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驱赋能:幼儿教师“进阶培优”的研修实践
作者: 朱沈燕【摘 要】本文基于审视幼儿园现状,以“进阶培优”的视角,开启教师群体生长之路的三驱赋能研修策略,通过任务驱动,在开放式组建中聚势蓄能激发教师内生力;问题驱动,在协同式助力中整合赋值历练教师实践力;经验驱动,在聚智式共享中赋能增值培养教师发展力,逐阶提升助力教师专业内涵生长,培优教师专业成长有阶可攀。
【关键词】三驱赋能 进阶培优 研修
园本研修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打造一支基础扎实、专业水平高、富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是时代需要,也是幼儿园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我们必须引导教师发现自己的力量,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需驱动力,让每位教师从“他被动”走向“自主动”,从“有经验”走向“有思想”,使教师在成就有爱而专业的儿童研究者中体验自我价值的有效实现。
本园在幼教课程改革过程中,立足园本研修现实,探索进阶培优的方式,搭建支架进阶,采用“任务—问题—经验”三大导向驱动研修方式,通过开放式组建、协同式助力、聚智式共享的成长路径,精准推动不同梯队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让教师在内生力和外驱力中拔节生长,促进幼儿园的持续发展。(见图1)
一、任务驱动—在开放式组建中聚势蓄能激发教师内生力
只有激发教师学习与研究的内生力,才能引导与鼓励教师自愿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每位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能力,采用任务式驱动的方式,根据自身需求自行组建适合自己的学习共同体。采用自下而上共学、左右联合互帮、自上而下引领的方式,汇聚积蓄教师内力,形成开放式生长路径,以此激发教师发展的内生力。
1. 伙伴学习团—自下而上共学
基于教师自身成长需求的内力驱动,采用自下而上草根式学习研修的方式,最大化发挥每位教师的专业优势与特长,在教师同伴间自主寻觅、能力互补、自主生发组队,同时营造良好的伙伴学习共修氛围,通过需求切入点、行动着力点、互学落脚点的三步三点推进,反向促进教师内需力的提升。
例如,关于一日活动中有效的师幼互动,园内提供《有力的师幼互动—促进幼儿学习的策略》《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与方法》等书籍,教师自行组建多个学习共读团队,定期、不定期通过组长牵头采用读书沙龙、阅读打卡、读后分享等形式开展抱团式共读共研活动,旨在于互学共享中激发自我学习内驱力,促进每位教师能力的提升。
2. 团组帮促团—左右联合互帮
指以各自团队教研活动并列进行的互帮方式,解决团组中心问题的研修。以小团队研究和年段组研究的联合互动形成团组帮促,依托团队力量激活教师专业成长新动能,在原有团组的基础上,把更多有共同内在需求和有发展纽带的班级、年段、团体紧密联结起来,因地制宜组建联盟,开展抱团互助,促专业共提升。
如“5+N”联盟:以5种帮扶方式(名师带动—1名师组建1团队的专项研究;跨段抱团—打破年段束缚,寻找自弱项与他强项进行互促提升;段组共建—采用年段大组+班级小组定期、不定期的组建研究;专题牵引—以园内大专题牵引段内小专题,沉浸式深度研究;结对帮促—1师傅带多徒弟或1徒弟交多师傅的帮促形式)+自主形成的N种组合联盟方式,展开团组间教师的“全成长”专业共进。
3. 个性拔节团—自上而下引领
指园级层面自上而下注重分层分类的引领式驱动研修。聚焦不同需求,紧盯现实问题,分层分类因材施教,通过“清单式”调研、“菜单式”统筹、“派单式”滴灌、“清单式”推进的轨道模式,以培养教师能力个性拔节为目的,让教师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为队伍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清单式”调研是指初期围绕共性+个性的主题发放调查问卷,统计梳理教师所需。“菜单式”统筹是指坚持“主菜单”全覆盖,全体参与,将问题单形成多个“特色菜单”自主选报的专题项目方式进行排单定制。“派单式”滴灌是指项目负责人根据教师的选报情况,同时分析组内成员的特长与短板,有针对性地定制计划方案,依据共性进行派发落实开展。“清单式”推进是指利用“困难点—推进策略—推进成效”的任务清单,定期、不定期由项目组长开展线上、线下双线推进的长线研训活动,如沙龙式教研、剧场式教研、辩论式教研等,有序开展活动,落实记录,有效推进各项目。
二、问题驱动—在协同式助力中整合赋值历练教师实践力
在激发教师内生力的前提下,跟进式激活教师实践力。以问题为导向,驱动式开展聚焦专项内容的互促互学交流,为教师提供取长补短的学习机会。采用圆桌围谈、现场走亲、追踪跟进的三种融圈方式,在互动、协同式的助力中赋能教师集体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综合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 突围式解忧—以圆桌围谈促互动融合
