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

作者: 朱幸福

做了多年的调解工作,老马感觉讲诚信的人越来越少,借钱不还的纠纷越来越多。许多案件虽然起诉到法院,法院也判了,但就是无法执行。原因有很多,但最普遍的原因是找不到欠款人或欠款人名下没有任何财产,任谁也无计可施。有时候,债主急了,找到法院,法院也只能将欠款人拘留15天,但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奚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找到老马的,希望他帮自己要回6万元的借款。

按照流程,老马开始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4年前,奚方因骨折住院,结识了一位叫陈根生的病友。陈根生在一家私企打工,工作时被机器压断了两根脚指头。细心的奚方发现陈根生自住院起,只有他的老伴儿和儿子匆匆来看了他一眼,再没有其他亲友探望,他打工的私企也没派人来。奚方很同情陈根生,就处处照顾他。陈根生是知恩图报的人,尽量帮奚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有一天,奚方鼓动陈根生说:“你这是工伤,厂里把你送来了就不管不问是不对的,你要去厂里找他们,让他们赔你一笔钱。”

陈根生解释说:“厂里的人说我违反安全生产纪律,我要负一半以上的责任,他们能帮我付医药费、不扣我工资就不错了。”

“你们厂里这是在推卸责任,蒙骗不懂法律的人,你应该找个律师帮你打官司,要个十几二十万元不成问题。”

“可我不知道怎么找律师,也没有钱请律师。”

“我认识一个律师,他打赢过不少官司……”

说着,奚方就联系了那位做律师的朋友,说了陈根生的情况,希望朋友帮忙代理该案件,向厂方要求工伤赔付。朋友当即答应下来,专门到医院了解了陈根生的情况,并给陈根生工作的私企发了律师函,提出赔付20万元的要求。陈根生非常感动,与奚方的交往日渐密切。

接下来,陈根生的官司就由律师全权负责,陈根生则躺在医院安心养伤。

其间,陈根生的儿子要在城里买学区房,但首付款不够,找陈根生想办法。陈根生根本没办法,整天唉声叹气的。奚方知道后,说愿意借给他6万元,并且只要1厘的利息。陈根生感觉利息不高,儿子又急用钱,就借了,当然,他是写了借条的。奚方手握借条,心里好不得意:等陈根生的工伤赔付下来,归还自己本息绰绰有余。自己做了好人,又得了好名声,还能赚点儿利息。

没想到,陈根生的工伤官司一拖就是4年。厂方以陈根生违反安全生产纪律为由,只愿赔付3万元,而后又以公司效益不佳、裁减人员为由,开除了陈根生。律师本就是看奚方的面子,没有拿一分钱代理费,再加上业务忙,渐渐地,他对这个官司也不再上心。

眼看还不上欠款,陈根生有些着急。奚方不但收不回钱,还欠了律师一个人情,也很着急。刚开始,陈根生还跟奚方解释、道歉,后来居然埋怨起奚方,怨他主动借钱,让自己全家背上债务,怨他把事情闹大,害自己丢了工作,也没拿到赔偿款。无奈,奚方只能将陈根生起诉到法院,请求法院对陈根生的农村住房进行财产保全。可律师说陈根生的农村住房最多值1万元,而且不容易卖。至于陈根生借钱买的那套学区房,房产证上写的是陈根生儿子的名字,不能保全,即便官司打赢了,陈根生也没有偿还能力。奚方慌了,于是,律师指点他找到老马。

听完奚方的叙述,老马对他既敬佩又同情,敬佩他心地善良,同情他好心没好报。鉴于当事人陈根生的经济情况,老马劝奚方做点儿让步。

次日,老马和同事小赵找到陈根生家了解情况。

陈根生家的实际情况跟律师分析的相差无几。陈根生也说,自己都60多岁了,只能在工地上打零工,收入只能糊个嘴,根本没钱还奚方。

老马知道这种情况下多说无益,就直接提出自己的想法:“你借钱是为了支持你儿子买房子,有没有考虑让你儿子帮你还钱?”

陈根生解释说:“我跟儿子说了几次,但儿媳妇坚决不同意。”

老马继续开导他说:“我知道你在村子里的名声很好,如果法院查封你的房子,或者直接把你送到拘留所关15天,你今后还怎么出来见人?你儿子还能不管你吗?”

陈根生垂下头:“这事是我不对,别人也会说我人品不好,那是我自作自受,只怪我自己没本事。”

老马知道,陈根生这样的农民愿意为家庭承担一切苦难,再怎么给他施加压力也没用,必须另辟蹊径,找到他的软肋,才能解决问题。

老马就找到了陈根生的儿子,坦诚地和他沟通。

老马劝说道:“中国古代有父债子偿的说法,你父亲从朋友那里借的6万元,被你拿去买房是事实。你父亲因为工伤赔付没到位,拖了人家4年,你有责任代他偿还!你们夫妇在外打工,4年时间积攒6万元应该不难。当然,你们可能有自己的安排,但总不能让你父亲背负老赖的骂名吧?再说,如果你父亲作为失信人员被限制高消费,再被拘留几次,肯定会影响你们一家人的感情。我建议你和你爱人好好沟通,不能寒了亲人的心,我想你们是明事理、识大体的人。我们也会劝奚方做一些让步。”

陈根生的儿子说:“我和老婆说过几次,她最近思想有点儿松动,我回家再和她商量商量。无论如何我不会让父亲和家族的声誉受损,更不会让父亲因此被拘留。”

过了几天,陈根生主动打电话给老马说:“感谢您尽心尽力地给我们调解,我儿子愿意替我偿还债务,但您也知道,他们夫妻俩都是普通的打工人,有孩子要养,有房贷要还,经济确实紧张,能否让奚方减免一点儿利息?”

老马又和奚方进行了沟通,问他如果陈家只还本金,他能否接受。奚方表示愿意听马主任安排。于是,老马将奚方和陈根生都约到了办公室,提出了自己的调解建议:陈根生归还奚方的借款6万元,奚方放弃利息要求。

陈根生当然表示同意,但他提出家庭经济实在困难,要分几次偿还。奚方虽然勉强同意只要回本金,但担心夜长梦多,坚持让对方立即一次性还清。陈根生说他儿子借了一圈,只凑了5万元,说着就把一摞码得整整齐齐的百元钞票放到桌子上,接着又拎出一个布袋子,解开,里面除了几沓百元钞票,还有许多10元、20元的零钱,共计7000元。

“现在双方只差3000元。”老马不失时机地建议说,“奚方,我觉得陈根生非常诚恳,连家里的零钱都带来了,你能否在时间上再宽限一下?”

奚方一看要回了5.7万元,很意外,也很知足地说:“陈根生大哥,你是个好人,我知道你们尽力了。既然利息我都同意放弃了,也不在乎那3000元,那3000元我也不要了。”

老马赶紧趁热打铁:“那陈根生就还你5.7万元,你把借条还给陈根生,或当面撕了,此事到此结束!”

双方点头,小赵迅速起草好调解协议,让他们签字。签完字,陈根生激动地说:“对不起,奚兄弟,只要你不嫌弃,你这个兄弟我交定了。”

奚方紧握陈根生的手说:“我们今后还是朋友。”

看着双方重归于好,老马由衷地替他们开心。

上一篇: 晃打月亮晃卖狗
下一篇: “搁连儿”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