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宝斋 传承千载墨香 开创艺术新程

作者: 张于惠子

荣宝斋 传承千载墨香 开创艺术新程0

荣宝斋,驰名中外的老字号店铺,坐落在北京市和平门外琉璃厂西街,是一座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的高大仿古建筑。1672年北京荣宝斋前身“松竹斋”南纸店建立。1894年设立“松竹斋”连号“荣宝斋”,并于1896年增设“帖套作”机构,为后来木版水印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6年被商务部重新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诚信为本,荣名为宝”,既是百年古训,也是荣宝斋坚持恒久的核心价值观。“诚信、和谐、传承、创新”是荣宝斋新时代不断丰富的理念,通过实践所凝结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是荣宝斋生生不息的活力之源。从“松竹斋”到“荣宝斋”,在历史的延续中成为激发一代又一代荣宝斋人追求企业高标准的动力。特别是这一代荣宝斋人在新时代、新时期文化繁荣发展中,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品牌快步走向世界,这将是荣宝斋未来的追求。

荣宝斋 传承千载墨香 开创艺术新程1

松竹韵长,荣宝兴昌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古老的华夏大地正沉浸在康熙盛世的繁荣之中,“松竹斋”在京城悄然诞生。松竹,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寓意着松竹斋对艺术品质的不懈追求。在那个文化氛围浓厚的时代,松竹斋凭借着对书画艺术的热爱和专业的经营,迅速在京城文人雅士中崭露头角,成为京城雅士文人交流、品鉴艺术的重要场所。

时光荏苒,1894年松竹斋迎来了历史性的转变,开设荣宝斋,以“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为雅意,不仅体现了荣宝斋的经营理念,更承载了其对文化艺术的尊重与推崇。从松竹斋到荣宝斋,这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升华,标志着荣宝斋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艺术世界的挑战与机遇。

在随后的岁月里,荣宝斋历经了时代的风雨洗礼。从清末民初的社会动荡,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蓬勃发展,荣宝斋始终坚守着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1950年的公私合营,为荣宝斋注入了新的活力,“荣宝斋新记”挂牌成立,1952年成为全资国有企业,这一系列的变革,使荣宝斋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行业领航,龙头担当

荣宝斋素有“民间故宫”“中国艺术殿堂”“书画家之家”的美誉,这绝非偶然。自20世纪30年代起,特别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荣宝斋受到了周恩来、朱德、陈毅、何香凝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与支持,这为荣宝斋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同时,荣宝斋与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黄永玉、沈鹏、韩美林、范曾等众多著名书画艺术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他们艺术创作与展示的重要平台。

在经营过程中,荣宝斋通过画廊、拍卖等一、二级市场,为众多书画艺术家提供了全方位的经营服务。画廊作为展示艺术作品的前沿阵地,精心挑选和展示各类优秀的书画作品,吸引了无数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的目光;拍卖则成为艺术价值的重要衡量平台,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拍卖活动,让优秀的艺术作品找到真正的归宿,同时也推动了艺术市场的繁荣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市场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国际化的趋势。荣宝斋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变化,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加强与国际艺术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举办各类国际艺术展览、参加国际艺术博览会等活动,荣宝斋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推向世界舞台,同时也将国际上优秀的艺术作品引入中国,促进了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荣宝斋凭借其深厚的艺术底蕴、专业的经营团队和卓越的市场洞察力,始终保持着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经营领域的龙头地位。

荣宝斋 传承千载墨香 开创艺术新程2
荣宝斋 传承千载墨香 开创艺术新程3
荣宝斋 传承千载墨香 开创艺术新程4

非遗传承木版水印,装裱修复匠心独运

荣宝斋拥有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木版水印”和“装裱修复”,这是中华民族艺术智慧的结晶,也是荣宝斋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木版水印技艺,被誉为“东方印刷术的活化石”,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雕版印刷术,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与传承,在荣宝斋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木版水印的制作过程极为复杂,需要经过勾描、雕刻、印刷等多道工序。勾描师傅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将原作的线条和色彩精准地描绘在纸上;雕刻师傅则用刻刀将勾描好的图案雕刻在木板上,每一刀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印刷师傅通过巧妙地调配颜料和掌握印刷技巧,将木板上的图案印刷在纸上,力求还原原作的神韵。荣宝斋的木版水印作品,不仅在国内备受赞誉,还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

装裱修复技艺同样是荣宝斋的一大特色。一幅书画作品,经过岁月的侵蚀和人为的损坏,往往会出现破损、褪色等问题。荣宝斋的装裱修复师傅们凭借着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能够让这些破损的书画作品重焕生机。他们采用传统的装裱修复工艺,结合现代的科技手段,对书画作品进行清洗、揭裱、修补、全色等处理,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装裱修复不仅是对书画作品的保护,更是一门艺术,它让古老的书画作品得以延续生命,继续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

为了传承和弘扬这两项非遗技艺,荣宝斋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方面,荣宝斋注重培养非遗技艺传承人,通过师徒传承、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将技艺传授给年轻一代;另一方面,荣宝斋积极开展非遗文化的宣传与推广活动,通过举办展览、讲座、体验活动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木版水印和装裱修复技艺,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创新驱动,多元融合

在当今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荣宝斋积极拥抱创新,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教育、文创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从传统艺术经营企业向综合性文化央企的华丽转身。

网络荣宝的建设,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艺术触手可及。荣宝斋通过搭建官方网站、电商平台、社交媒体账号等网络渠道,将丰富的艺术资源推向全球。线上展览、直播拍卖、在线课程等新兴业务模式的推出,极大地拓展了荣宝斋的业务范围和受众群体。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欣赏荣宝斋的艺术作品,参与艺术活动,感受艺术魅力。

数据荣宝的发展,为艺术市场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荣宝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艺术市场的动态、消费者的需求、艺术家的创作趋势等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通过数据分析,荣宝斋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优化产品和服务,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

文创荣宝的崛起,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荣宝斋充分挖掘自身的文化资源,将传统书画艺术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开发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从文具、饰品到家居用品,从书籍、画册到数字艺术作品,荣宝斋的文创产品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文创产品不仅具有实用性,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人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美育荣宝的推进,为培养艺术人才、提升全民艺术素养做出了积极贡献。荣宝斋依托自身丰富的艺术资源和专业的师资队伍,开展了各类美育教育活动。从面向儿童的艺术启蒙课程,到面向成人的专业艺术培训,从线下的实体教学,到线上的网络课程,荣宝斋的美育教育体系不断完善。通过美育教育,荣宝斋不仅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艺术人才,更让艺术走进了千家万户,提升了全民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

时代使命在肩,铸就艺术丰碑

“十四五”期间,荣宝斋继续秉承“诚信为本,荣名为宝”的初心,以“诚信、和谐、传承、创新”的新时代理念竭诚为社会各界服务,以“弘扬发展民族文化艺术,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为使命,向着实现“通过传承与创新,构建人民与艺术的桥梁,为社会提供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成为繁荣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领导者和最具价值与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的愿景奋勇前行。

在未来的发展中,荣宝斋将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断提升非遗技艺的传承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荣宝斋将持续加大创新力度,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拓展业务领域,创新经营模式,提升品牌影响力。此外,荣宝斋还将积极响应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加强与国际文化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国文化艺术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文化。

结束语:荣宝斋,这座跨越了350多年历史的艺术殿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在未来的征程,荣宝斋将继续以传承为笔,以创新为墨,描绘出中国文化艺术更加绚烂的画卷,为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磅礴力量,续写更加壮丽的艺术传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