针对教师集体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聚焦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或问题,采用圆桌突围式的头脑风暴,以提问为线索启发教师持续深入地循着问题的路径,“抓”共性问题,“探”兴趣问题,“析”焦点问题,深剖细研,对标解忧,将精神理念进一步内化,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助教师专业提升。动态追随指从教师现实问题出发,通过个别访谈、推门听课等多种途径,发现教师层面困惑点与实际需求,通过围坐解忧,将解决策略运用到实践中。
2. 联合式诊断—以现场走亲促互动融合
针对教师游戏组织与实施能力,拟借鉴医学“诊断”制度创新园本教研,采用在场教研走亲问诊的方式,由个体自主教研走向团体联合教研。以自我问诊、同伴会诊、专家门诊的三方诊断形式,聚焦问题困惑,协力解决,通过教师自评、团队互评、对比评估的多元途径,用自己的知识正确辨别与思考,提升互动过程中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合理性,从而有力助推专业化发展。
3. 复盘式掘并—以追踪跟进促互动融合
思辨是内化落地的显现。针对教师班级管理能力,从通过审议的预设到实践的运行,再到后期的成效,复盘重组,对过程和结果进行再次反思,总结经验与教训,进行反思重构后的再实践、再反思,循环上升地推进。通过三审议三复盘的教研机制创新,以问题或亮点追踪跟进的方式在思维碰撞中携手共进。
三、经验驱动—在聚智式共享中赋能增值培养教师发展力
从“破圈思维”视角,在对教师自主性内驱力不足进行根源审视的基础上,以经验为导向,开展“联盟体辐射赋能的园际借力、段组级帮扶赋能的团队合力、个体层自省赋能的自主给力”三力共享方式赋能增值,通过“多元引领,聚焦问题—以点代面,突出重点—创新模式,全面实践—深入推进,螺旋上升”的策略线,助力教师破圈生长,提升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力。
1. 园际借力—联盟体辐射赋能执行力
构建共成长的愿景,以园际辐射激发教师主观能动性,发挥学习共同体的最大功效。利用课改共同体+城乡联盟体建立联动借力机制,同频共振辐射引领带动,定期、不定期开展“八三一”联盟行动,实现高质量研培结合与资源共享,利用外借力的辐射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实践能力。
“八三一”联盟行动指联盟体内共有八所幼儿园,以公办带动民办的结对帮扶模式分成三个教研组、三个公办园集名师组形成一个巡讲团,开展全方位立体联动,定向发力,进行辐射赋能。联盟行动每月“相约10号”,通过线上讲座互动、线下集体教学展示和现场游戏观摩研讨,开展参与式、浸润式的反思与实践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加快成长。
联盟体通过座谈交流、研讨分享、跟岗实践、现场参访等方式给予教师展示平台,汇聚集体智慧,以联盟园际间的辐射触发教师的审辨思维,提升教师的自我反思力。
2. 团队合力—段组级帮扶赋能创新力
在年段组的基础上,鼓励年段内或跨段教师通过自荐、他荐确定团长,并以双向选择、自主抱团的方式组团。团队遵循“基本和特色齐步走,共性和个性同发展”的原则抱团共成长。
基本和特色齐步走(GT齐步走)指在扎实推进“游戏·发展·成长”课程的基础上,带领组内成员关注“情景创意美术”园级特色所凸显的各班级创意美术特色。共性和个性同发展(GG同发展)指自组团可以确定一个专题研究项目进行集体深研,同时成员也可以自主申报参与各自擅长的研究子项目进行整合推进。
段组级帮扶赋能,充分尊重教师的自主参研意愿,在自助与互助共发力的行进互动中,通过团组间的座谈、辩论、分享,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提升教师思维,助力自我反思力的深拓,最终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深入发展。
3. 自主给力—个体层自省赋能研究力
教师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让每一位教师拥有专业底气,树立专业自信,激发教师学习与研究的内驱力,以“自省”为核心的发展自觉能提高教师学习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自我全程卷入进行“头脑风暴”式参与,利用自主观摩体验式教研,采用对标差距—问题自查—聚焦解读—迁移反思—优化自调的跟进式反思复盘,促使自身在主动参与研习中联结思维的深度,不断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 周琳.“圈层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破圈困境与出圈对策[J].学术探索,2021(12):147-152.
[2] 郑鑫,沈爱祥,尹弘飚.教师需要怎样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基于教师教学满意度和教学效能感的调查[J].全球教育展望,2018,47(12):77-88.
[3] 李军.园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衡水学院学报,2015(4):105-107.
[4] 张立新.幼儿园初任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盐县石泉幼儿园)
责任编辑:胡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