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金福湾模式”
作者: 陈晓博
一、基本情况
金福湾社区成立于2014年6月,是商洛市最大的新型移民社区,地处商南县城幸福路,总面积1.56平方公里,辖东畈、金福湾、秀水3个小区;现有居民楼91栋、单元房7347套,37个居民小组6455户21300人,社区干部19名,党员47人。
近年来,社区紧紧围绕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目标,健全服务管理机制、完善基础文化设施、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优质文化服务,推出“书香商南·经典诵读”“党史天天学”“电影进社区”等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教育引导”“网格服务”“文化惠民”“环境整治”“安全管理”“志愿服务”等品牌活动,聚力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金福湾模式”,形成商南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典型。
目前,金福湾社区被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被陕西省民政厅命名为“省级慈善示范社区”,被陕西省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授予“陕西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二、主要做法
(一)做活教育引导,营造文化氛围
利用广场电子显示屏、宣传橱窗、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公共文化发展的意义、知识等,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对公共文化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营造人人参与、个个行动的文化社区创建氛围;结合“我们的节日”,创新开展演讲、广场舞、诗朗诵等群众文艺活动;持续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好公婆好儿媳”推荐、评选活动;扎实做好美丽楼道、卫生楼道、文明楼道创建活动。2020年,社区共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10次,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50户、“身边好人”30人、“好公婆好儿媳”20、文明卫生楼3栋。
(二)补充文化供给,提供细分服务
以人为本,让社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具象化、便民化,针对移民安置区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从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出发,在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开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提供老年人理发屋、老年护理室等服务型空间。将这些服务项目和志愿服务、文化公益、家庭荣誉等挂钩,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建设文明社区的积极性。
(三)落实文化惠民,开展品牌活动
社区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活动,进一步繁荣社区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近年来,社区聘请了专业老师指导社区群众,先后开展了“花棍舞”“水兵舞”“旗袍秀”“太极拳”“合唱团”等培训。在重大节日集中开展文化活动,实现了居民自娱自乐、干群同心共治。2020年,社区先后开展文艺演出4场次。持久经常的文化惠民活动,弘扬了时代主旋律,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丰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辖区居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文化素养。
(四)组织人才培训,提升服务效能
金福湾社区围绕“四大名城”建设,大力培养服务从业人才,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为了解决闲散劳动力再就业的问题,金福湾社区举办康养培训班,帮助养老服务人员提高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对在培训中表现优异且取得养老护理员专项能力证书的人员,优先推荐使用,真正实现培训、输转、就业无缝衔接。
(五)创新服务体系,形成长效机制
社区通过实践与探索,逐步形成自身特色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心设有专职工作人员或文化协管员,建立起了适用性强、科学规范、可持续的新型创新发展机制;制定了以服务效能为导向的服务考核指标体系;通过群众意见箱、召开群众谏言会等反馈渠道,不断提高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同时,采取“社区+党员+社工+志愿者”的模式,组建文化志愿者阵地,建立志愿服务活动领导小组、工作流程、招募注册制度、管理培训制度、星级评定制度;实行志愿积分管理,开创“微身份、微心愿、微关爱、微行动、微公益——五微服务”新模式,除了为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外,还给人民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带来实效。
三、成效启示
回顾近年来金福湾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之路,可以看到,社区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凝聚起公共文化创建的精气神,开拓了文明新风,切实发挥了省级文明社区的示范作用。金福湾社区将以商南县“创建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为契机,继续积极学习、再添举措、再鼓干劲,努力开创社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创新发展新局面。
(商南县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