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的中国梦

作者: 海莉

视我所窥,唯有东方。

——歌德《中德四季晨昏杂咏》

要问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什么?这个答案应该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此之上,我们应该向自己追加两个问题:为什么是复兴?我们要复兴的是什么?

在历史学上有个名词叫轴心时代,这个词是由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提出来的。他把公元前500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为轴心时代。在这一时期,希腊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出现了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中国出现了老子、孔子和孙子等等,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高峰。

那这一时期为什么叫轴心时代?因为在此之前,人类追寻它,在此之后人类一次又一次回望它。从他们开始,人类找到了精神文化的自我定义,并坚定不移地深耕下去。就像奔腾的大河开始分流,世界各民族跟随着自己的“圣人”,开启了命运莫测的前路,最终奠定了世界基本格局。

相较于世界其他文明,蕴含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普世价值,让我们在思想政治文化发展上显得非常“成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大规模分封制的国家,早于欧洲近两千年,又率先建立了对社会实现高效管理的郡县制。当世界其他地区还在南征北战、四分五裂的时候,中国早已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战乱的痛苦和和平主义让我们始终坚定地选择“统一”,在“以和为贵”“天下大同”的精神内核下,我们总是能够很快地结束战乱,用更多的时间来发展,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盛世,令世界瞩目。

但我们的复兴并不只为盛世。今天人们对“美国梦”津津乐道,但你知不知道曾经席卷了欧洲学界的中国梦呢?

四百年前,欧洲传教士在取得万历皇帝的许可后,争先恐后来到梦想中的神秘古国,期望在大明王朝播下教派的种子。为了更好地传教布道,他们投身于对中国的研究,却反被其浩瀚如烟的文化所震撼。

这种震撼随着他们的口述笔译以及漂洋过海的中国书籍迅速席卷了欧洲学界,掀起了西方社会对这个东方大国的无限向往。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其著作《哲学辞典》中说:“中国是全世界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相较于战火纷飞的欧洲,这个拥有巨大疆域的国度却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统一,正是源于中国文明中“人本”思想的理性。并且在这种理性文明影响下,这里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技术在当时的世界领域内遥遥领先,这里的人民在道德上保持着高度的纯洁和自律。

“天道远,人道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十八世纪的西方社会正努力对抗“神本”思想带来的黑暗和混乱。在轴心时代形成的文明旋涡中,中国这种致力于“人”的现世文化成了人们趋向的共同规则和价值。直到今天,这样的思想依旧是全球公认的黄金法则。

1827年,已至暮年的歌德在他的《中德四季晨昏杂咏》中怀着对中国文化的热恋,写下了“视我所窥,唯有东方”。心之所向,一往无前,我相信最终决定世界格局的因素一定是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

上一篇:
下一篇: 夜色出击(现代小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