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小班种植活动的开展策略
作者: 周岸琳【摘 要】本文从儿童视角出发系统阐述开展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原则,即活动主体以儿童为中心,活动内容以问题为中心,活动过程需动态设计、随机生成,活动形式强调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开展幼儿园小班种植活动的策略,包括以兴趣为起点,点燃幼儿兴趣;以问题为原点,引导幼儿发现问题;以探究为焦点,激发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以延伸为高点,引导幼儿体验乐趣。
【关键词】儿童视角 种植活动 深度学习
虞永平教授强调,我们对种植活动要有重新的认识,是超越传统的种植,“全收获”理念下通过挖掘种植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多方面的经验[1]。种植活动对于幼儿发展具有重大的价值。但当前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存在出发点缺少儿童视角、儿童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尊重、种植活动的价值没有得到最大发掘等问题,本文计划通过儿童视角,探析幼儿园小班种植活动的实践样态、可行方法与策略,真正发挥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作用,使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体验中健康成长。
一、基于儿童视角开展幼儿园小班种植活动的原则
1. 种植活动主体:以儿童为中心
基于儿童视角开展种植活动的核心目的在于促进幼儿发展。所以活动中,教师要坚持活动主体以“儿童”为中心,体现幼儿的主体性,有意识地促进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在种植活动中,幼儿作为游戏的主人,能够自主探索丰富的种植环境与材料,自由地扮演各种与种植活动相关的社会角色,专注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的生活,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2. 种植活动内容:以问题为中心
活动过程中,幼儿自由选择同伴,自主展开探究活动,自发交流探究结果,在与周围丰富的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幼儿会产生新问题。幼儿不断地探索环境,迁移和再现已有经验,提升和改造新经验,获得不同领域的关键经验,从而促进思维、认知、语言等方面向更高水平发展。
3. 种植活动过程:动态设计、随机生成
种植活动过程应是动态设计、随机生成的。当幼儿关于种植活动的某一想法诞生后,教师要跟随幼儿的步伐,一起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培养学习品质。
4. 种植活动形式: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的特点,他们的思维和动作、行为紧密联系,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动,因此在开展种植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活动形式,如对种植植物的认识不能过于抽象,不能仅依靠间接经验解决问题,要给予小班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活动体验。
二、基于儿童视角开展幼儿园小班种植活动的策略
1. 以兴趣为起点,点燃幼儿兴趣
浓厚的探究兴趣能够促使幼儿主动走进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幼儿的兴趣为起点,教师可以在种植活动前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让其主动探索与种植相关的内容,为后续的实践活动做好铺垫。
(1)创设环境,投放主题材料
创设舒适的、开放的、便于幼儿操作的种植环境是种植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教师可在活动开展前布置与主要植物相关的主题环境,如投放相关的书籍,观察植物的探究工具,照顾植物的劳作工具,记录植物的记录本,与植物的花蕊、果实、叶子等相关的主题材料,为幼儿创设与植物互动的环境,点燃幼儿对植物的探究兴趣。
(2)链接情感,趣味活动并行
幼儿具有亲近自然、观察自然的天性,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虫鸣鸟啼皆是幼儿好奇心的来源。在开展种植活动前,让幼儿与植物产生良好的关系,形成深厚的情感链接,是激发幼儿参与种植活动的催化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每天照顾植物、倾听和讲述与植物相关的故事、认领小植物、为小植物挂名牌等趣味性活动,让幼儿与种植区域的植物产生联接,生发进一步探究种植进程的可能性。
2. 以问题为原点,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1)观察先行,抓住问题契机
种植观察记录是幼儿园种植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幼儿在种植活动中遇到问题或有新发现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及时记录,表征新问题、新发现,教师要及时分析幼儿观察记录中发现的问题,抓住问题契机,为后续的原因探究提供目标和方向。
(2)分析在后,抓住真实问题
在种植活动中,幼儿会面临许多问题,有的问题可能零散难以入手,有的问题可能过于抽象,有的问题可能超出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对于一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梳理事件—确定幼儿的问题—同频回应幼儿—提供支持—儿童在体验探索中获得发展的路径,分析和确定幼儿真正遇到的问题。例如,辣椒被虫子咬了—我们要把虫子灭掉—灭虫的方法有哪些—提供不同灭虫方法的材料—儿童在灭虫体验中获得发展。
对于一系列的问题,教师需要捕捉幼儿的兴趣,分析前期经验,层层递进开展游戏,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从而解决真实的、有价值的问题。例如,种植辣椒的过程中遇到不同问题:“辣椒为什么生病了?”“如何消灭伤害辣椒的害虫?”“黄色粘胶板该怎么做?”“没钱买灭虫水怎么办?”“怎么当老板赚钱买灭虫水?”
3. 以探究为焦点,激发幼儿独立解决问题
在幼儿发现真实问题、分析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关的猜测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开展多种形式的深度探索,尝试通过实践活动独立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加强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1)头脑风暴,形成主题网络
小班幼儿的自我意识较强、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一般从自身喜好出发。因此,教师在引导幼儿探究种植活动中的问题时,需要为幼儿做好经验的铺垫,将问题抛给幼儿,引导幼儿集体讨论:每个具体的问题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并时刻关注幼儿的表现,形成该问题的主题网络,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找到建构新经验的方法。
(2)实地考察,进行实践尝试
如何实现幼儿的想法?教师需要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方式寻找解决方法,幼儿的亲身体验、实际操作更为重要。当幼儿在种植活动中遇到问题时,可尝试借助幼儿园大环境的资源、家园合作的力量,引导幼儿通过实地考察、观察记录、集体分享的形式进行实践尝试,在生活中收集资料并形成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进而形成对该问题的前期经验。例如,“我们班的植物角没有阳光,植物不生长怎么办?”可以实地考察遇到同样问题的班级植物角,引导幼儿借鉴他人的经验。又如,“怎么给黄瓜搭架子?”可以借助家园力量实地考察黄瓜基地等,以此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有益的经验。
(3)回顾发表,总结活动经验
在幼儿形成问题网络、进行实践尝试后,教师要引导幼儿进行回顾与发表,回顾遇到的问题、提出的方法、进行的尝试、获得的经验,帮助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经验,以便在活动中提出新的种植问题,找到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让幼儿在种植活动中开展深度学习。
4. 以延伸为高点,引导幼儿体验乐趣
种植活动最终不是停留在种植植物上,也不是停留在种植问题上,教师可以延伸与拓展种植活动,将种植活动与其他领域的活动融合,调动幼儿多领域的经验,让幼儿进一步体验种植活动的乐趣。例如,“胡萝卜收成了”活动,与社会领域的融合—“卖胡萝卜帮助贵州的小朋友”,与健康领域的融合—“胡萝卜的一百种美食”,与科学领域的融合—“胡萝卜的实验”,与艺术领域的融合—“胡萝卜拓印”等,由种植植物、种植问题引发多形式的活动,生发幼儿多领域的经验,引领幼儿体验种植活动的乐趣,才是种植活动的重大价值所在。
基于儿童视角开展幼儿园小班种植活动,在幼儿可感可知的生活中还原课程内容,不仅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提升幼儿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种植活动的教育价值,为一线教师探索基于儿童的视角、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推动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提供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 虞永平.用“全收获”的理念开展幼儿园种植活动[J].幼儿教育,2017(Z4):4-6.
[2] 原晋霞.亲近自然 探索自然 热爱自然——谈幼儿园种植课程建设[J].幼儿教育,2012(10):22-23.
本文系广东省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课题“儿童视角下幼儿园小班种植活动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科学城第一幼儿园)
责任编辑:胡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