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之师

作者: 郑俊甫

接到进宫的谕旨时,我正准备收拾行囊,到附近的山里转转。年龄大了,开始迷上《周易》,喜欢研究玄学,深究道家养生之道。那些长生的奇门遁法,大都隐于山野,我便常常游历于嵩山、终南山之间,乐此不疲。不管怎么说,比整日里批阅文书兼而应付钩心斗角,有趣得多。

皇上正在宫里等我。看得出来,他神情慌乱,坐卧不宁。没等我张口,皇上不管不顾地一把攥住我的手:“李卿,陕州大乱,这可如何是好?”我的手被攥得生疼生疼的。

这才知道,陕虢都兵马使达奚抱晖毒杀了节度使张劝,意图要挟朝廷,得到节度使的旌节。皇上一时乱了方寸。能不乱吗?陕州地处京城长安与东都洛阳之间,一旦叛乱得逞,京城就会被掐断水陆交通,成为无所依附的漂萍。更何况,“二帝四王之乱”刚刚平息,皇上回到京城,龙椅还没有坐热,卧榻之旁,就开始有人酣睡。换了谁,怕都会寝食难安。

我平息了乱糟糟的情绪,躬身道:“陛下,老臣已年过花甲,耳不聪,目不明,腿脚也不甚利索,怕是难堪重任。”没骗你,我已经活了一个甲子又四年了,宦海四沉四浮,须发皆白。庙堂之上的事情,在心底再也激不起什么波澜。

皇上依旧抓着我的手,生怕我跑了似的,语调颤抖:“李卿何人?四朝元老,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险些毁了大唐基业的安史之乱,就是李卿参与平叛的。卿不能堪重任,何人堪得?”皇上巴巴的望眼里满是恳求和放下身子的低微,似乎我一个否定的神色,就会让大唐万劫不复。

我无语,心弦如乱指掠过,嘈嘈切切。风雨飘摇的帝国,自从那场浩劫之后,就开始如一幢折了根基的大厦,摇摇欲坠。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作为帝国的臣民,我实在是难以独善其身。养生的事,先放放吧。

我点了点头。

皇上愁眉一展,顿时有了笑意:“李卿,你想带多少人马?朕都依你。朕要派给你一支王者之师。”

陕州那地方我熟悉,寻仙访道的这些年,我的足迹遍布半个大唐。陕州城三面绝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果发兵攻打,不知哪年哪月才能攻克。“臣不需要王者之师。”我对皇上说。

“哦?”皇上怔怔地盯着我,“那就让朕的神策军护送李卿赶赴陕州。”

“不,”我摇了摇头,“神策军也不需要,请让臣单人匹马前往。”

皇上张着嘴,以为我在梦呓。

我耐心地分析陕地形势:“陕州民风淳朴,百姓没有抗拒朝廷的风俗,只是达奚抱晖等少数人作恶罢了。如果带兵前去,达奚抱晖必定坚守城池,城中百姓因为受困也会跟着守城。如果臣单人匹马前去,达奚抱晖肯定会放松警惕,反而会为我所用。”

“可是,达奚抱晖毕竟是叛臣。削藩这么长时间,朕知晓叛臣的险恶。”皇上的指甲快要嵌进我的肉里,这么半天,他始终没有放开的打算,“朕宁可失了陕州,也不可让卿羊入虎口。卿是我大唐股肱之臣,不容丁点闪失。”

我眼窝一热,差点儿落下泪来。为了让皇上放心,我想了想,说:“河东军队的统领马燧刚好在京,陛下可令他随臣一道离开长安。如此,陕州人想要加害臣时,便会畏惧河东的军队,也算是制造声势吧。”

临行前,我又召见陕州驻京人员,放出风声说,陕虢之地正闹饥荒,皇上让我出任转运使,监督粮运赈灾。如果达奚抱晖能够安民立功,便会赐给他节度使的旌节。

我和马燧上路了。刚出潼关,鄜坊节度使就已经率领步、骑兵三千人等候在关外。他说:“属下奉朝廷密诏,前来护送大人到陕州。”我生气道:“离京时,我已经得到谕旨,可以便宜行事。此次便是多派一人跟着,也万万不可。”

达奚抱晖禁止将领出城迎接,但我一路走来,发现身边密探不断。到达曲沃时,陕州将佐已经有人自行前来迎接了。我心中暗喜,事将成矣。

抵达陕州城,达奚抱晖终于出面。当着一众将士,我宣布了一项决定:“军中之前的闲言碎语不必挂在心上。自我到任之日起,不愿再听到任何相关言论,各级将领的职务也都一如既往。”达奚抱晖听完异常兴奋。

接下来,我所做的只是讨取账簿文书、整治粮食储备之类杂事。几天后,军中的情绪渐渐安定,我突然邀请达奚抱晖到府,开门见山道:“我不是因为怜惜你才不杀你,我是想让大家看看,朝廷泽被四海,不会动辄就开杀戒。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今日,我也以你为例,攻一下陕州众将士的心,让大家安心报国,不再心生二意。所以,给你留条活路。赶紧接走家小,远离潼关,找个安身之所,我保你不会有意外。”

达奚抱晖措手不及,眼见形势已无扭转可能,只得乖乖照做。打发走达奚抱晖,我默默地从怀中取出一本名册——离京时,皇上亲手交给我的,叮嘱我除恶务尽,务必将陕州参与阴谋叛乱的七十五名将领就地诛杀。我叹了口气,令人给兵马使林滔等五人戴上铐镣,押往京城。还上了奏表,言辞恳切,请求皇上赦免他们。皇上恩准,诏令遣送他们戍守天德。一年后,却最终诛杀。

只有达奚抱晖这个叛军首领,因为我的缘故,逃过一劫,不知所终。

[责任编辑 冬 至]

上一篇: 取 宝
下一篇: 俗人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