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化馆图书阅览室的管理与服务策略
作者: 唐友彬
关键词:文化馆;图书阅览室;借阅;管理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图书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也是人类知识的宝库,作为人类的精神财富,一直备受重视。文明建设离不开图书,图书事业的发展直接影响文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史生动地表明,图书事业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图书可以消除寂寞,净化心灵,修身养性,休闲娱乐,拓展思路,增长知识,培养文化修养,积淀文化底蕴,增加书卷气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同时也能养成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锻炼思维能力,改变思维习惯,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李克强总理说:“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要求: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不断丰富以阅读为核心的综合性文化服务,建设书香社会。围绕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全民读书月以及重大节庆活动,深入开展系列阅读推广活动,树立“大阅读”“悦读”等现代理念。
文化馆作为各种文化材料的主要聚集地,是为群众补充知识的文化殿堂。图书馆与文化馆并不是在一处办公,所以到文化馆的人并不能非常方便地享受图书馆的海量图书服务,图书馆的藏书也未必有文化馆图书的专业性,能满足各艺术门类工作者的需要。根据《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保障条件》对群众文化活动用房的规定,省、市、县文化馆都必须有自己的图书阅览室。所以,文化馆建好专业性较强的图书阅览室是非常必要的。
调查结果显示,一些地方,尤其是偏远地方的文化馆的图书阅览室管理理念落后,管得过死,操作不灵活,做法保守,行为僵化,对现代管理经验和信息技术不重视,导致图书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偏低,这与服务机构用户至上的个性体验背道而驰,导致借阅率低。
那么,采取什么策略才能提高文化馆图书阅览室的借阅率,真正达到为群众服务的效能呢?从管理的层面上看,应该重点从尝试启用新型书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图书管理的自动化和集成化水平、优化阅读资源、提高图书管理员的业务技能、增强管理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优质服务等方面进行策略上的探究。
一、尝试启用新型书架和电子图书馆
跨世纪以来,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且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开启了文化馆图书管理工作新的思维,开创了新局面。只有硬件提升了层级,才能从技术层面提升规格。为了强化文化馆图书管理,提升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尝试使用安装有电子扫描识别系统的新型图书架,不仅方便搜索图书,还能对归还的图书自动扫描记入数据库,同时自动显示图书的存放路径。目前市场上的智能书架,具备注册、盘点、查询、层架区域定位等功能,书架间确保无误读,盘存速率快,可实现实时盘点功能,可实时查找错架图书;可自由设置,二次开发方便,提供完整的API接口,内置八路光电隔离GPIO口,可扩展更多应用需求。
全方位的自动化管理,不仅方便借阅和归还,还可以大大节省人力。同时增设电子图书馆,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只要开通阅读权限,支持电脑和手机网上阅读,这样就打破了空间的阻隔,把图书阅览室建入了寻常百姓家。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双管齐下,有效地提高图书的阅读率。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图书管理的自动化和集成化水平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图书馆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社会化程度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尤其是信息资源共享中的网络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彰显,使图书阅览室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求图书管理员必须及时掌握电子信息新技术,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以便能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文化馆要充分利用一切条件对管理员进行电子管理岗位培训,从图书的采购、编目到流通、阅览,从读者服务到信息服务,从纸质印刷资源到电子资源,从数据库建设到网络资源的检索利用……使管理员的业务知识结构日趋合理,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以满足读者在新形势下的不同需求。
通过技术升级,实现图书阅览室的自动化和集成化的计算机管理,其便捷性、准确性和高效性完全能满足借阅权限随机变动的需要,可以大大提高图书利用率。
三、借助现实和网络渠道优化阅读资源
