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25年第2期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25年第2期

月刊 文学小说

简介

创刊于1984年8月的《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是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始终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二十六年来,共出版了三百多期,精选了约几千万字的精品佳作,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积极深刻的影响。办刊过程中,我刊严格遵循有关法律法规,遵守有关期刊的管理制度,创品牌出精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连续多年荣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和安徽省优秀期刊一等奖,2009-2010年度亦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和安徽省优秀期刊。

目录

开卷有益 | 别将肥料施在石头上

有人喜欢说一句话:木桶最后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桶壁最短的那块木板。言下之意是:你想让木桶多装一些水,就得将短板补上来。木桶能装多少水,当然是个隐喻,它实际上指的是人生的选择。仔细想来,这种认知漏洞百出。

特别推荐 | “银河明白!”

编者按:它可以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以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冻”住原子的“脚步”。它可以变身“太空熔炉”,难熔的高强铌合金在这里被激光加热至2400℃,熔成完美的球形。它就是中国空间站里的太空实验室。

精品 | 牛经纪

赶集做生意的,最挣钱的是牛经纪。一支牛棒在手,让牛趴下、起来,一个照面,这牛多重,左右不差十斤;这牛几岁,上下不差三个月。牛贩子再精明,也不得不服。牛经纪还有一绝:跟牛贩子不明着讨价还价,而是互相把手

精品 | 山东奶奶

我奶奶从山东老家到我家时,我8岁,弟弟才5岁。我奶奶是个小脚老太太,精瘦,脸上除了皮几乎没有肉。下巴向前撅着,脑袋后面还梳了个疙瘩鬏,跟电影里那些旧社会的刁婆婆一模一样。我奶奶来之前,我爸不止一次地和

精品 | 太太与保姆

手机叮咚一声,把美娟从睡梦中拉回现实。美娟的脑海里残存着美梦的尾巴。这么一来,她好像丢了一件珍贵的东西。信息在数百公里之外,从大强的手机里翻山越岭,飞到了美娟的手机里。一同飞过来的,还有五千块钱。大强

精品 | 七山鼓

咸丰十年,京东八里桥,黑龙江索伦马队折了个大跟头。这跟头栽得狠:红毛鬼子的子弹噗噗地往人肉里钻,可就在这当口儿,噗的一声,七山鼓被击破。鼓声一止,人马泄气,队伍垮了架子。索伦战鼓里最厉害的叫七山鼓,意

精品 | 喜成娘

喜成娘不是喜成的娘,而是喜成的老婆。至于喜成的老婆为什么不叫喜成的老婆,而叫喜成娘,这里面有一个典故。事情是这样的:喜成是李庄子矿三〇一队二班的班长,也是队长徐芳林的嫡系和铁杆。那一年,队长徐芳林和支

精品 | 放飞预演

中考过后,儿子有了一段相对悠闲的时间,丈夫把他带到了南京。父子俩每天五点半起床,根据“小红书”的指引,扛上单反,去领略这座城市的五彩斑斓。每天,儿子都会将他拍的心仪的照片发给我,或是钢索羽翼般斜拉着的

精品 | 你是我的麦子

等女人从麦地追到家里,弟弟已经把她的男人给打了。十天来,每天都是艳阳高照。昨天天气预报说近两天有大到暴雨,一大清早,人们就拿着镰刀去地里抢收麦子,街上不时传来吵吵嚷嚷的打招呼声。女人打理完家务,用塑料

故事 | 表本楼

朱夫子丁忧回舜江府,为老母送终。老母高寿仙逝,他倒也说不上有多悲伤,每日诵读诗书自娱,深研圣人之学,似乎颇有心得。一年后,朱夫子受邀到文蔚书院讲学,与朋辈坐而论道,学生们纷纷慕名而来,一时斯文蔚然,成

故事 | 不幸的富翁

一个月以来,这个老头白天一直蹲坐在中庭酒店门外,用一条破烂的薄毛毯抵御风寒。他身后的墙上靠着一块硬纸板,上面写着:失业,无家可归,行行好,施舍点儿钱吧。他头戴一顶破旧的宽边软呢帽,白发及肩,白色的胡须

故事 | 自拟

在松城自由胡同口地铁站的后边,有一家心理咨询工作室,老板是我的朋友。当然,她是学心理学的,应时在这里开了一家这样的机构。她时常向我讲起她的客户,每到这时,她的表情永远是恬淡中带着浅浅的哀愁,微笑中又透

故事 | 酒后

长生喜饮酒,酒量也属实了得,少则半斤八两,多则一两斤。人到盛年,酒局就多了起来,长生也一样。闲暇之余,总有同事朋友喊他去喝上几杯。长生酒量大,酒品也极好。在酒桌上,长生只喝酒,不争高低,不论长短,不谈

