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有效传承与实践探索

作者: 黄莉

【摘 要】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可以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本文基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珞珈山街幼儿园的实践,阐述如何立足园本实际,探索红色基因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传承,建构新时代幼儿园红色教育体系。

【关键词】红色基因 幼儿园 传承

红色资源作为革命精神的组成,能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感受到先辈的强烈信念和精神,对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作用[1]。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珞珈山街幼儿园(以下简称“幼儿园”)自2021年11月以来,立足园本实际,挖掘幼儿的生活环境,发挥地理优势和人文优势,深挖本土红色资源的内涵和外延,拓展红色基因在学前教育中有效传承的路径。

一、本土红色资源与幼儿发展有机融合的实践

幼儿园黎黄陂路园区位于有着“武汉市街头博物馆”美誉的黎黄陂路步行街,周边有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宋庆龄汉口旧居纪念馆等红色场馆。教师在带领幼儿参观诸多红色场馆过程中,以幼儿感兴趣的“老物件”为切入点,从外形、环境和历史背景等多个维度深度挖掘场馆资源的红色教育价值。

1. 以幼儿感兴趣的物件为出发点

3~6岁幼儿思维方式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红色场馆中各式各样直观、生动且形象的“老物件”,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深挖“老物件”背后的革命故事,并结合历史变迁和时代特点进行延伸,从而发掘它们的教育价值,教师和幼儿多次对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众多红色“老物件”进行收集、筛选和归类,根据学生的兴趣,将场馆里的“老物件”分为服饰类、生活用品类和工具类。服饰类包括军服、军鞋、军帽等;生活用品类包括水壶、煤油灯、饭盒等;工具类包括土炮、手榴弹、竹节炮等。

2. 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为着力点

开展科学适宜的红色教育活动,必须遵循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同一个“老物件”在小、中、大班挖掘的活动内容是完全不同的。以服饰类的“老物件”为例,小班教师结合幼儿年龄特点,通过让幼儿扮演小小解放军,从“军服知多少”“光荣的军服”“穿上小军服”来探究服饰类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切身体会穿上军服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幼儿认识军服的兴趣,生成科学活动“我喜欢的衣服”、艺术活动“美丽的衣服图案”。中班教师结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通过认识红军的军服活动,帮助幼儿感受革命先烈的艰难岁月,引导他们从颜色、质地与服装特点三个方面认识红军的军服,同时通过观察、提问的学习方式,开启别具一格的红色之旅。大班教师则从军服出发,挖掘军服上的肩章、徽章等元素,展现大班幼儿对服饰的认知,符合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大班美术活动“荣誉勋章”选材于红色场馆内“纪念奖章”这一“老物件”,其独特的样式、鲜艳的颜色及美好的寓意吸引了幼儿,教师便以此为切入点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让幼儿讲勋章故事,介绍自己的奖章,设计各种奖章。

二、本土红色资源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的实践

根据大、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制订了红色基因下的幼儿劳动教育目标,通过讨论,将劳动教育目标分为情感(劳动体验、劳动情感、劳动品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礼仪习惯)、能力(自

我服务能力、为他人服务能力、亲子劳动能力)。

幼儿园将劳动教育有效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将幼儿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基本技能分成两类:一类是自我服务类劳动,主要指幼儿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如穿衣、叠被、自主进餐、自主喝水、清洗、管理个人物品等;另一类是服务集体类劳动,如桌椅清洗、值日、玩具清整、材料清洗、班级小小管理员工作等。这些劳动技能的习得既有利于幼儿劳动意识的萌发,也为幼儿自信、从容地生活奠定了基础。

1. 在班本课程中的融合路径

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红色“老物件”的劳动教育价值,将幼儿感兴趣的“老物件”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例如,各年龄班选取“饭盒”这一“老物件”,进行劳动教育的挖掘和延伸。小班教师从饭盒中的粮食入手,生成了“一粒种子的故事”班本课程,开展了“认识种子”“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等活动;中班教师从“一袋干粮”的红色故事和古诗《悯农》中延伸出“节约粮食”系列活动,即值日生劳动“光盘行动”、种植劳动“粒粒皆辛苦”、亲子劳动“我是小厨师”等活动,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大班教师通过集体劳动“值日生”、志愿者劳动“帮厨活动”、家庭劳动“清洗碗筷打卡”,从情感体验和卫生习惯上体现劳动教育的意义。

