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2023年第4期

百花

百花2023年第4期

月刊 文学小说

简介

《百花》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百花杂志社是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陕西省文化馆主办,并获中国优秀期刊奖

目录

卷首语 | 播种希望

春分还没到,院子里的桃花便开了。这棵桃树种下已经五年了,开花结果也已经有三年光景,但我还是头一次看到花开满枝头的样子。小院并不大,种的东西可不少。东边靠墙是一棵杏树,花刚开过,过几天就会结满杏子,压得

创作者工作室 | 牡丹村故事(下)

一个月后41.牡丹村村口 日 外杨建国修好了村里通向国道的路,引来了不少的旅游者,来牡丹村的人越来越多。狗剩腾出一间房,经营农家乐,增加收入。许多外来旅游者走向“狗剩农家乐”。几位老乡给他们指明方向。

创作者工作室 | 信任

剧情简介:文化馆戏曲创作员冀建到安居村搜集创作素材,被“老上访”邓犒吆缠着说他的“诉求”。脱贫户辛大妈误以为冀建要搜集材料给第一书记“找事”,就气冲冲到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办公室与冀建理论。该剧颂扬脱贫攻

创作者工作室 | 春日浅描

春一点头,瓦檐绿了,摆动的枝条弹拨春色,衣襟上似乎也染了绿意。细风敲响了门扉,浅浅的春躲进了院子,薄薄的翠色搅动了诗人的眼眸。细雨过后,小草伸出了嫩绿的手指,像一个个小梦想,在跳跃的阳光下疯长。浅枝细

创作者工作室 | 秦巴红叶韵味浓

连绵起伏的秦巴山地,山不在高,有“红”则名。山山沟沟,一座一座,从大半山腰到山脚下,绿中有红、红中裹绿。红是主调、绿成点缀,犹如一幅幅壮美的画卷。早晨的霞光,让红叶更饱满,夕阳的余晖,又带着一丝丝温热

创作者工作室 | 故乡春来泥土香

初春的清晨,我是被透过窗帘缝隙的一缕朝阳唤醒的,轻抚着我脸庞的阳光,仿佛记忆中父母温暖的手,唤醒了所有被冬日封存的憧憬。我不自主地拉开窗帘,打开了窗户,就那一瞬间,有一股特殊的清香袭来,寻香而望,发现

创作者工作室 | 中年的月亮

前几日,遇见半年未谋面的发小,他比我年长几岁,喜欢清静,闲来无事,爱舞文弄墨,他的书房也是墨香四溢。我习惯叫他老大,寒暄几句之后,我们喝着普洱茶,谈天说地。聊天中,他吐露着自己的心声,说着自己少年时候

创作者工作室 | 冬樱花下盼春天

炉火的温暖随思绪四处弥漫纤细的枝头竟然有了粉色的情感细细碎碎的话语都是对春天一次又一次的呼唤寒风仍未停歇一树冬樱已然绽放南疆的余冬已是别样的风景向冬日挥别我在冬樱花下期盼着又一个春天缤纷而至

创作者工作室 | 弹吉他的女人

装满旧事的箱琴装不下一丁点儿杂音一阵轮指过后我想起那个弹吉他的女人扎马尾,套T恤,反穿牛仔裤斜眼一瞟就像那不着边际的云哈莉露,哈莉露飘来飘去又了却无痕街头,屋顶,还有更远处的山谷闪映着,回响着,勾连着

创作者工作室 | 秋雨

独仰望角月于秋意的号声就松开所有的焦叶留下这棵梧桐踱步成雨往来于空巷而雨的一阵喧哗你仿佛想到我在窗外便遮灭烛光,如一缕炊烟在墙内冒了整夜冷冷地,你告诉我我们是被时间冲散的最早的一对人类

创作者工作室 | 王石剪纸作品欣赏

王石,女,生于1989年4月,汉族,陕西延川人,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王石从小生活在浓郁的民间艺术氛围中。外婆高凤莲是国家级非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母亲刘洁琼也是省级非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她耳濡目染

创作者工作室 | 李若彤漆画作品欣赏

李若彤,女,1995年10月出生,陕西西安人,西安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在读研究生,师从高蕾教授。其作品《浅谈唐娜·哈拉维与赛博格女性主义》发表于《新玉文艺》;漆画作品入选“行健东方”十四运会主题创作漆画

文化发展研究 | 多媒体技术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深入推进的新课改,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让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同社会发展相适应。在此形势下,多媒体教学技术应运而生,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初中阶段的教学科目中,音乐是一门基础的学科,也非常

文化发展研究 | 古风音乐的传播路径研究

摘 要:当今社会的大众文化融合了众多文化元素,博采众长,古风音乐亦是如此。古风音乐是一种几乎没有欣赏壁垒的艺术形式。互联网为古风爱好者相互交流提供了空间,古风音乐在音乐市场中蓬勃发展,需要传播者予以高

文化发展研究 | 浅析小提琴曲《渔舟唱晚》

摘 要:文章分析小提琴曲《渔舟唱晚》的曲式结构、变奏方式处理等,来探讨该作品中所运用的小提琴演奏技巧以及所传达的人文思想。关键词:小提琴曲;《渔舟唱晚》;演奏技巧一、创作背景有关《渔舟唱晚》乐曲的由来

文化发展研究 |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古典音乐市场

摘 要:“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的古典音乐市场与互联网进行了深度融合,在传播方式、演出内容、演出形式上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互联网为古典音乐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本文从音乐演出形式、互联网

文化发展研究 | 从新历史小说视角看张翎的战争写作

摘 要:《劳燕》通过三个幽灵的回忆,再现了从抗战时期到二十一世纪初七十余年的历史以及小人物的苦难人生。小说运用幽灵视角,建构个人化历史,书写女性成长史,探讨当时社会下女性命运、战争本质、身份认同困境等

文化发展研究 | 海深处的心灵之眼

摘 要:近年来,国漫的崛起愈发引人关注。于2023年春节档上映的动画电影《深海》再次印证了国漫在不断进步。影片打破了传统国漫的线性叙事结构,以意识流电影的碎片化叙事手法来书写一个抑郁症女孩的内心世界。

文化发展研究 | 渭南红色文化的演进与传承路径

摘 要:渭南地处陕西东大门,革命历史悠久,红色资源丰富。在调研中探析渭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基本现状和保护利用情况,由此探究渭南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路径。这对于我们传承红色文化、确保红色基因永不褪色、实现

非遗大视野 | 数字化技术:为非遗创新性发展赋能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探索实践,非遗发展方向逐渐转向创新融合,新信息技术高速更迭,推动非遗的保护和发展逐步进入数字化时代。借力数字化手段,当下非遗的保护和创新工作在生产、传

非遗大视野 | 礼泉皮影的崛起与发展

摘 要:中国皮影艺术的发展历经风雨劫难、起落兴衰,并非一帆风顺。礼泉皮影在明清时期甚至更早就已产生,其后不断发展壮大。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的生产发展、民俗、宗教、风情、意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