故事 | 肉吱啦馅儿水饺

爹说,明天包顿水饺吧,孩子馋两个月了。娘说,没有肉票了,上个月他二哥来,最后一张肉票用掉了。爹说,那就多放点儿油。娘说,油也不到半斤了,到下个月还有十二天呢。爹没再言语。上个月二哥二嫂因为地界的事儿和

故事 | 白灼沼虾

临水镇有个水产养殖场,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个养鱼虾的地方。但是,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那可是一个人人眼馋的单位。因为是国营单位,所以,名头响得很。用现在的话来说,进了这家单位,就是捧上了铁饭碗,但凡这个

故事 | 天眼

早上起床,我感觉眼睛看东西有点儿模糊。这种情况以前也出现过几次,可能是晚上没睡好,过一会儿就会恢复正常。但这次鬼使神差地,我打开浏览器,输入“眼睛模糊”,点击了“搜索”。没想到我的这个动作,竟引发了几

故事 | 师傅

大川上班没几年,赶上企业改制,就自个儿开了家汽修厂,其实也算不上厂,就是个门市部,干的还是老本行——钣金和喷漆。隔壁还有一家汽修门市部,是大川原来的同事大柱开的。大川的技术没说的,就拿钣金喷漆这活儿来

故事 | 误会

小卫是县乡村振兴局副科长,被选派到河滩村做驻村干部。刚到村时,他逐户摸排,了解到老丁头一家的情况,他感到很是揪心。老丁头的老伴儿患腿关节病,卧床不起,是个药罐子,儿子前不久又因意外离世,儿媳妇常常以泪

故事 | 领作

陆翔的出海渔船快造好了,船身支架在一望无垠的海滩上,远远望去,像一幢吊脚小木楼,煞是威风。造船时,陆翔脸上挂满笑容,天天到海滩上看进度,还跑前跑后给造船师傅打下手。但船体成型后,陆翔脸上的笑容却消失不

故事 | 习武者

马哥的武馆在我们小区靠马路的那排楼的一楼门面房里,挂的是五郎八卦棍研究会的牌子,门口摆着几个用来练臂力的石锁。武馆每天冷冷清清的,门可罗雀。有一天早晨,我上班时路过马哥的武馆,正好看见他在耍棍,就驻足

故事 | 出轨

薛白羽从小就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可是他听话、用功,算得上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乖学生。他上小学和初中那会儿,正是同学们疯狂逃学打游戏的时候。他不敢逃学,只在周末偷偷溜进游戏厅。有一次,一局游戏还没打完,就

故事 | 老井惊魂

神秘老井在我们厂三里外的野地里,有一座非常大的院子,是专门为工厂生产和工人生活提供用水的地方,有近百年的历史,俗称“老井”。眼瞅着看守老井的工人老杨要退休了,领导想找个人接老杨的班,可问了许多工人,他

故事 | 百子图锦被

肖玉玲嫁妆中的百子图锦被,很给新女婿金生根长脸。梅村的大闺女、小媳妇三五成群地去生根家开眼。生根的本家大嫂边铺床边朗声诵念:“铺床铺床,龙凤呈祥。夫妻恩爱,儿孙满堂。先生贵子,再生女郎。”大嫂边念边抖

故事 | 等待

下班时,天已黑透。路过小吃店,门口的炉子咕嘟咕嘟冒着热气,香味像是长着手,把我往店里拽。小吃店有些年头了,店主是位五十来岁的女人,圆脸盘,说话慢腾腾的,动作却麻利得很。店内几张长方形的桌子靠墙而立,桌

故事 | 离奇的“车祸”

这天早上,周家村的周彬开着自家的玉米收割机去村东给薛建春家收玉米。来到薛建春家地头,他调整好收割机的位置,刚要开进地里,就听见不远处传来嘀嘀的汽笛声。他扭头一瞧,一辆崭新的玉米收割机从东面大路驶来,然

故事 | 好邻居

晚上几乎是同一时间,楼上又响起噼里啪啦的声音,那是浇灌花草的水滴落在雨篷上的声音,像一场急骤而下的瓢泼大雨,给这原本平静的夜色突增了一阵刺耳的喧嚣。不用猜就知道,一定是楼上的401室。晚上丢垃圾时,我

故事 | 负心亭

没听说过负心亭吧?晓天镇上就有一座。因为这座亭子,它所在的村庄也被叫成了黑村。不少村民想给村子改名,可村里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不同意:“留着这个疮疤吧,当个警示。”晓天镇是皖西大山里的一个小地方,山清水

故事 | 1935年的拐枣与咖啡

乙亥年的秋日,范得财站在裕后街的码头上。他身边站着女儿贞棠。“范老爷,又在候客?”街坊招呼道。范得财呵呵笑道:“我儿子要回来了。”“大喜呀。一眨眼,公子留学三年了。”“三年又一百零六天。”贞棠说道。一

