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共育机制:谱家校社育人协奏曲
作者: 朱向阳 何丽萍 叶月飞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健全家庭、学校、社会育人机制。浙江省义乌市绣湖小学(以下简称“学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建立“书信+”家校社共育机制,创新“书信+”共育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文化,从修养、品行、心灵、大爱四个方面培育全面发展的绣湖学子。
一、落实机制的基本框架
1. “书信+”育人理念:突出“书信+”育人功能,建立德育落实新机制
书信不仅是人际情感交流的载体,也能成为教育教学的素材。既能把那些觉得不好意思说或害怕说出口的话真实表达出来,自然流露情感,又能避免在电话或微信视频中无话可说的尴尬,还能发挥书信文字可以反复斟酌修改的优势,提升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以“书信+”为育人载体,是学校德育的必然选择。
学校借助“书信+”构建共育机制,形成家校社共育合力,引领家校社育人新风尚,让主题活动进校园、进市场、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能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进一步净化家教家风、学风教风与社会风气。
2. “书信+”实施目标:丰盈“四书”内涵,引领家校社共育
构建“书信+”与“绣湖四书”共育体系,探索新的家校社共育方式方法,促使师生家长共同实现精神成长;促进父母与孩子一起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在阅读书信中成长,形成良好的家风;通过“书信+”活动,提升父母与孩子的自身素养,培养和谐的亲子关系,帮助家长树立家庭教育的科学观念,有效指导孩子的全面发展,促进孩子的快乐成长;促使社会力量注入学校教育,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为家庭教育给予指导,满足学生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精神生活;以“书信+”为载体,结合书韵活动、亲情家书、心理健康教育、假日小队等多种形式,探索互动的家校社共育机制,建设乐学、好学、善学的家校社共育成长文化。
3. “书信+”育人体系:以“四书”共育撬动人的全面发展
学校“书信+”育人体系(见图1),以学“绣湖四书”为载体,以文字之书修身、实践之书拓能、心灵之书润心、社会之书融家,激发学生学习活力、生命活力、健康活力,打通家校社界限,将教育子细胞(家庭、学校、社会)串联共融,建立学习共同体、教育共同体、成长共同体,提升学生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自我认识的综合素养。
4. “书信+”实施路径:挖掘书信活动的多元文化与育人价值
(1)主题系列化
年级有主题,每个年级确定一个主题,各年级围绕主题开展书信活动;节日有主题,各节日活动结合书信展开,如重阳节、清明节、教师节等,以书信为载体育人。
(2)形式多样化
呈现形式多样化,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各个年级书信呈现的形式不一,有卡片式、读写绘、留声书等;活动形式多样化,依据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有读书信、写书信、演书信、品书信、评书信等。
(3)对象多元化
“书信+”从家庭父母与孩子的亲情“家书”,到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家书+”,最后融合为家校社的“书信+”,书信的对象越来越多元。作为一种视觉传播媒体,书信还可以开创有声化形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受到教育。
二、特色做法与创新之处
绣湖小学以“书信”为载体,依托学“绣湖四书”途径,形成“一信两翼三全四书六活共成长”的“书信+”共育体系,从而实现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促使师生家长共同实现精神成长。
1. 开辟特色路径:形成“一信两翼三全四书六活共成长”体系
通过多年的积极实践,学校形成了“一信两翼三全四书六活共成长”的“书信+”共育体系,通过活动育人、课程育人、协同育人等多种途径展开。
(1)存一册书信,记录“书信+”育人过程
“一信”指“书信”。经过认真设计,二十余次修改,“书信手册”以书香为主体,凸显暖色,给人以温馨之感。小册子记录下学生的成长档案,闪烁着爱和智慧的光芒。
(2)拓两翼课程,打开“书信+”育人通道
“两翼”指家庭和社会。走心教材导家书,学校开发“书信+”教师指导手册和学生手册,让教师和学生实践有了理论指导;书韵课堂寄书情,以校本书韵课为抓手,充分挖掘书信育人功能,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化身信使,表达爱,传播爱;温情亲子大课堂,每学期开展亲子大课堂,在书信中共寻爱的线索,亲身体验爱的经历,共同记录下爱的感言。
(3)促三全育人,明晰“书信+”育人方向
“三全”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学校搭建各式德育平台,鼓励学生敞开心扉,把想法、体会写成书信,表达出来。搭学校主平台促全员育人,利用“绣湖之声”、学校公众号的传播效应,面向全体学生,晒“朗读者”有声书信,鼓励全员参加书信教育活动;架家庭暖平台促全过程育人,通过孩子和父母手拉手,互读、互写、互通书信,帮助学生学会沟通,更好成长;展社会大平台促全方位育人,“书信+”活动走进社会,面向大众,引发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4)学“绣湖四书”,搭建“书信+”育人载体
“四书”指“绣湖四书”,包含文字之书、实践之书、心灵之书和社会之书。学校各年级有丰富的书信主题,围绕“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关键词,制订不同年段育人目标,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形成“书信+”德育课程,实现全面发展的育人总目标。
学“文字之书”修身—促学风,育修养。“文字之书”以“阅读+书信”的形式,通过与家人、朋友间的书信交流,搭建家校协同育人的桥梁,促进亲子沟通,提升家庭成员的文化涵养、人格修养。学校结合书韵特色,营造阅读氛围,倡导书信写作,注重人际沟通,构建自我、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儿童成长德育平台,提升“学文化”品质,建设良好校风,推动“家文化”传承,建设良好家风。居家防疫期间,学校公众号推出200多封与战疫英雄对话的书信,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学校公众号推出100多封与革命英雄对话的书信,传承红色精神。
