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乍暖还寒二月天
作者: 刘云利初春时节,偶读宋代朱淑真的诗《中春书事》:“乍暖还寒二月天,酿红酝绿斗新鲜。”又读刘清夫的词《玉楼春》:“柳梢绿小眉如印。乍暖还寒犹未定。”诗词中均有一个关键词“乍暖还寒”,意思是说,初春的天气忽冷忽热,冷暖不定。天地万物生生不息,季节轮换,相替而出,实乃“天地之心”。而人生在世,无论工作学习还是建功立业,亦可从中感悟到隐忍的智慧和力量。
“还寒”是说,冬日的肃杀之气依稀尚存,冰雪还会侵袭,寒气依然逼人。“乍暖”是说,春日的萌发之气逐渐回升,春阳和煦送暖,春风丝丝拂面。可是,乍暖还寒反复交错,时而寒冷,时而温暖,冬与春进行着殊死的拉扯,针锋相对之间谁也无法占据上风。犹如二壮士拔河,一人向前,一人退后,向前者退后,退后者向前,零和博弈,不分伯仲。
今春说来也怪,本来已过雨水的时节了,但春雪一场一场簌簌而下,诚如刘大白所言:“谁料昨夜五更头,霰子撒如沙。”我更愿意将霰子看成是冬春之交最诗意的表达,就像我喜欢登山赏林,更爱山中的初春雪景。
山坡栎树上的叶子已经完全枯黄,但依然倔强地挂在枝头,在瑟瑟风中发出沙沙的声响。山中的石板小径,被工人清扫后,在雪林中曲曲折折,直至山顶。山林中,松树杂生其间,暗绿依依,与栎树叶的枯黄,交错相融,皑皑白雪覆盖树丛,偶有几丝杂草强势突兀,搏击风霜。山坡的向阳之处,在枯叶、乱石、杂草丛中,气息尚存的野草已经觉醒,草心开始冒出淡淡的嫩芽,着实令人爱怜。这山中春雪景色宛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意境悠远,妙谛自成,韵味无穷。
此情此景,让我想起《菜根谭》中的一句话:“草木才零落,便露萌颖于根底;时序虽凝寒,终回阳气于飞灰。”花草树木刚刚凋谢,下一代新芽已经从根部长出,节气刚演变成寒冬季节,温暖的阳春就行将到来。其实,清寒的晚冬里隐藏着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
天地之心如此,做人做事亦如此。近日翻读《曾国藩文集》,我对曾公的一生敬佩不已,读后感悟颇有“乍暖还寒”之情。曾公的官宦之路有起有落,有荣有辱,有明有暗,居高位时不居功自傲,处低谷时不郁郁寡欢,始终保持着隐忍的态度。1866年,他曾总结自己的经历说:“苦难逆境,正是磨炼成英雄的大好时机,是上天赐给我这个成就大业的机会。”并将“打落牙齿和血吞”视为咬牙坚持的要诀。当然,曾公提倡的“隐忍”不是一味地忍让,而是在锐意进取、追求明强过程中的坚忍。
还有一例。单位新招录一名研究生,起初他兴致勃勃、雄心万丈地打算在技术岗位上大干一场,可万万没想到,领导却安排他去了看似闲职的安全岗位。他心中些许愤懑不平,私下里跟同事埋怨:“我学习了七年技术,让我去管安全,这不是资源浪费吗?这样下去我还有前途吗?”领导看出他的心思,找他谈心告诫他说,安全生产从来不是小事,是单位的底线工作,要善于发现隐患,及时化解风险,这也是一流的技术活。临走前,领导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一个人不经历冬天的沉淀与孤寂,难以迎接春天的明媚与灿烂!”
研究生听了领导的话,便开始扎下身子,躬身实践,每天记录仪器设备的运行状况,甚至连温湿度都翔实记录。设备有问题的时候,厂家来维修,他在一旁潜心学习,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久而久之,他积攒了几大本厚厚的设备记录,所有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都被他记录在案。经过悉心研究,他写了一份数据翔实的设备运行质量分析报告,悉数被采纳。不久后,他被提拔任用,去承担更艰巨的任务。
乍暖还寒二月天,冬去春来,静待花开。人生之境遇,诸多情况,恰亦如此。几人的生活之路能一帆风顺、一马平川?大都是崎岖坎坷,浮浮沉沉,有得有失,唯有明强坚忍才能突破风刀霜剑的冬天,迎来百花怒放的春天。
(编辑 兔咪/图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