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2022年第9期

百花

百花2022年第9期

月刊 文学小说

简介

《百花》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百花杂志社是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陕西省文化馆主办,并获中国优秀期刊奖

目录

卷首语 | 笑脸

你在进入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时候,一定会被人们幸福的笑容所感染。无论到美术博物馆参观书画展,还是在群众文化节朗诵比赛的现场,又或者去文化馆参加一场群众合唱排练,带着孩子去公共图书馆体验亲子阅读,如果你留

创作者工作室 | 《主角》读后感

作家陈彦创作的长篇小说《主角》,讲述了秦腔名角忆秦娥跌宕起伏的人生,展现了大时代变迁下秦腔艺术的起起落落。读完这本书,秦音犹存,使人不禁想到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我从三个方面分享我的体会。一、从《主角》

创作者工作室 | 读《傅雷家书》有感

偶有闲暇,又拿起来尘封已久的《傅雷家书》,学生时代读过的书,时过境迁又有了不同的、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再一次拿起这本书,感悟到的不仅是字里行间浓浓的亲情、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

创作者工作室 | 心灵的历程,走向未来

关于《美的历程》这本书的评价,冯友兰这样说:“它是一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至此,便能明确感知这本书中的宏大世界,它是崇高的、真实的、质朴的、

创作者工作室 | 追寻,我生命中绽放过的诗意

近日搬家,看到打包的各种物件,心生一丝凄凉。大学毕业那年搬离宿舍,除了几件旧衣裳,只有满满的三箱书。除此之外,别无他物,内心轻盈又富足。现如今,生活被各类消费填满,空间被无数物质挤占。家当越多,越是空

创作者工作室 | 伏惟珍重 纸短情长

在这个通信便捷的时代,“家书”这种抒发牵挂、寄托感情的通信形式已慢慢被人忽略、淡忘。我小的时候,妈妈和我跟随爸爸到离家乡很远的部队,妈妈常常因为想念姥姥趴在桌子旁一边写信一边掉眼泪。虽然我当时识字不多

创作者工作室 | 唱支山歌让我送你去远方

秀莲,我心疼你!第一次读《平凡的世界》,我还在上高中,那时的我对你印象不深,只沉浸在孙少平和田晓霞那梦幻般的感情里很久很久。他们的爱是纯粹的,干净美好。情窦初开的年纪,最向往的就是这种爱情。后来田晓霞

公共文化建设 | 家庭春晚”进万家

一、基本情况“高陵家晚”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贯彻落实“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的一次创新实践。2022年春节期间,西安市高陵区线下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人民群众对春节的节庆文化生

公共文化建设 | 西安市城市书房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一、案例背景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下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推动公共文化

公共文化建设 | 拓展公共文化空间 文旅融合无缝衔接

一、案例背景“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规划中明确指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根据我县公共文化服务需要

公共文化建设 | 弘扬秦腔文化 铭刻西安印象

一、基本情况易俗社文化街区位于古城西安核心区域,东起案板街、西至北大街、南起东大街、北至西一路,总占地约87亩,是省、市两级重点改造项目,也是西安市迎十四运、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改造后

公共文化建设 | 让“故事房子”带着“用户”去旅行

一、案例背景未成年人阅读是公共文化服务中一项基础而广泛的工作。2011年神木市图书馆新馆开放后,对少儿阅读的服务经过馆藏文献建设、阅读体验活动组织和志愿服务引导后,发现在低幼儿童的阅读推广中仍然缺乏有

公共文化建设 | 智慧”踏浪来 “阅读”新风尚

在农家书屋和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中享受阅读乐趣,在社区活动中心吹拉弹唱歌咏幸福生活,在书画台案上挥毫泼墨抒发豪情,在广场上踏歌起舞享受悠然生活,陕南花鼓小调回味无穷……城区的文化生活圈、丰富的社区文化活

公共文化建设 | 悦读陈仓:推动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

一、案例简介陈仓区图书馆通过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增加活动效果,成功打造“悦读陈仓”全民阅读典型案例。该案例包括的十项阅读活动,是极具综合性、普惠性、均等性、公益性、广泛性、便利性的全民阅读推广

公共文化建设 | 活用地域文化资源 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地处秦巴山间、汉水之滨的旬阳市,独孤信印,享誉全国;象牙算筹,震古烁今;汉调二黄,源远流长;旬阳民歌,曲调细腻……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品类众多,内容丰富,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基础。旬阳市

公共文化建设 | 关中忙罢艺术节:用艺术唤醒乡愁

忙罢节也称“忙罢会”,是关中农村每年夏忙过后,亲戚之间互相拜望话农闲的习俗,时间大致在每年农历六、七月。在这期间,每村以村为单位在相对固定的时间集中招待亲戚。以前,忙罢会是仅次于春节、元宵节的关中传统

公共文化建设 | 传家训 融资源 善治理 优服务

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地处秦巴腹地,因汉水而得名,崇德尚文,诗书兴盛。近年来,汉阴县委、县政府以筑牢精神高地、开放融合发展、激发乡村活力、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传家训、融资源、善治理、优服务”,梯次构

公共文化建设 | 优化文化治理 推动“五治”融合发展

一、案例背景乡村是中华文明的根基,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为提升乡村治理效果,汉阴县作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县,牢牢把握乡村文化建设这一重要抓手,夯实基层思想文化基础,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保障。

公共文化建设 | 用优秀乡土文化助推农村教育发展

一、案例背景汉滨区处于安康中心城区,曾是全省唯一贫困人口超过100万人的深度贫困县区。同时,汉滨区有着丰富的非遗资源,现已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1项、省级非遗名录13项、市级非遗名录58项、区级非遗名录9

公共文化建设 | 双轮驱动”助推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白河县委县政府以建设“秦楚边城·书香白河”为目标,把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作为提升县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示范引领作用,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将书香建设融入社

公共文化建设 | 发展绥德石雕产业 振兴传统手工技艺

一、案例背景绥德石雕历史悠久,用途广泛。据史料记载和实物考证,绥德石雕艺术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程,历经新石器时代和秦汉的发展,唐、宋、明、清的繁荣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昌盛。同时,绥德石雕技艺是绥德人

公共文化建设 | 传承非遗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宝鸡市陈仓区县功镇翟家坡村距离宝鸡市区13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385户1580人,202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万元。近年来,翟家坡村紧紧围绕社火、脸谱、西府民俗等传统文化资源,注重将民俗文化元素融

公共文化建设 | 绝活展演异彩纷呈 非遗保护深入民心

陕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源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和延续,是民族的根和魂。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璀璨夺目,非遗保护任重而道远。一、活动背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公共文化建设 | 创新非遗传播手段 展现陕西非遗魅力

一、基本情况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下,陕西省非遗保护中心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将群众喜闻乐见的抖音短视频引进非遗保护宣传工作。“陕西省非遗保护中心”官方抖音号于2020年4月注册成立,经过省

公共文化建设 | 狠抓挖掘和抢救 落实保护与传承

一、案例背景作为民间传统曲艺表演形式之一的“洛南静板书”,自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0)就在全县城乡盛行,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洛南静板书”一人可操六种乐器,融弹、敲、打、说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