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路上·中国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南缘,正阳门对面,有一块特殊的青铜合金“地砖”。
其由“方”“圆”交叠组成,极致对称,圆心发出线条,以放射状向外扩散,内圈雕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图案,外圈刻有东、南、西、北字样。
这枚由四方神守护的繁琐图案,就是“中国公路零公里点”标志。
一个泱泱大国的干线公路,就从这里出发。14万万中国人,就从这里出发。
1954年,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通车前,我国仅有8.07万公里公路。2023年,中国的公路里程达到544.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桥梁工程数量,建设速度之快、难度之大,世界第一。
“基建狂魔”,世界如此称呼中国,我们也如此称呼祖国。
然而,面对如此巨大而惊人的壮举,除了问技术层面上的“为什么”,还应该问,为了什么?这一切,究竟是为谁而作?
往往,最深奥的秘密,就藏在最朴素的道理之中—要想富,先修路。
从大国崛起的豪迈,到个体富裕的喝彩。从漫漫长夜的归途,到华灯璀璨的序曲。从农村到城镇,从南下到出海,从卡脖到领先。
中国人,一直在寻找出路。
路,带来的是流动。而人,在韧性中流动,在流动中对抗固化。
因此,“修路”本身就是一个寻找答案的过程。
当下的中国社会,再次进入调整重构时期,作为搭建了城镇经纬网络的公路,持之以恒地承担着“连接”的命题。
2000万货运司机,4000万道路运输从业人员,4.53亿机动车保有量,5.42亿机动车驾驶人,这些数据构成的特殊生态圈,也是现代游牧民族的生存图鉴。
道路永无尽头,人生就会有一千万种可能。
即便,在低空时代和太空时代大张旗鼓地到来时,公路,依然承载着最大体量的“出发”,没有之一。汽车轧过泥泞,也见证光荣。
所以,一条路,到底可以改变什么?
庄严,流动,思索,创造。
这一次,我们在公路之上,认识中国。
上一篇:
打破35岁职场困境,信号已释放
下一篇:
寻路中国:流动的生活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