故事 | 父亲的寿衣

爹高兴得合不拢嘴,上上下下、前前后后打量了我半天,说:“走,给你姑姑道别去。”姑姑住的村离我们村只有三里,我们便徒步而行。路上遇到乡亲和熟人时,还没等人家开口,爹就说:“你看,俺爱军穿上军装,多帅多威

故事 | 吃饭的规矩

一祖父的那条有关吃饭的规矩,是我在膝盖突然受到他重重一击后牢记在心里的。祖父用他手中的筷子头击打我的膝盖,那一击不仅快,而且狠,让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痛,我狼狈地把悬在凳子上的脚放了下来……但祖父并不

故事 | 苏大美

水房里响起一阵笑声,如水龙头里喷涌而出的水流一样,欢快而清脆。突然,从半开的窗户外,扔进来一大团脏衣服,啪的一声落在了正靠窗边洗衣服的一个女工的水盆里,溅起一大片水花。女工一边胡乱地用手抹溅在脸上的水

故事 | 约定

那姑娘站在候车室外,一身职业套装仿佛刚从公司办公室走出来,手里高举着一张A4纸,目光在人群中逡巡,我们好奇地走过去,见纸上写了一行工整的钢笔字:赠送丝巾。我哑然失笑,骗术翻新,不再是家有病人或者车票丢

故事 | 喝面

面条吃不完,一定要先抄一些给别人!临走时,安子娘再三叮嘱安子。今天是安子第一次抬嫁妆的日子。结婚的是本家一个哥哥。大的家具都用车拉,小的家具就用人力抬,队伍排得越长越好。安子小,也就扛个板凳什么的,主

故事 | 晨腔

大三那年的暑假,田小杏领我去她家见家长,彼此还没聊熟络,我就被一串叫卖声吸引了。“穿大街,跨小巷,油条来了——”第二天一早,当我独自在河边散步的时候,耳畔忽然飘来一串唱腔,细听,是现代京剧《打虎上山》

故事 | 红薯年馍

过年时,我家的年馍分为三种:一是纯小麦面粉蒸出来的年馍,主要用来招待客人。二是小麦面粉混合着玉米面蒸出来的年馍,口感沙沙楞楞的,也挺好吃。三是把红薯放在大锅里烀熟,扒去皮后放进笸箩里揉碎,再掺和玉米面

逸闻·逸事 | 死刑

因犯有抢劫杀人罪,吉雄在法庭上被判处了死刑。自从佐藤出任法务大臣后,便有规定,一旦最高法院核准了犯人死刑,必须在一个月内执行,所以吉雄心里明白,自己最多只有一个月可活了。如今的死刑制度与以前不同,死刑

逸闻·逸事 | 梭伦,你是对的

1929年10月29日被称作“黑色星期二”,是美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纽约处处传播着华尔街投资者自杀的消息。知名投资人利弗莫尔早就预料到股市会暴跌,提前做空了市场,因此在一天的时间里,他就赚到了相当

逸闻·逸事 | 奇特本领

一名澳大利亚籍导游正带领一群美国游客步行游览北领地的北部。在前往卡卡杜国家公园的路上,导游绘声绘色地向大家描述澳大利亚土著人拥有的一种奇特本领:无论是陆地上、空中还是海底的人或动物,土著人总能精准地追

徽风皖韵 | 写在山村乡土上的三篇“论文”

走在乡间小路上,她满目芬芳。翻滚的稻浪、起伏的群山、忙碌的村民、穿梭其间的大型收割机……好一幅乡村“丰”景画。这丰收的景象饱含着沉甸甸的希望,让她油然而生一股满足感。她就是舒城县河棚镇龙骨村党支部书记

徽风皖韵 | 此心归处在“民间”

“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家就开展民间文学全国性大普查、大研究,后来编辑出版了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这次国家又不惜国力实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在民间文学濒临湮灭的情况下,进行抢救性发掘、科学性整理、

纪实 | 报刊亭,不能停

寻找报刊亭的故事,要从两年前讲起。2022年农历新年前,北京城下了一场大雪。雪化的时候最冷,路上来往的行人都裹着厚厚的羽绒服,行色匆匆。一个穿红色羽绒服的小男孩牵着大人的手,路过北京交通大学南门。一座

纪实 | 香水有毒:奢侈品与童工剥削

位于埃及茉莉花产区核心地带的加尔比亚,凌晨3点钟,鲜花采摘工赫巴唤醒了她的4个孩子——最小的只有5岁,最大的15岁。这是一家五口每天去农场采摘茉莉花的时间。茉莉花必须在夜间采摘,方能保留最佳花香,并避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