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2023年第6期

百花

百花2023年第6期

月刊 文学小说

简介

《百花》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百花杂志社是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陕西省文化馆主办,并获中国优秀期刊奖

目录

卷首语 | 历史中的中国梦

视我所窥,唯有东方。——歌德《中德四季晨昏杂咏》要问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什么?这个答案应该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此之上,我们应该向自己追加两个问题:为什么是复兴?我们要复兴的是什

创作者工作室 | 夜色出击(现代小戏)

剧情简介:年轻的李晓芸曾是一朵军中绿花,刚离开军营不久,成为独当一面的女交警。一个寻常的夜晚,社会闲散人员张大柱酒足饭饱后驾车,企图走小道掩人耳目,不料遇上执勤的交警李晓芸检查酒驾。混世多年的张大柱,

创作者工作室 | 我的老家叫“长街”

一在我心里,故乡和老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故乡可以是泾阳县,也可以是口镇乡,还可以是陕西省。但老家却只是一个村子,它是位于口镇乡最东边的名叫“长街”的村落,由6个自然村子构成,有800余户人家。关于村名

创作者工作室 | “命运不争气 人要争气”

外婆离世三十年了,但外婆留给我们的故事,依然是那么清晰,“命运不争气,人要争气”,纯朴的话语,蕴含深刻的道理。她老人家的一生,正是这句话最真实的写照。外婆出生在一个大户人家,十二岁嫁人,婆家也是一个大

创作者工作室 | 大咀梁的春天

当第一缕春风从山梁轻轻吹过,春天的气息便在山山峁峁间悄悄涌动。柳树摇曳着光滑的枝条,吐出鹅黄的芽苞,树枝间,鸟儿“啾啾啾”叫个不停,舒展着轻盈的翅膀。蛰伏了一冬的村庄被鸡鸣犬吠声唤醒,早起的庄稼人放下

创作者工作室 | 桂,真贵

逢国庆归家,特意品尝了中秋留下的月饼,打开“楼外楼”的精美包装,我一眼便中意桂花奶蓉馅的。怀着能闻见缕缕桂香的欣喜,我咬下一口,这一口也成了最后一口:这“三秋桂子”竟是如此苦涩,与我记忆中的花香截然不

创作者工作室 | 待

窗外的鸟儿私语绵绵鸣啭耳畔热闹不已屋内的人儿独语阑珊度日漫漫寂寥如此花开花落无人知凭窗只闻鸟啁啾时断时续万家晓伏案低头起轻愁此刻安闲而自得属于现在的我们方今安适不如常非属曩昔的人们我我们期待也在等待未

创作者工作室 | 风幡(外一首)

风 幡就在这个深夜我仿佛听到了风抚经幡的声音在这深冬的南国雪域仿佛突然来到了我耳边,我眼前高大峻绝的冈仁波齐圣洁长静的塔尔寺还有在青海湖边纵马奔驰的藏族少年那个少年一袭张扬的红色藏袍骑着棕红骏马在我车

创作者工作室 | 组诗

父亲的身影在一朵花香里,三月被灌醉父亲的酒杯,盛满他的梦他面如远山,抿一口酒品味满树的桃花燕子帮他恢复往年的记忆蜜蜂的歌词一如既往太阳从他酒杯中浮出他急于破解每一粒种子的密码赶在朝霞前头出发父亲的身影

创作者工作室 | 夏至(外二首)

太阳像一枚钟摆,行走在回归线间夏至时候止步北去,喘息着坐在回归线上默默地抽了一袋烟,炙热的烟烬不小心烫伤夏季的经脉和白云行脚风燥热着夏季汗腺,脱水的大地皮肤皴裂世间如一枚热气球,密不透风无论树蝉怎样撕

创作者工作室 | 芦山之春(外一首)

走向芦山,顺着河流的指向春天的脉络,通往山顶我看到一颗颗滚动的山石砌成一道野外的墙墙里,是人造的园林墙外,把芦山隔离成世外桃源我想把芦山当成春天最真诚的兄弟和他结拜在砚荷塘边垂钓,观看一个季节的翠,一

创作者工作室 | 玫瑰之思(外一首)

在玫瑰园,我看见一对小情侣男孩亲密地搂住了女孩腰肢仿佛手里握着玫瑰花,我侧身让出通道仿佛是为了爱情实质是作为长辈的觉悟对自己的一次成全此刻,我在每一朵花上都看到了你的脸,依旧青涩、害羞这是逼退了多少时

创作者工作室 | 芒种(外一首)

农事一茬接着一茬,麦子收完田间开始灌溉,白茫茫一片鹭鸟滑行而来,等待开耕后的美食而我,在田埂上寻找每一个漏洞或暗流好让雨水,没过我的小腿与秧苗一起站立芒种,我与鹭鸟落在田间无形的联结,藏在我们之间更多

创作者工作室 | 灵禅(外一首)

星晖,勤勉努力点亮黑魆魆的夜空古老的流向携沿岸风情,侧身嵌入大海雄阔的疼痛坎坷地貌,千姿百态禾苗纯朴的拔节声清澈见底生长苦吟,蓓芽喜悦神灵弹指间,引光河之水滞留酒杯里的月色酣畅淋漓梦的岸边流放,执念那

创作者工作室 | 问月(外两首)

月亮照常落向大海落进江河湖泊身在夜色中就能看见她在窗角,在树梢或者遮蔽在高楼大厦间可是,要从一口深井的辘轳上咯吱咯吱地打捞起一枚月亮还需要一座寺庙和一个未眠的僧人掩埋场挖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洞抑或,再敞开

