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策略

作者: 齐淑芬

【摘 要】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将深度学习运用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改革,引领议题式教学方向,符合教育改革的整体趋势。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需要教师精选教学议题、优化议题情境、完善活动任务,从而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性,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真正落地。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 深度学习 议题式教学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1]。深度学习是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普遍研究方向。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2]。议题式教学是高中思想政治课走向深度学习的重要实现路径。笔者基于教学实践,从精选教学议题、优化议题情境、完善活动任务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精选教学议题:实现深度学习的前提条件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中,精选教学议题是确保教学有效性和深度学习的关键。教学议题应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引领性和启发性,能够准确反映学科的核心价值和知识精髓,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批判性思维。

1. 精炼核心议题

教师应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把握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和联系。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能够体现大概念、具有统领性和迁移性的核心议题。核心议题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开放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多元讨论,避免选择过于简单的议题,以免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认识世界。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政治与法治”教学模块中,教师在综合考量的基础上,可以精炼出 “公民权利与义务: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核心议题。这一核心议题不仅涵盖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一关键概念,还体现了政治生活的核心价值—构建和谐社会。通过探讨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以及这些行为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政治生活的本质和意义,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价值观。

2. 设计序列化分议题

序列化分议题是在核心议题的基础上,将复杂的知识内容分解为若干个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子议题。这些子议题围绕核心议题展开,逐步深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教师要寻找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序列问题,由浅入深地逐步培育学生高阶思维能力[3]。通过序列化分议题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构建知识体系,推动深度学习进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核心议题与分议题的关系,即分议题应紧密围绕核心议题展开,确保各个分议题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和递进关系。通过分议题的讨论,学生能够逐步深入理解核心议题,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注重分议题的层次性与梯度性,即分议题的设计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每个分议题都应包含一定的知识内容和思维挑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关注分议题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即分议题的设计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和社会调查等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分议题涉及的知识点和问题。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政治与法治”模块教学中,围绕“公民权利与义务: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这一核心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分议题,如“分议题一:公民权利的基本范畴与保障”“分议题二:公民义务的法律规定与履行”“分议题三: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冲突与协调”“分议题四:公民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路径”“分议题五:法治思维与公民素养的提升”。通过这些分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内涵、意义及其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

二、优化议题情境:实现深度学习的必要载体

优化议题情境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关键策略之一。它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意义、引人入胜的学习体验,激发其主动探索和深度思考的兴趣。通过精心设计议题情境,学生能够在接近真实世界的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从而达到深度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中,优化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实现深度学习的关键。议题情境的设计需要同时聚焦宏观的“大背景”与微观的“小情境”,从而确保议题既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又能贴近学生生活,做到深解读、高站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力。

1. 聚焦大背景、小情境

教师进行议题情境设置时,需要聚焦大背景,即紧跟时代脉搏,凸显时代价值。第一,把握时代主题,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议题的设计应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社会热点问题等宏观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理解时代主题。例如,围绕“新发展格局”的议题,可以探讨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定位、新机遇与新挑战,让学生理解国家发展战略的深远意义。第二,融入社会热点,体现时代特征。社会热点问题是反映时代特征、激发公众关注的重要窗口。议题情境可以融入如科技创新、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感受时代的脉搏,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第三,强化价值引领,培养家国情怀。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塑造。在聚焦大背景时,应强化价值引领,通过议题情境的设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进行议题情境设置时,需要聚焦小情境,即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第一,选取生活实例,增强情境的真实性。小情境的设计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作为议题素材。这样的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例如,在探讨“消费观”时,可以引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选择、理财规划等话题,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消费观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第二,注重情境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小情境的设计还应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辩论、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例如,在讲授“民主决策”时,教师可以模拟社区事务的决策过程,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参与讨论和决策,体验民主决策的实际操作。第三,引导学生反思与拓展。小情境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拓展。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2. 聚焦深解读、高站位

深解读,即挖掘议题内涵,深化理解。对于每个议题,教师首先要进行全面的背景分析,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政策背景等,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议题的根源和复杂性。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深入阐释议题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明确学习该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内容分解和结构梳理,可以将议题内容细化为若干个子议题或关键点,逐一进行深入剖析,对议题的结构进行梳理,明确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议题的全貌和细节,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和思维体系。

高站位,即提升视角高度,拓宽视野。教师要将议题与国家发展战略、政策导向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国家层面来审视和思考问题。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全局观念。同时,教师也要将议题置于国际背景下进行考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动态和全球趋势,这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完善活动任务:实现深度学习的推进动力

深度的任务驱动是实现思想政治课育人目标的重要方式。活动任务应具有序列化、社会化的典型特征。活动任务的设计应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议题。课前、课中、课后的任务应相互衔接、连贯一致,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课前准备阶段,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对议题相关的背景知识进行调研,如收集资料、阅读文献、观看视频等,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同时,设置与议题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前思考,形成初步的观点和看法。

课中活动阶段,教师简要介绍议题,通过情境设置、案例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议题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围绕议题展开深入讨论。教师可以设置具体的讨论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分析,随后,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通过展示与交流,学生可以了解不同观点,拓宽视野。针对有争议的问题或观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或探究活动。通过辩论和探究,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拓展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反思总结,撰写心得体会或学习笔记,巩固所学知识;布置与议题相关的实践任务,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议题的理解和应用。

总之,指向深度学习的议题式教学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改进教学方法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抓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着眼于素养目标,围绕可议性问题,在有价值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活动与探究,建立议题、情境、活动与知识之间有意义联系的教学过程,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

[2] 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4.

[3] 刘乐,李红.运用深度学习促进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实施[J].教学与管理,2020(2):92-94.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