2. 在实践活动中的融合路径

小班教师以自我服务为主题,让幼儿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开展“自理能力大比拼”活动,以游戏化的小竞赛形式,鼓励幼儿学习自我服务的技能,培养自我服务的意识。中班教师以服务他人为主题,让幼儿学当小值日生,为班级服务,开展“乐趣值日生”系列活动,从商讨职责到学习技能,再到自选劳动,最后定时激励,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劳动习惯,更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独立性和为集体服务的精神。大班教师以志愿者活动为主题,与幼儿园“爱国卫生运动”活动相结合,开展“每周劳动日”活动,拓展劳动范围,从选定劳动任务到制订劳动计划,再到开展劳动实践,最后拓展劳动经验,让幼儿从思想上尊重劳动,从行动上热爱劳动,养成了良好的劳动意识,发挥劳动精神的感染作用。

三、红色教育与体验式主题活动有机融合的实践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当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2]为更好地将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深度融合,幼儿园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经验,以传统节日教育为契机,开展了形式多样、亮点纷呈的三大体验式主题活动,形成“活动为基、品质发展”的红色教育内容。

1. 创新“体验式”节日教育主题活动

每年清明时节,幼儿园开展“踏青时节春意浓 致敬英烈情意深”英烈凭吊月主题节日活动。幼儿园充分利用家长、社会等资源,开展“英烈凭吊月”活动,让幼儿通过探寻大自然的脚步,感受春分时节的美好,了解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传承革命先辈不怕困难,坚强勇敢、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在节日教育中挖掘劳动教育的价值,是幼儿园德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将红色基因和劳动教育有机结合,以五一国际劳动节为契机,开展“劳动最光荣, 快乐伴成长”劳动教育宣传月活动,教师根据各年龄班幼儿的兴趣和特点,围绕“快乐小帮手”“乐趣值日生”“悦享志愿者”开展系列活动。

2. 探索“生成式”国庆、园庆主题活动

结合国庆节和幼儿园园庆,幼儿园将十月一日定为建园纪念日,值此与国同庆,生成了“国庆园区齐欢庆,国家珞珈幸福家”主题活动。

幼儿园围绕“爱·珞珈”“艺·珞珈”“贺·珞

珈”“乐·珞珈”等主题,在“爱国主义教育月”活动中,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我与国旗同框”摄影展、“童心向党红歌会”、“巧手绘长卷”等系列活动,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幼儿园的情感。

3. 优化“德育式”读书节主题活动

金秋时节的“德育式”读书节,幼儿园以红色经典指引幼儿的人生方向和爱国情怀,以红色文化熏陶幼儿思想品德和习惯养成。“悦读红色经典,点亮红色星火”主题金秋读书节活动中,幼儿园通过“乐吖悦读·闪闪红星”红色故事展播、红色儿童剧巡演和“乐吖红星”故事分享会、亲子阅读等活动,鼓励幼儿接触优秀的红色经典读物,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让爱国主义精神、革命理想信念在幼儿成长之路上牢牢扎根。

四、本土红色资源与家园社协同育人有机融合的实践

幼儿园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坚持“请进来”

“走出去”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在拓展红色资源的同时,构建家园社协同共育新模式。

1. “请进来”,充分利用资源

“请进来”即幼儿园每学期把各行各业的家长请进园,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邀请老红军、革命烈士后代来幼儿园分享革命年代的生活,带领幼儿追忆革命岁月,感恩和平生活。

2. “走出去”,有效拓展资源

“走出去”即幼儿园充分运用社会的资源,走进集历史性、故事性和情境性于一体的革命纪念馆、博物馆、革命遗址等场所,让幼儿在活动中发展,在体验中学习。幼儿园借助黎黄陂路街头博物馆的红色资源,开展“馆校联盟”。例如,联合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共同开展“老街里的红色文化”活动;联合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开展宣传画展进校园活动,将“犹记峥嵘岁月稠—宣传画中的家国情怀”原创特展请进幼儿园,大班幼儿扮演“小小讲解员”,以沉浸式、体验式的参观讲解,让家长深切感受宣传画中的家国情怀,也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参考文献

[1] 张晓燕.红色资源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有机融合[J].天津教育,2022 (26):112-114.

[2] 幼儿园工作规程[EB/OL].(2016-01-05)[2024-11-03].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6/content_5067918.htm.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珞珈山街幼儿园)

责任编辑: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