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主义的回光返照

作者: 李少威

“吞并加拿大”“购买格陵兰”“去加沙开发房地产”“让乌克兰用矿产换和平”……特朗普第二任期刚开始,就抛出了一系列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计划”。

为了“美国优先”“让美国再次伟大”,美国露出了狰狞面目,连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石性原则—尊重国家主权,在政客们的头脑中都变得相当不严肃。泽连斯基和特朗普当着媒体激烈争吵,令人感叹“从来未有事,竟出美利坚”。即便是那些以美国为灯塔的所谓价值观拥护者,面对泽连斯基被一再指出“你无牌可打”那种“硬汉的忧伤”,以及被请出白宫的屈辱,此时此刻是否也有一种灰色的幻灭感?

“自诩照世明灯,干的却是恃强凌弱、祸乱人间的勾当。”哪吒的呐喊,越来越多的人心有戚戚。

我向来坚信,即便是当代国际关系,帝国主义的本色从未发生根本变化。只不过在二战以后,民族解放运动兴起以来,它披上了一重相对温和也更具迷惑性的外衣。

温和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通过温和手段就能控制全球利益链,获得超额利润。通过军事秩序霸权、美元霸权、科技霸权、市场霸权等温和手段,发达国家持续获取顶端优势。它以分配控制为操作界面,让其他国家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空间,最终目的是烘托起发达国家的超额利润。有了超额利润支持,西式民主就有了物质基础,社会的自由和容忍,也有了巨大的润滑空间,种族矛盾会被利益掩盖,个体境遇会涂上一种玫瑰色的氛围。而一旦这种超额利润开始减退,甚至逐步衰竭,那么所有的被漂亮话语包装起来的利益逻辑,都将摇摇欲坠,民主会从治理手段变成党争工具,自由会成为把激烈行为合理化的借口,社会容忍度会急剧下降,继而因不公平而产生的种族矛盾无法再掩盖,美国梦变得遥远。

在这些变化影响之下,政治,就会撕下温和的伪装,再次露出帝国主义原始的面目。

沃勒斯坦勾画了曾经稳定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内部结构,展示了这种稳定所依托的极端不公平性。这种不公平一旦被突破,结构就会散架。当下的现实就是,新兴国家开始突破这一不公平的结构了。

特朗普的“新帝国主义”很狂躁,而狂躁源于急切。他或许深知技术优势对于美国维持其顶端优势的重要性,深知控制产业链利润最高的一环、持续获取超额利润是西方发达社会维持常态的基础;传统帝国主义手段被重新使用,侧面印证超额利润才是一切的核心,失去了它,后果不仅是衰退,而且是结构性崩坏。

发达国家其实也一直浸没在它们发明的“资源诅咒”当中,资源,就是富余的资本和领先的技术。资本的易得性使得财富精英们把画饼玩成了一门艺术,资源被罗集并浪费;而领先的技术则被当成了壁垒,使得这个壁垒庇护之下的人,忽视了路径创新的重要性,不去思考可能还有另一条路。马斯克的画饼,全美国对英伟达的迷信,科技企业市值的极速膨胀,漫威宇宙的令人厌倦,封杀它国先进企业的乐趣,DeepSeek带来的震撼……都是西式“资源诅咒”的表现。

美国总是强调与新兴国家的价值观差别,并以此来动员盟友。东西方价值观确实差异巨大,但他们只是在渲染表象。比如,中国一旦掌握一门先进科技,垄断被打破,原来价格畸高的产品,就可能变成“白菜价”,全世界都能分享成果,而这也就意味着有一个超额利润堡垒的垮塌。本质上,他们关心的,其实只是利益。

如果不能维持超额利润,那么就会面临结构性崩溃的前景。只举一例,那些原本被利益润滑的种族矛盾、历史旧账、曾经的罪,都会显性化。而这正是特朗普政府一方面不择手段维持超额利润、一方面驱逐更多移民的内在逻辑。

不过,当下的传统帝国主义回潮,只不过是一如既往存在着的帝国主义的回光返照而已,大势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