学“实践之书”拓能—拓能力,育品行。“实践之书”重在学生社会性实践,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利用社会资源提升综合劳动能力,开展假日小队实践活动,以书信的形式写一写收获、感言等,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和家国情怀。学校以“假日小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联结家庭、学校、社会资源,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行。比如,2021年2月五(2)班萤火虫中队响应义乌市政府“留义过年”的倡议,开展了“暖意浓浓·义起过年”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小萤火虫”们组织留义的同学以亲情家书的形式架起了一座亲情桥,同时为留义同学献上了一份“新春大礼包”,此项活动参评市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获一等奖。
学“心灵之书”润心—润心田,育心灵。“心灵之书”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目标,以书信为载体,打开了青春期少年迷茫、自闭的心扉,协调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改善学生心理状况,培育学生健康心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依托专业心理师团队,通过心理剧、心理活动课、心理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用科学方式应对出现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危机,形成健康积极的心态,并为有需要的学生和教师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设立班级心理委员,让一群身心健康、善于沟通、乐于助人的学生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同龄人提供心理援助,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学“社会之书”融家—护成长,育大爱。“社会之书”是在“绣湖一家人”的价值观引领下,倡导周边社区共学、共建、共育,着眼“和美家园”建设,通过开展调查研究,给职能部门及社会人士写建议书、倡议书等,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爱。2020年3月,学校与绣湖社区开展首个家校社联动项目,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实践活动。2021年10月,学生参加了“绣湖社区杜绝高空抛物现场观摩学习会”,活动结束后,学生主动以书信的形式给社区居委会写了倡议书,增进了学校与社区的联结互动。
(5)展六项活动,丰富“书信+”育人形式
学校坚持“生活即德育,德育即体验”的理念,将“书信”德育融入丰富多彩的体验式活动中,鼓励不同学段的师生、亲友之间读书信、绘书信、传书信、演书信、评书信……
“亲情暖心扉”共读书信。活动营造了阅读的良好氛围,散发出浓郁的书香气息,增进了亲子关系、师生关系、邻里关系,让生活更加温暖。
“真情巧告白”共悟书信。比如,结合防疫,教师给学生、家长写信;学生给父母、白衣天使、警察、社区工作者、国外的亲朋好友写信,架设沟通的桥梁。
“沟通扬风帆”共绘书信。各年级孩子和父母合作,以各种方式绘制书信内容,这成为孩子和父母的珍贵回忆。
“故事大声说”共演书信。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书信节目,在省、市会议上多次亮相,赢得了大家的赞赏。在学校十岁生日成长礼、毕业典礼、亲子大课堂等活动中,多种形式的亲子共演家书增进了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架起家校沟通立体化桥梁。
“渴望入心扉”共评书信。学校组织评选“季度最美家书”和“年度最美家书”,将评选出的最美家书在学校的“绣湖之声”广播播出。
“秘密传指尖”共传书信。中国教育电视台到学校录播了“一封家书:父母在这头,孩子在那头”专题节目。活动前,孩子用心写下一封封家书,将真情传递给父母;现场,孩子和父母几度哽咽,甚至抱头痛哭。理解的眼泪化作真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温暖了大家的心。通过互传家书,父母更真切地理解了孩子的想法、孩子的行为,解开了双方误会已久的心结,从而建立起民主、互助型的亲子关系。
2. 育人文化升华:家校社共同体促家风校风社风优化
(1)共育体系成型——构建了“书信+”的家校社共育机制
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学校育人实现了德育体系中五个方面目标的优质达成,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同时也让学生认识了自我,优化了人际交往。
学生以“书信+”为载体,以文字之书修身,以实践之书拓能,以心灵之书润心,以社会之书融家,激发学习活力、生命活力、健康活力,从而全面提升综合素养,促进健康成长。
(2)育人目标转型——走向核心素养本位、核心价值本位
学校“学书问道、以文化人”的育人理念得到普遍认同,以“文字之书、实践之书、社会之书、心灵之书”为特色的“书信+”活动,成为绣湖小学鲜明的教育标识,知识文化、社会实践、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得以融合发展,学校育人目标已从知识本位走向核心素养本位,走向核心价值本位。追求人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正成为全体“绣湖人”的共同愿景,成为绣湖小学的育人文化。
(3)共育文化升华——“绣湖四书”引领家校社共育新风尚
通过开展“书信+”主题活动进校园、进市场、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探索以“线上+线下”的方式,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等活动,形成家校社共育的强大合力,引领家教家风、学风教风与社会风气的优化、净化。2020年,“书信+”共育成为金华市五星级德育品牌。
教育的魅力在于创造,德育的价值在于唤醒。“书信+”推进家校社共育,以文字之书修身、实践之书拓能、心灵之书润心、社会之书融家,打开了多元育人的通道,让每一位学生在家校社协奏曲中不断提升生命价值,实现自我全面发展。
(作者系:1.浙江省义乌市绣湖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2.浙江省义乌市绣湖小学教师)
责任编辑:赵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