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树叶上作画
作者: 樊骜川
在水果店,我偶然见到一种“刻字苹果”,那独特的创意瞬间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受此启发,结合课本上学到的“植物在光合作用下生成有机物淀粉”以及“淀粉遇碘液变蓝”的知识,我萌生出一个奇妙的想法——能否把个性化的图片“画”在树叶上?于是,一场充满趣味与挑战的探究之旅就此展开。
我借助手机App将一张彩色照片处理成黑白图像(如图1),然后将其打印出来。接着,我用刻刀小心翼翼地剔除照片中的白色部分,只留下黑色纸片,这一步需要极大的耐心,稍有不慎就可能破坏图案的完整度。经过一番细致的操作,一个独特的“叶片画模板”便初步完成了。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我挑选了一片鲜嫩的绿植叶片,用两张相同的黑色纸片从上下两面将一部分叶片遮盖,再用曲别针将其固定,然后将这盆绿植搬到阳光充足的地方,满心期待着光合作用的“神奇魔法”。
傍晚时分,我迫不及待地摘下叶片,轻轻去掉遮光的纸片。
接下来,便是让叶片“蜕变”的关键步骤。我把叶片放入装有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的小烧杯中,往大烧杯里加入适量清水,将小烧杯放进大烧杯中。接着把大烧杯放在三脚架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通过这种间接加热的方式,使酒精均匀受热,叶绿素逐渐溶解。只见酒精慢慢变成了绿色,叶片也随之变成了黄白色。
我用镊子小心地夹取叶片,用清水仔细漂洗后,将其放置在培养皿中,缓缓滴加碘液。片刻后,再用清水轻轻冲掉碘液,那一刻,神奇的现象出现了:纸片遮挡的部分并未变蓝,而未被遮挡的部分则呈蓝色,清晰地勾勒出了我想要的图案。
随后,我将制作好的叶片夹在厚吸水纸中。耐心等待了一周左右,待叶片完全脱水后,用压模机为叶片压膜。就这样,一幅由我亲手“绘制”在叶片上、能够长久保存的独特作品诞生了。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我遇到了不少难题。叶片干燥后易碎,每个制作环节都要谨慎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在剔除照片的白色部分时,刻刀的力度和角度稍有偏差,就会让图案变得不完整。在加热酒精的过程中,我也时刻担心温度控制不当,会导致酒精燃烧或者叶片受损。
但正是这些困难,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科学实验需要严谨的态度和十足的耐心。
通过这次实验,我不仅将课本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中,还收获了创造的喜悦。我意识到,科学就像一扇通往无限可能的大门,只要我们勇于探索、敢于尝试,就能发现其中无尽的奥秘和乐趣。(指导老师: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