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内涵与区域考核实践研究
作者: 彭红玉
【摘 要】厘清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内涵,是有序开展训练与考核的前提条件。从教育部颁布的教师专业标准来看,教学基本功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从教师学科专业功底的体现程度看,可分为基础(一般)基本功、专业基本功、特长(特色)基本功三种类型。教学基本功考核对象以新教师和青年教师为主;考核主体(环节)为学校—区(县)—市(区);考核内容广泛,方式多样;考核周期多为一年一次或三年一个周期;考核结果作为评价教师和学校的重要依据。区域开展教学基本功考核要做到考核内容全面性和考核方式多样性统一;考核的周期性与考核的阶段性统一;考核要求的区域性与时代性统一;考核与岗位训练、校本研修、学科研训、区域比赛结合。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教学基本功 区域考核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上好每一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基础能力。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强弱,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区域加强对教师教学基本功进行考核,是新时代强化对教师的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提高教师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的重要路径;是引导教师职后提升教学基本功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国内不少区域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本文拟从教师教学基本功内涵研究着手,结合部分区域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实践探索,提出科学、系统开展区域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的对策建议。
一、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内涵研究
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内涵尚没有形成统一说法,从内涵界定的主体来看,主要有两种界定。从时代变迁来看,其内涵呈现典型的时代特征。
1. 从界定主体来看教学基本功的内涵
(1)教育部政策对教学基本功内涵的界定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2012〕1号),既是教师的专业标准,也是对教师基本功的要求。该文件将教师专业标准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
各地区和学校在对教学基本功进行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后两个方面,而忽视了对教师“专业理念和师德”的培养。不过也有少数研究人员将三者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如鞠九兵、冒继承认为构建新时代教师教学基本功包括三个方面要求:政治素质要过硬、业务能力要精湛、育人水平要高超,并且“要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基本功训练的第一要务”,体现了对“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基本功的重视[1]。王骄认为教学基本功涵盖的范围包括十个方面:为人师表、爱的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课程标准和把握教材的能力、备课能力、设计板书的能力、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学科专项基本功、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学评价的能力[2]。其中“为人师表”“爱的能力”属于“专业理念和师德层面”方面的基本功,“理解课标和把握教材”属于“专业知识”方面的基本功,其他则属于“专业能力”方面的基本功。
(2)学者对教学基本功内涵的界定
部分学者从学科教学专业功底体现程度上看,对教学基本功内涵的界定有两种情况,即“二分法”和“三分法”。
“二分法”就是将教学基本功的内涵分为两部分,但具体内容因不同学者而不同。一部分学者根据与课堂教学的相关程度将教学基本功分为一般基本功和教学基本功。如周文珍认为一般基本功包括会写字、会画画、会讲话、会组织,教学基本功包括掌握教学大纲、使用教材、备课及书写教案、课堂讲授基本功[3]。
另一些学者从教师学科专业特点的体现程度,将教师基本功划分为基础基本功和专业基本功。如徐赐成认为“基础基本功是指教学的一般基本功,即关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考试、辅导及其他教学的基本功,是各专业教师都应该具备的。专业基本功指的是学科教学的基本功,即掌握和运用学科的特色语言、学科的教学方法、学科的教学技能(包括语言、演示、提示、板书、概念讲解、教仪教态、学法指导、多媒体技术运用)的能力,如音乐教师的基本功包括较好的歌曲演唱能力、基本的合唱训练能力、具备一定的乐器即兴伴奏能力等等”[4]。可以说第二种“二分法”是对第一种“二分法”中的“教学基本功”的再分类。
“三分法”将教学基本功的内涵分为三部分。如王月明认为,基本功主要包括三方面:一般基本功,包括普通话口语、钢笔、粉笔、毛笔字、教学简笔画、板书设计等;学科教学基本功,包括熟练掌握教学大纲、教材教法、使用教具和制作简易教具等;特色基本功,即“某方面的基本功达到较高的造诣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5]。显然,特色基本功是在周文珍“二分法”基础上,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马立新认为,青年教师应当着重抓好一般教学基本功、学科教学基本功和专业特长基本功训练[6]。
综上所述,从教师学科专业功底的体现程度,可以将教师教学基本功由低到高分为基础(一般)基本功、专业基本功、特长(特色)基本功三种类型。其中基础基本功包括“三字一话(画)”、板书设计等,这些和学科教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关联度不大,是所有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础,每个教师可以离开课堂教学进行独立操练,学校可以统一进行培训,区域教师发展机构可以统一进行考核。专业基本功是与学科教学所需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紧密相关的基本功,如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解读、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需要教师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岗位练习,学校和区域教师发展机构需要分学科组织培训和考核。特长(特色)基本功则是在专业基本功上进一步拓展或深化,既包括各学科特色鲜明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也包括独特教学风格,这些需要教师个人结合教学岗位进行长期研究、探索和实践,需要学校和区域教师发展机构进行系统深入的培养。
2. 教学基本功的时代特征
根据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程度,以及课程改革的不同阶段,教学基本功内涵呈现典型的时代特征。
(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的必备专业能力
