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2024年第8期

中国教师

中国教师2024年第8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中国教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刊物。《中国教师》以“启迪良知、传承文明、教育为先、教师为本”为宗旨,以“服务中国最大的知识群体、感悟教师全新的职业人生”为己任,集专业类、职业类、时政类和生活类栏目为一体,面向广大教师,零距离走进教师生活,反映教师心声,关注教师专业成长!

目录

卷首语 | 国家为教师“减负”,教师该怎么办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切实为基层减负,以作风转变促工作落实。为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2024年4月,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印发通知,对开展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作

大家关注 | 课间十分钟管理需要回归“闲暇”立意

【摘 要】“闲暇”是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人的精神生活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非功利性是其最显著的特征。“闲暇”是课间十分钟管理的主要立意。回归课间十分钟“闲暇”立意需要划清课上和课间分界线,确保十分

大家关注 | 苏霍姆林斯基的乡村教师观及价值意蕴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的乡村教师观源于其多年的乡村教育实践。他认为乡村教师是乡村文化发展的促进者,是乡村儿童思想火花的点燃者和保持者。乡村教师需要热爱儿童,坚守教育公正,坚定职业信念;精通学科知识,掌

专题 | 让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成为共识

编者按:2019 年 1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为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提供了重要遵循。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减轻

专题 | 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治理困境与突破路径

【摘 要】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是教育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仍然繁重,给教师的教学工作、专业发展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等均带来负面影响。教师减负治理面临主体权责不清晰、评价

专题 | 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的现状、原因与治理策略

【摘 要】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存在非教学负担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总体工作时间长、非教学工作内容繁重。学校管理不完善、社会期望高、教师自身能力不足以及政策执行偏差等,是造成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的主要原因

专题 | 减轻教师负担的学校行动逻辑

教师减负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措施。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就充分吸纳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将“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列为年度工作任务。实际上,从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

名师工作坊 | 为创新而教,为未来而学

学科教学如何支撑创新人才培养?未来各学科教学需要达成以下三点共识:创新人才的培养在于日常各学科的点滴渗透;中学阶段是成人成才的关键阶段;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是一个创新型人才。面向未来的教育最重要的

课程与教学 | 语文课堂教学失焦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

【摘 要】语文课堂上存在着偏离核心素养、文本核心价值、真实合理情境等失焦现象,原因主要体现在教师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不到位、对文本核心价值的认识不到位、对学习情境创设的把握不到位。本文借鉴摄影专业应对

课程与教学 | 心理活动课意象载体的设计及进阶策略

【摘 要】心理意象作为一种符号或画面,可以串联一堂课的游戏,起到使课堂简约、明确主线的作用。意象载体的设计需要一致性,意象载体的设问需要层次性,意象载体的教师回应需要具备支持性。【关键词】心理活动课

课程与教学 | 多元文化背景下初中语文课程文化建构

【摘 要】语文课程既是一种文化载体,也是一种文化构成。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可以从领会课程标准的多元文化精神入手,构建良性互动的课程文化机制,设计灵活多样的课程文化形态,优化语文课程内部、外部文化组合机

学前教育 | 幼儿园小班种植活动的开展策略

【摘 要】本文从儿童视角出发系统阐述开展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原则,即活动主体以儿童为中心,活动内容以问题为中心,活动过程需动态设计、随机生成,活动形式强调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开展幼儿园小班种植活

探索与回声 | 基于“善·耕”文化的项目化空间研创

通过主题式、项目化设计等方式优化、完善校园空间布局,革新课程理解,挖掘潜在课程空间,拓宽育人场域,在学校课程建设中越来越受到关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强调“

探索与回声 | 生态环境教育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探究

生态环境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途径。地理课程是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渠道,在传授地理基础知识、完成地理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的同时,也应成为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平台。高中地理教材中含有丰富的

探索与回声 | 高中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落地

当前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进入核心素养引领的时代。一方面,数学建模搭建了数学与客观世界的桥梁,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手段,也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已成为数学学科六大核心素养之一

探索与回声 | “书信体”读书笔记让心灵与思维互通共鸣

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会做一件事:只要读书,必让学生做摘抄、做读书记录卡、做手抄报、写读后感、写批注等。一开始学生还有兴趣,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感觉枯燥,因单调的阅读“作业”而失去对读书的兴趣,阅读质量就会

探索与回声 | 小学数学“问题+”教学的内涵与实施路径

【摘 要】小学数学“问题+”教学通过重构问题线和文化场,营造安全润泽的学习氛围,以问题引领学生展开探究、合作、互动、对话等学习活动,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探索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范式。【关键词

博览与叙事 | 在工作中“做平衡”

在英国,中小学教师的“非教学负担”与“教师负担”及“教师工作负荷”概念相近,指的是教师除常规教学外,所承担的非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随着国际日趋竞争激烈、政府削减投资、学校成本增长,英国教师发展出现了教师

博览与叙事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寒假前,我得知了一个消息:下个春季学期暂由我给小学一年级学生代科学课。与此同时,还接到了给一年级学生布置科学寒假实践作业的任务。布置作业,还是小学一年级的,这还不简单吗?虽然之前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