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窗

食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提起食物,第一反应就是家乡的味道。它是家的念想,也是家乡的延续,每每品尝都倍感亲切和温暖。

除此之外,食物也是一种交流和接触的契机。“饭搭子”的出现,让美食的滋味,或许也夹杂着许多趣事。

本期“后窗”诚邀大家分享“记忆深刻的食物”,这份食物,是回味无穷的菜系、是朝思暮想的味道、是具体的食物……某种食物,总将我们拉回那一段记忆中。

外婆家的饭菜

关于记忆深刻的食物,就是除夕夜去外婆家吃年夜饭。

今年的年夜饭非常丰盛:有肉丸、汤面、卤牛肉、炒青菜、鸡翅、米饭,吃完饭后,我们开始举杯欢庆新年,真的好喜欢外婆家的饭菜。

青柠

老年的年夜饭

在我们乡下老家,每年的年夜饭定是家家户户都四碟八碗、十分丰盛的。鸡鸭鱼肉必不可少,山珍海味也屡见不鲜。但我直到现在,最爱的还是绿油油的刺嫩芽和刺五加叶等拌成的凉菜。

以往每年为了收集这些山野菜,四五月份父母就会遍山搜寻、采摘嫩嫩的刺嫩芽和绿油油的刺五加叶。他们每天采摘满满一背筐回来,分拣、清洗、用井水焯干净后,团成团包装好放入冰柜冷冻,只等我们过年回来,解冻后拌点香油、稍加佐料,端上餐桌,旁边配上一小碟肉酱。吃上一口,清脆、解腻又爽口,吃完唇齿留香,回味无穷。对我而言,那是独属于家乡的味道。

想减肥的老郑

刀削面

大同刀削面,每次放假回家的早饭都是刀削面。

林落雪

个人认为工作后,还住家里的话,应按月交“家用”,至少是承担自己在家的那部分开销,不再增加父母负担。毕竟谁挣钱都不容易呢。成家之后,搬离原生家庭不再按月支付,那就逢年过节,给父母红包或者礼物,回馈父母养育之恩。

——Angie(读微信公众号文章《工资刚到手,爸妈找我要钱,心情复杂》)

这个案子的判决可能合法,但不合理。老龄化日益严重,人均预期寿命越来越长,犯罪处罚标准也应当随之调整。老年人口占比即将1/4,如果处罚轻,达不到法律对犯罪行为的震慑效果,必定对社会有很大负面影响。法内之地不应成为部分人的“舒适圈”。

——兔子(读微信公众号文章《93 岁强奸犯不收监,高龄成了“保护伞”?》)

其实所谓长兄如父、长姐如母的情况,也有其诞生的客观土壤。过去多子女家庭,父母毕竟只有两个人,精力有限,这就让年长的子女自动承担起一部分父母的职责,再加上解放前人均寿命也不长,很多父母生老小的时候年龄都较大了,也有可能看不到老小们成年就离世了,不少人还真就是哥哥姐姐带大的。至于说有无感恩之心,纯属各自家教问题,对照顾过自己的哥哥姐姐都不感恩的人,对父母多半也就那样。

——Mu(读微信公众号文章《我是长姐,不是你妈》)

我觉得显化确实有用,它让人不断在心里默念自己想要得到的,坚定不移。很多时候人是没有形成执念的,在通向结果的过程上因为体验到了痛苦所以下意识会逃跑,会忘记想要完成的事。但是从显化的角度来做,执念一旦形成,其他的很容易顺水推舟。

——阿黎(读微信公众号文章《显化玄学,又一门骗局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