乐高速发展,有些古风音乐只见“配饰”未见“整套服装”,这些零碎的“配饰”只能传达一些信息,却忽略了古风音乐自身的深刻意义。

古风音乐借助“国风”直上云霄,所带来的最为直观的变化便是音乐原创作品在品质上得到了显著提高,以往“无病呻吟”的现象改善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传播。对于大部分古风爱好者而言,传统文化的体现能够使自身获得有效的身份认同感。随着商业化变革,以古风为主题的周边产品开发速度非常迅速,这类产品在宣传上一般不区分“古风”“古典”“传统”之意,在一般人看来这些并无不同。一部分古风团体借助直播走红,靠古风“发家”最后常驻直播间,再没有推出过任何作品。古风音乐在碎片化发展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予以关注。

五、结 语

古风音乐创作如今呈现出“古为今用”“貌古神新”的特点。我们应该把古风音乐的发展思路作为参照,在探索新风格的同时,也要传播传统文化。当下社会,传统文化的回归不仅表现在音乐领域,其他领域也有涉及。经典在传唱过程中不断增添流行元素,是传统文化适应时代的做法。我们需不断创新,让传统文化在古风音乐的发展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江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王迪.新媒体时代古风音乐大众化的传播发展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19):175-176.

[2] 颜坚新.论古风音乐对中国古典文化传播的作用[J].戏剧之家,2019(31):44.

[3] 黄园园.新媒体背景下“古风音乐”的传播路径研究[J].科技传播,2021,13(13):110-112.

[4] 王操.当代中国网络古风音乐的文化定位研究[J].大众文艺,2022(14):89-91.

[5] 叶舒阳.“古风音乐”歌词中的文化符号解读[J].音乐传播,2018,37(2):115-12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