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2023年第1期

中国教师

中国教师2023年第1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中国教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刊物。《中国教师》以“启迪良知、传承文明、教育为先、教师为本”为宗旨,以“服务中国最大的知识群体、感悟教师全新的职业人生”为己任,集专业类、职业类、时政类和生活类栏目为一体,面向广大教师,零距离走进教师生活,反映教师心声,关注教师专业成长!

目录

卷首语 | 新年寄语

时光之手,翻开新的历史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党立足历史、观照现实、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部署和

专题 | 教师资格认定的“免”与“不免”

【摘 要】师范生教师资格认定经历了“自然认定”“统考认定”“部分免试认定”等几个阶段,目前政策支持扩大免试认定范围。对“免试”认定教师资格的理解,应立足时代要求、教育需求与教师教育大环境,从“免”与“

专题 | 苏霍姆林斯基家校合作思想及现实价值

【摘 要】家校合作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帕夫雷什中学的教育实践中,他对于如何将学校、家庭两个教育主体紧密联合做了不懈的探索。他高度强调家长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家校合作要以良好的家庭教育

专题 |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专章,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

专题 | 指向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教师素养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独立成章,对教育、科技、人才作出一体部署,重视程度之高、篇幅之大,在历次党代会报告中尚属首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

专题 | 新时代人民教师应具有生态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人民教师担负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光荣使命,生态素养是高素质教师

专题 | “书信+”共育机制:谱家校社育人协奏曲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健全家庭、学校、社会育人机制。浙江省义乌市绣湖小学(以下简称“学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建立“书信+”家校社共育机制,创

专题 | 唱好学校高品质发展的“三首歌”

【摘 要】为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学校落地生根,徐州高级中学提出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高中基础教育教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优化育人方式,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办好学校要唱好“三首歌”,分别是团结、进取、发展

名师工作坊 | 从“单纯技能练习”向“意义探寻”转变

【摘 要】以生活为中心的美术“同心圆教学”是实现学科育人的重要途径,是以美育人的新思路。从基础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教学到对意义的探寻不仅是操作上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上的更新。从学生基础开始,建立知识和生活

名师工作坊 | 主题探究:“天青色”到底是什么?

“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产于北宋年间(960—1127年),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传世稀少、无可替代的国宝。器物通体满布天青釉,极匀润;全器釉面纯洁无纹片,色泽温润素雅,其独特而神秘的天青釉色震撼人心

名师工作坊 | 培育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路径

2000年,国家启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改革目标。20余年前,基于儿童群体、个体

课程与教学 | 论主体教育对项目化学习实施的理论意义

【摘 要】主体教育理论对项目化学习的指导意义在理论方面体现在内涵上对指向学生中心的深入认识,特征上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以及价值追求上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在实践方面体现在主体教育强调的自主性、能动性和

课程与教学 | 基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空间观念培养策略

【摘 要】空间观念是一种用数学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提升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空间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注重学生

教师与发展 | 中小学教师的阅读叙事研究

【摘 要】阅读是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叙事研究法,描述了W老师入职以来的阅读及其专业发展经历: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对其教学能力的提高;阅读对其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据此得出

探索与回声 | 大数据驱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摘 要】2021年,“大数据支撑下‘适合的教育’实践探索”获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成果在研究实践过程中,展现出三个新图景:第一,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谋划区域教育发展新思路;第二,着眼创新驱动,系统重构

探索与回声 | 凤凰养成教育 涵养幸福人生

古老的大运河畔有一座始建于1948年的大季屯小学。与共和国几乎同龄的她,数年前,还是只能容纳几百名儿童就读的农村小学。经过沧州市运河区“三年教育大变样”,这所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学校,实现了涅槃重

探索与回声 | 大历史观下的高中历史主题教学

【摘 要】大历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受到广泛重视,是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研究历史的重要理论支撑。当前我国高三阶段的历史教学普遍采用多轮复习法,为提升高考成绩奠定基础。其中第一轮复习教师通常按照教材编写顺序

博览与叙事 | 孩子,你的眼中应该有什么?

“我不知道那棵树的名字!”朋友家孩子小汪今年初三,与我一个学校,我教初一。一次,他问我写作的事情。我问他:“如果让你去写校园里的一景,你会写什么呢?”他皱了皱眉头,现出为难的样子,嘀咕道:“校园有可以

博览与叙事 | 用爱心与勤勉,坚守乡村教育初心

一、求学路上逐渐确认乡村教师身份1. 我的出生和家庭我1969年出生于山东省海阳市发城镇吉格庄村,父母都是农民,有四个哥哥一个姐姐,我排行老六。从小,父母便对我有很高的期望,告诉我读书是第一要事。在那

读书 | 相信倾听的力量

在“学习共同体领航研究室”的引领下,有幸阅读了郑艳红老师的专著《最美的姿态是倾听:语文课堂转型》(以下简称《最美的姿态是倾听》),受益匪浅。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郑老师围绕着语文课堂的“新建构”,

博览与叙事 | 孩子,你的眼中应该有什么?

“我不知道那棵树的名字!”朋友家孩子小汪今年初三,与我一个学校,我教初一。一次,他问我写作的事情。我问他:“如果让你去写校园里的一景,你会写什么呢?”他皱了皱眉头,现出为难的样子,嘀咕道:“校园有可以

博览与叙事 | 用爱心与勤勉,坚守乡村教育初心

一、求学路上逐渐确认乡村教师身份1. 我的出生和家庭我1969年出生于山东省海阳市发城镇吉格庄村,父母都是农民,有四个哥哥一个姐姐,我排行老六。从小,父母便对我有很高的期望,告诉我读书是第一要事。在那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