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程度较低的时代,教师教学基本功主要体现为“三字一话(画)”。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育部于2013年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14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从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基本要求)和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发展性要求)提出了要求;2018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转变培训方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有机融合,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2019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提出大力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推动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等,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打造‘技术创新课堂’,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的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助力学校教学创新”。
(2)教学基本功内容随课程改革的深入逐渐丰富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开启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改革需要重新思考教师教学基本功。徐玉珍提出要重新看待“三字一话”基本功,“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具备“新教学基本功”,包括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协作教学、教学评价、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功[7]。李敏、孙松波认为教学基本功新的内涵包括“课程标准解读”“教材研究与使用”“课程执行与开发”“学习过程评价”“试题命制与研究”“教学反思与及时跟进”“倾听”“经验提升”与“写作”等基本功[8]。骆之强认为除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外,当前开展的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发展与丰富教学基本功的新内容还包括“课程执行力”“教学反思与研究能力”“教育评价能力”“一定的人文素养与能力”“当代中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特点要求教师要有认识、理解、研究学生的能力”“与学生共同发展的意识和能力”[9]。
二、区域教师基本功考核的实践探索
本文以分布在六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七个区域为例,探讨近年来我国区域教师基本功考核实践情况。七个区域分别是:北京市大兴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福建省厦门市、江苏省盐城市、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浙江省温州市、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见表1)。
由表1可见,区域教师基本功考核在实践中主要呈现六个方面的特点。
1. 考核对象以新教师和青年教师为主
具体来看有三种情况:①年轻教师。教龄在五年内(福建省厦门市)、教龄未满三年(浙江省温州市)、上一年新入职教师(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②全体教师。如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③距退休还有五年以上时间的教师。如北京市大兴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50周岁以下)和江苏省盐城市(女教师50周岁以下,男教师55周岁以下)。免考对象大多是邻近退休年龄或者获得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技能大赛等奖项的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如福建省厦门市、江苏省盐城市)。
2. 考核主体(环节)有学校—区(县)—市(区)
总体上由地(市)或区(县)发起,教师在各自岗位训练,先由学校培训或考核,再由地(市)或区(县)统一考核或按比例随机抽取考核,如北京市大兴区、福建省厦门市、江苏省盐城市、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区、浙江省温州市。有的区域还在此基础上增加校级、区级和市级比赛环节,如福建省厦门市。有的区域省去学校考核环节,直接由市或县统一考核,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对普通高中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和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对新入职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考核。
3. 考核内容广泛
各区域根据考核目标和考核对象选择考核内容。福建省厦门市针对教龄五年内的青年教师、浙江省温州市针对教龄未满三年的新教师、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针对上一年入职的新教师,主要开展“三笔一话(画)”、教学设计和基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北京市大兴区针对小学教师,主要开展学科专业知识、教学设计、学科专项技能等方面的考核。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针对高中教师主要开展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学科教育思想、学科核心素养、近五年高考试题的解题、试题分析、试题命制、案例分析及教学片段设计等方面的考核。江苏省盐城市针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重点开展学科专业素养、教学设计和教学测评等方面的训练和考核。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针对全市中小学在职教师开展教学设计、即兴演讲、课件制作、模拟课堂、实验操作、学科专业素养等方面的考核。
4. 考核方式多样
根据考核内容,采取笔试、现场备课、讲课、竞赛、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对课堂教学能力现场考核既有平时上课的随机考核,也有现场抽题的即兴考核。
5. 考核周期多为一年一次或三年一个周期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浙江省温州市、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每年举行一次考核,福建省厦门市也提出将教学基本功作为每年新教师转正考核的一项内容。北京市大兴区、江苏省盐城市、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均提出三年一个周期或三年左右时间全部达标。
6. 考核结果作为评价教师和学校的重要依据
学校参与考核的整体状况作为评价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如北京市大兴区根据各校基本功考核成绩、组织工作情况按照 50% 的比例评选“基本功考核优秀学校”。教师个人考核结果可以作为评优评先、职务晋升聘任、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如厦门市把教师参加岗位大练兵活动的情况列入年度考核内容,作为新教师转正考核的重要内容。盐城市规定,基本功考核成绩为优秀的,可优先列为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并在评选骨干教师时予以倾斜,在三年内申报高一级职称时可免试。此外,教师考核合格还可以获得继续教育学分。如北京市大兴区规定,“凡完整参加学校考核和区统一考核两部分,且成绩均合格的教师将获得继续教育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