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80年,日本其兴也勃其衰也忽

当崇尚“创造性破坏”的韩国央行总裁痛批“韩国过去十年无新产业”时,心里最发毛的其实该是日本的经济产业省。昔日那台精密运转的工业机器,用索尼随身听和丰田汽车征服世界,如今它却发出刺耳的摩擦声—齿轮被老龄化锈蚀,燃料因人口萎缩而枯竭,连仪表盘上的数据都开始倒转。

与美国的对比最触目惊心。30年前日本经济总量高至美国七成,彼时东京银座的地价能买下整个加州。如今,美国已膨胀至29.2万亿美元,日本却仅有4.1万亿,不足对方1/7。如果说美国是穿着火箭靴的科技新贵,日本更像是拄着拐杖的退休职员—30年过去,日本人均GDP从美国的1.5倍跌至不足四成,还被韩国和中国台湾超过。

与德国的较量更显苦涩。“欧洲工业心脏”去年的经济总量,甩开日本6000亿美元。就像两个马拉松选手,德国虽步履沉重却稳步前行,日本则在汇率风暴中不断被吹离赛道(最近的日元升值似因“特朗普效应”而起)。

至于中国,这场竞赛已变成降维打击。当日本在0.1%的增速里挣扎时,中国5%的增长引擎喷薄出约18.9万亿美元经济总量。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等前沿重点领域,日方连中方的尾灯都看不见。《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俨然是日本最卖座动画电影《鬼灭之刃:无限列车篇》的近20倍。

三大结构性难题缠住了当今日本,它试图跳脱,却左支右绌,被缠得更紧。

第一根绞索是人口雪崩。日本人口正以每两分钟消失一人的速度萎缩,65岁以上老人占比突破三成,养老院数量已超过便利店。经济“缩水循环”下,消费市场如泄气皮球般干瘪,年轻人自嘲“平成废物”,不敢生育。去年新生儿数量降至72万,10年里减少三成。东京街头的自动贩卖机比婴儿车更多,货架上的成人纸尿裤销量超过奶粉。

第二根绞索是货币陷阱。美联储加息风暴中,日元像断线风筝般贬值,10年间对美元腰斩。表面看,弱势日元提振了丰田的出口报表(2023年丰田集团净利润高达342亿美元),实则让能源、粮食高度依赖进口的普通家庭苦不堪言,就像给垂危病人注射兴奋剂,短期数据回暖的代价是掏空身体根基。

第三根绞索是产业空心化。曾经引以为傲的电子产业,如今夏普卖身、东芝解体,索尼重心转向海外;日系车在电动化浪潮中节节败退,去年日本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及中国1/10;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赛道,日本也落后于中国。软银等大企业转向美欧投资,日本实际工资连续4年下降,去年破产企业突破1万家。昔日的“制造王国”,正沦为全球产业链的零件供应商。

历史总是充满黑色幽默。100多年前的阿根廷,也曾是人均收入世界第七的优等生,却因沉迷农产品出口、忽视产业升级,最终坠入中等收入陷阱。今天的日本,把经济命脉系于汇率波动和美国市场。当它用军费增长(新财年飙升约10%)代替产业革命,不啻是亲手将平成时代的遗产典当给未知的明天。诚然,地震多发的日本近年很不走运。福岛核事故的阴影至今挥之不去,像一块沉重的铅板压在政府肩上。14年过去,核污染水排放争议方消,善后花费逾23万亿日元,相当于3年的国防预算。这期间,自民党接连曝出“赏樱会”丑闻、统一教会献金案、安倍派系吃政治集资回扣等丑闻,政府公信力跌入谷底—好似一台老旧电视机,画面闪烁不定,声音时断时续,观众早已失去耐心。

国际舞台上,日本也像东京塔上褪色的霓虹灯,光芒日渐黯淡。石破茂首相几番求见特朗普,好不容易换来一句“不加关税”的承诺,转眼就被美国钢铁关税大棒打得晕头转向—仿佛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武士,如今只能跪坐在榻榻米上,看着墙上的武士刀慢慢生锈,与当年敢对美国说“不”的日本判若两国。

“浮沉同世,潮起待新。”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日本像一位踌躇的老人,回望昔日的荣光,又不得不直面现实的困境。不知这个东方邻国能否再重拾“匠人精神”,在变革中寻找新生,这便是历史的残酷一面,一步落后,满目残阳,对每一个春风得意的新兴国家,都是一种教益。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