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将肥料施在石头上

作者: 游宇明

有人喜欢说一句话:木桶最后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桶壁最短的那块木板。言下之意是:你想让木桶多装一些水,就得将短板补上来。木桶能装多少水,当然是个隐喻,它实际上指的是人生的选择。

仔细想来,这种认知漏洞百出。

世间有没有需要补齐的短板呢?确实有。我有个朋友,他从小学到高中都没上过美术培训班,也很少画画,但人到中年时他却在美术领域声名赫赫。原来,我的这位朋友对色彩非常敏感,构图能力也很强。上大学时,他偶然听了一次讲座,发现了自己在美术方面的潜质,开始拜师学艺、用心创作,终于拥有了自己的长板。

但生活中存在另一种情形:短板就是短板,你花再多的时间去弥补也未必成功。我从小学到大学,文化课成绩都不差,有的功课成绩突出,但我身体的协调性极差,笨手笨脚,体育成了我的弱项,每次考核都是勉强达标。上大学时,我曾花不少时间去练习体育技能,收获却与付出的努力不成正比。我明白体育是自己的短板,大学毕业后,只将运动当作日常健身,从未想过往体育竞技方面发展,把工夫花在自己更有优势的领域,因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人各有优点,有的眼界开阔,有的做事缜密,有的文笔优美,有的字写得漂亮,将大量的工夫消耗在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上,很可能短板没有补上来,反而耽误了我们发展长处的时间。有些人总喜欢以齐白石和鲁迅为例,证明一个人不论天赋如何,通过后天努力即可大器晚成,但这些人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大器晚成的人,往往在年轻时就具备某种优势,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显山露水。齐白石在湘潭乡间做雕花木匠时即开始学习绘画,那时他已在当地美术界有一定的影响力;鲁迅自儿时起就阅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又接触了大量的外国文学著作,在完成成名作《狂人日记》前,他已发表过不少用文言创作的文学作品。没有这些隐藏的长板作底,他们很可能“大器无成”。

成就往往是积累而成的,这就像赶路,你老是堵在一个地方,何时到达下一个目的地就成了问号;相反,如果我们每一段路都走得顺利,成果就会一个一个叠起来,叠到一定程度,便能实现质的跨越。张之洞是历史上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在洋务运动中作出过很大贡献,可是不要忘了人家曾是科考状元。如果他不是发挥读书的长处,通过科举入仕,而是将精力放在务农、经商之类的短板上,其名字还能被今天的我们知道吗?

绕过短板,不与其较劲,需要两盏灯的照亮,一盏叫不固执,一盏叫悦纳失败。木桶的长板、短板一目了然,隔老远你就能知道,但人生中的长板、短板却不那么明显,你得通过不断的尝试去确定。脑子死板,非要“咬”定一个目标不放,也许一辈子就那么“咬”过去了,最终一步路都未走出去;思维开放,“咬”那么一段时间,觉得不对劲,立即改换方向,很可能柳暗花明。人生中的短板并不是不经尝试就能探知,难免要耗费些时间、精力,甚至要经受挫折。明白挫折是成功的指路牌,就能悦纳。实践证明:悦纳失败正是发现优点的第一步。

短处一如石头,你将水分、肥料施于其上,花的工夫再多,寄予的期望再大,它也很难开花、结果。

上一篇:
下一篇: “银河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