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欧洲,军工依然很能打

作者: 谭保罗

最近,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读者朋友开始关心欧洲的军事实力到底如何。有人说,欧洲军事实力很“菜”,欧洲在二战之后承平很久了,武功荒废,全靠大洋彼岸的美国人保护。

网上还经常有这样的视频:欧洲某个国家的国防军在进行军事训练,士兵竟然全都是些大腹便便的胖大叔,翻越一个只有一人高的栅栏,还要战友帮忙扛大腿,实在丢人现眼。当然,这些视频很可能是恶搞,也可能是当地中年民兵或者预备役在进行例行训练。尽管他们并不是真正的现役军人,却被网友拿出来嘲笑欧洲现在的军备。

那么,欧洲到底能不能打?我们不要看这些真假莫辨的网络视频,而是要来看军工企业的质量,一是纯军工企业,二是那些可以直接转入军工生产的民用工业企业。

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中,无人机成为了顶流武器,双方士兵在无人机面前,几乎都是待宰的羔羊。无人机被吹得这么神,以至于有人说,未来的战争是无人机的战争。其实,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无人机之所以在东欧战场显得这么牛,只是因为它们攻击的都是“穷人军队”。

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穷国”,他们的军队都没有财力,去配置足够多的智能化低空近防武器,只能用更“便宜”的人去打仗,去消耗无人机。这是一种悲哀。

如果我们仔细观看那些战斗视频,很容易发现,出现在战场的无人机并不是可以飞行在万米高空的高技术侦察用无人机,而不过是一些多旋翼,近于民用的无人机。中国很多发烧友用来玩的无人机,硬件配置可能都比它们先进。这些无人机的缺点是速度慢,并且只能低空飞行。也就是说,用计算机控制的机炮或大口径机枪,要击落它们根本就毫无压力。

比方说,德国知名军工企业莱茵金属开发的天网防空系统,每分钟的理论射速是 1000发,可以瞬间编织一张蜘蛛网般的火力屏障。它每一枚炮弹都提前写入了程序,可以在目标区域爆炸并释放3000到4000个破片,是无人机的天然克星。这个东西的缺点是太贵了,每一枚炮弹的价格就是4000欧元,经济实力差的国家,用不起。

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我们应该清楚,欧洲虽然被认为错过了信息技术的革命,在很多领域已落后于美国和中国,但欧洲的主要国家,如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和瑞典等,无不是工业强国,也是军工强国。即使人口最少,看起来工业规模很小的瑞典,也拥有萨博集团这样的军工巨头,其研制的战斗机从1980年代开始就行销全球。

现代军事工业的“核心技术”早已不是大炮口径,不是舰艇吨位,而是信息技术在武器中的极致运用。真正的军事强国,一定都拥有非常优秀的信息技术企业。那些在信息技术领域毫无建树,却成天吹嘘自己是军事强国的,多半都是纸老虎,一打就露馅。他们最实用的武器,只能是士兵的血肉之躯和原始的自动步枪。

显然,德国和法国这样的国家,必然是军工强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它们一直都有好公司。德国SAP一直都是欧洲最优秀的信息技术公司,和莱茵金属一样,是德国大公司“七巨头”之一(其他五家是德国电信、安联、西门子能源、慕尼黑再保险集团、西门子)。法国在信息技术领域也不差,近年的全球大模型浪潮中,法国的Mistral AI表现非常出色,被誉为欧洲版的Open AI。

欧洲的确有点“老”,但它只是和东亚、硅谷相比,不再那么耀眼而已。老欧洲的工业实力和技术实力依然一流,军工依然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