借助现实渠道,市县级文化馆的图书阅览室不仅要加强与同级图书馆的互动,还要与文化馆系统紧密互动,图书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可以优化阅读资源。向市民征集最想阅读的图书信息,群众想看书,只需要提供书名,图书阅览室负责半月内采购到位。同时,图书阅览室应分析预判读者的阅读期待,购买一些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图书,为读者补充全新的图书,提供多种阅读选择的可能,从而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国民网上阅读率迅速增长也是一种具体存在的客观事实。借助网络渠道,通过购买服务或者协调关系,共享全国公共图书馆系统资源,开通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等大型网站服务器,将普通网络无法搜索到的优质资源在图书阅览室与读者分享。把一些已经进入到公共领域的经典著作完整准确地上传到网络平台上,以方便群众阅读。
优化各类阅读资源是时代所需,这就要求文化馆图书阅览室转变图书的呈现形式,不妨把经典的或极富价值的作品转化为电子版,以求取图书资源最大优化的有效阅读。
四、提高图书种类配备的专业性
文化馆的作用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给群众文娱活动提供场所。文化馆是艺术分工明确、专业性较强的单位,文化馆的图书阅览室应该依据各艺术门类的工作的需要,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按照需求购置各艺术门类的新书,保证图书阅览室各艺术门类书籍的专业性和完备性。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文学、美术、摄影、书法、音乐、舞蹈、雕塑、戏剧、建筑、电影、电视、曲艺、杂技、漫画、电子游戏、民间文艺、文学评论、群众文艺、艺术教育等等。这就要求文化馆的图书具有与智能相对应的馆藏,按照各个专业门类进行图书采集。图书阅览室根据各艺术门类采购到各专业的新书后,及时通过微信、海报将“新书推荐”消息广泛发布,介绍新书名称、作者、内容,及时有效地开展借阅。
五、提高阅览室图书管理员的业务技能
与发达国家的图书管理人员相比,不论是掌握的馆藏资源、文化素养、业务技能还是管理水平,我国整体上都稍逊一筹,在精神风貌和服务态度上也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图书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便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任务。
邓小平同志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文中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图书管理人员的基本职责是熟悉馆藏,苦练业务基本功,随时掌握出版界新书的出版动态,精选积累的图书资料,搜集和整理人类知识和文化记录,为生产和生活提供科学知识情报,提供给人们使用。图书管理员在开展图书管理工作时,常常会与读者直接面对接触,管理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与专业知识技能非常重要。
1980年10月,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确认了从事图书馆工作所需的十九种能力,包括知识和技能两方面。如统计技能、系统分析的技能、电子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技能、联机检索技能、普通目录学的知识、一般参考工具书使用的知识、特殊参考工具书的知识、组织情报的理论知识、图书馆自动化的基础知识、采购开发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图书馆史的知识、图书流通的知识……
文化馆应该加强对图书管理员的教育培训,提高管理员对图书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做到严格要求自己,按照规范程序开展管理工作。同时,文化馆应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组织图书阅览室工作人员对图书阅览室新书按照图书馆学和目录学进行分析研究,参加各种图书研究会议和相关的学术活动,学习和研究全国各地各种类型的图书馆的工作经验和业务动态,加强合作交流。另外,图书管理员还必须熟悉文化馆环境与各项管理设备,以及图书资源的相关数据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图书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六、增强图书管理员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优质服务
文化馆的主要职能在于满足大多数群众的群体需求,诸如从事组织、辅导、创研、展演等群体性文艺服务,而图书阅览室的开放和借阅只是多种艺术服务中的一个较小的分支,满足的大多是个体性的需求,并非业务的重中之重,加之文化馆本身资金紧张,文献资源匮乏,服务形式单一等,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借阅效率低的现象。这就要求图书阅览室树立“从优服务”的理念,用一流的服务质量做好借阅工作。例如,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尝试建立图书流动站、阅读服务上门等服务形式。这些形式超越了单纯的扩大图书阅览室、优化借读书条件等思路,由定点的文化馆图书阅览室服务到送阅读下乡,下基层,进村入户。此外,还可开展读书竞赛、书评征文大赛、年读书最佳读者评选活动等进行阅读引导,将阅读进一步推广。
图书阅览室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责以及使命,必须对图书阅读推广事业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具备较高的工作能力、广博的知识和善于为不同专业的读者服务的能力。只有不断挖掘自身的服务潜力,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和理念,在争取最大社会资源投入的同时,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从而推动阅读效率的不断攀升,才能让各类图书在文化建设中真正发挥应有的阶梯作用。
(安康市群众艺术馆)
作者简介:唐友彬,笔名犁航,《安康文学》杂志主编,副研究馆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安康市杂文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