创作者工作室 | 渗入梦的歌声

在阿杜的《离别》声中忧忧地睡去泠泠的夜雨有着画檐无法承受的痛都流向了梦中纵横交错的长衢围困少年的迷惘大秦的战旗在诗笺中猎猎如风一剑寒光是孤勇的将军冲向王座的奋争一瓶烈酒浇不灭万丈孤愁半张诗笺筑就少年的

创作者工作室 | 唐久钞设计作品欣赏

唐久钞,男,1997年6月生,河北承德人,现为内蒙古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在读硕士,师从高俊虹教授、王巍教授。论文《浅析蒙古族刺绣图案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应用》发表于英国国际期刊《Art and

文化发展研究 | 筝曲《梅花三弄》之艺、意、技

摘 要: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与发展,文化自信理念在多元文化撞击的背景下凸显出深刻的时代价值,如何结合传统音乐、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成为文化国际传播的热点话题。在中国古典音乐作品中,《梅花三弄》以其高雅的内

文化发展研究 | 古典音乐在电影配乐中的运用

摘 要:本文以电影《2001太空漫游》为案例进行分析,具体研究该电影中包含的古典音乐表现内容、类型及作用。对电影配乐中古典音乐的运用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展示电影主题的思想和人物的构建,还可以提高观众对古

文化发展研究 | 做好“活性文本”

摘 要:小学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逐渐受到大众重视,在小学音乐教育实践中融入民族音乐传承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对小学音乐教育实践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现状及其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如何做好“活性文

文化发展研究 | 美声男高音的训练要点与策略探索

摘 要:男高音作为一个极富艺术魅力的声部,蕴含了丰富的演唱技巧以及情感表达,在歌剧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男高音,难高音”,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男高音绝非一件易事。在通往男高音的路上需要经过持之以恒的练

文化发展研究 | 浅析紫砂艺术中陶刻工艺的运用

摘 要:陶刻工艺是紫砂艺术品的一种重要装饰方式和手法,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紫砂艺术品的审美要求和技巧要求不断提高,紫砂艺术品也逐渐在实践中与陶刻工艺相结合,进行整体化发展,紫砂艺术因此有了更多吸引人、

文化发展研究 | 浅谈纪实摄影创作

摘 要:纪实摄影以写实的手法与平淡的风格,表现了摄影家对生活的理解,对人文的关怀,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思考,对社会的关注。纪实摄影需要摄影家具备熟练的摄影技术和良好的艺术修养,不仅要对拍摄的内容有深

非遗大视野 | 腊尔山台地苗族唢呐的艺术与文化研究

摘 要:唢呐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中一种独特的乐器,广泛流传于贵州、云南、广西、四川、湖南等地的少数民族地区。其中,腊尔山台地苗族的唢呐音乐最为著名。腊尔山台地位于湖南省凤凰县西北,此地域范围内少数民族聚

非遗大视野 | 论中国民间雕塑中的塑绘结合

摘 要:塑绘结合是中国民间雕塑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在中国民间雕塑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泥人张”彩塑艺术是我国民间雕塑中的典范之一,文章对塑绘结合的表现手法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以“泥人张”彩塑作品

非遗大视野 | 浅析阎良核雕艺术特色

摘 要:核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民间雕刻艺术的一种。核雕是雕刻于杏核、橄榄核、桃核等果核上的一类微雕艺术,它表现内容丰富,制作形式多样。本文从阎良核雕的起源与流派、制作过程及其艺术特色等

非遗大视野 | 民间舞“鲤鱼闹莲”的审美形态研究

摘 要:民间舞蹈作为民间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是人民社会生活和情感的外化表现,代表着大众的普遍审美,并随时代不断发展,积淀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鲤鱼闹莲”作为传统民间舞蹈,与当地的地域环境、风俗信仰、

公共文化建设 | 乡村振兴视域下家风建设研究

摘 要: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本文以浙江省绍兴地区优秀家风家训文化为例,从修身、齐家、处世三个维度挖掘绍兴特色传统家风文化,说明良好家风文化对乡村振兴的意义,分析现代家风建设出现困境的原因,并从新时期如

公共文化建设 | 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的公共文化服务

摘 要:本文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以宜兴地区文旅融合为例,采用政策解读、案例分析等方法,从制度创新、服务形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个方面,分析总结目前宜兴地区探索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成果,以期对公共文

公共文化建设 | 公共图书馆开展育儿服务探索

摘 要:多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以成人和3岁以上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未能关注和保障婴幼儿群体的阅读权益。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图书馆界应逐步重视婴幼儿群体的阅读需求。如今,我国生育率

公共文化建设 | 滨河大道群众文化园”示范点实践案例

一、案例背景为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繁荣,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巩固提高、创新发展全国、全省文化先进县成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公共文化权益,2021年旬阳市提出了“兴文强旅”的发展战略

书写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书写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编 者 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激励和引导全省广大群文干部和文化志愿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二十大提出的总体要求和作出的战略部

书写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我的连长叫英雄

一十二月的天空,有些肃杀的清冷,家乡的雪花还未落地的时候,我便踏上了开往部队的列车。车上全是十七八岁的年龄,略显稚嫩的面孔上带着未知的迷茫。列车在飞速疾驰,人们像大雪来临之前那般躁动着:彼此询问姓名,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