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物理教学成为“美育”阵地
作者: 常超
杨莉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物理教师,曾荣获第五届重庆市青少年科学素养大赛“最美科学教师”、重庆市九龙坡区学科名师、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主持重庆市教育学会重点课题“基于STEAM理念的科创社团开发和实践研究”。
如何打破学科边界,将美育融入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是杨莉老师一直思考并努力实践的方向。在教学中,杨老师一直坚持STEAM教育,强调跨学科交流,将美育融入物理课堂。
坚守课堂,点滴渗透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哇,好新鲜呐。”为什么在物理课堂中却传出了阵阵悦耳的黄梅戏唱腔?原来是杨老师在进行“光的直线传播”的新课讲授。在介绍“光的直线传播应用—影子”时,杨老师把学生请上讲台,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手影演绎大雁、小狗、螃蟹……动物园开大会的场景瞬间呈现,学生的笑声如银铃般响起,之后她又从手影过渡到中华传统技艺—皮影戏,只见杨老师如变魔术般搬出一整套皮影戏装备来,学生们不熟练却开心地摆弄着皮影小人,与此同时,杨老师的唱腔清脆地传了出来。作为物理老师,唱腔的标准与否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玩到了真正的皮影,对于“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及创作理解得更深刻。与此同时,通过对黄梅戏经典片段“女驸马之中状元”的演绎,也让皮影戏这一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为学生所了解。课后,学生开始更兴奋地讨论和模仿,这样的物理课有美育、有物理,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打开了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
在物理中渗透美育,在美育中体味物理之美并非易事,可贵的是,杨老师一直在坚持。她经常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如美术课中的画笔之下,有祖国的巍峨山川,也有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浅唱之中,有歌者的情感表达,也有声音的响度与音调;江河湖海的流水中,有蜿蜒的曲折壮美,也有物态变化的蒸发与液化……
课余时间,杨老师经常去艺术馆。在她看来,只有懂得欣赏美才有发掘美的能力。一次在艺术馆中,她无意间看到了以“时空梦幻”命名的平面镜组,徜徉其中,仿佛会有无数个自我在彼此对话。于是,在“平面镜成像”课堂中,杨老师提前录制视频,学生不仅看到了自己班级中两个内敛的小女孩,在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落落大方地展示“消失的百元大钞”的小魔术,感受物理在魔术世界的魅力,而且看到了杨老师在时空馆内和错落镜子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多个平面镜把杨老师的身影从不同角度反射了出来:或正面、或侧面、或俯视、或仰视,看起来有无数个杨老师在默契配合,共同演绎对于美的理解。由于距离的原因,平面镜中的杨老师看起来有大有小,那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否大小不同?像随着杨老师的移动忽远忽近,所成的像和物体本身有什么样的距离关系?学生带着对杨老师优美舞姿的回味,投入热火朝天的讨论中,提出猜想后,尝试用面前的实验器材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学生通过实验器材探究出平面镜成像特点后,杨老师还带来了基于平面镜成像原理的魔术表演“黑白骰子”“逆向箭头”,把课堂氛围再次推向了高潮。学生热烈讨论、尝试解密,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表演和开发魔术,在班级内部表演并录制成视频发布到公共平台,引起关注,这无疑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学生的内心播撒美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并将这些感受进一步延展至物理学习中需要时间。杨老师相信,对于美的感知和渴望是每个学生的天性,这种向美的能力也会萌发、生长。曾有学生对杨老师说:“没想到物理课这么有趣啊,我一定要好好学物理。”那稚气又坚定的眼神,可能正是杨老师坚持将美育融入物理课堂原始和纯净的力量之源。
艺术科创,拓宽延展
对于一线物理教师而言,杨老师在物理课堂上展示出的艺术特长并不是为了和专业人士并驾齐驱。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融入自身特长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强烈兴趣和热情。不过,由于课时和教学目标的限制,物理课堂更多地承载了知识内容传递的功能。那如何利用更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进一步让学生感悟物理之美?杨老师将目光放在了社团课上。
从2018年开始,杨老师申请并组建了学校的科幻画社团。科幻画是伴随科幻小说的发展而出现的,其最早的形式是作为小说的插图,在当代,科幻画则成为一种视觉艺术,以科学元素作为基础。从科幻画表达的主题看,可以大致分为三类:①借由科幻画这一载体,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对未来科技进行展望;②反思现实世界的科学和文化,表达自己的人文思考;③为了更好的视觉体验而进行类似的好莱坞电影式创作,这种形式的科幻画虽然也有现实依托,但其中的幻想元素是远高于上述分类的。可以看到,不论是哪一类的科幻画,其背后都少不了对物理知识的了解和应用,这也是杨老师成立科幻画社团的初衷。
在科幻画社团中,杨老师会渗透物理知识,鼓励他们天马行空、不拘一格。为了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她还会带着学生进行阅读,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想法,当然,学生的表现也让人惊喜。比如,《三体》中刘慈欣对四维空间的描写,场面宏大到难以想象,三维空间被降维成二维的场景也震撼无比,基于此,学生创作了科幻画作品《星际学习》;读到《了不起的盖茨比》里对盖茨比举办的奢华舞会的描写,读者很难对场景进行复原,所以就迫切地希望有一种设备能够在读者眼前更好地呈现作者想传达的内容,学生创作了科幻画作品《文字转换器》等。除了阅读之外,杨老师也会经常提醒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通过生活细节感知世界。2020年,学生小宋看到每次家里做饭都油烟滚滚,于是创作了科幻画《智能厨房》,在他的设想中,厨房是没有人的,机器会把所有的食材组合,做得像五星级大厨一样美味,再由机器人将食物运输到每个人的面前。神奇的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奥运村的餐厅实现了全部无人化,智能机器人将为所有运动员提供服务。杨老师在手机上收到小宋发过来的新闻链接。小宋激动地说:“杨老师,你看到了吗?全部都变成真的了,好厉害!我要继续学物理,继续做梦……”
无限的想象力为学生科幻画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更好的绘画水平也能大大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在这一点上,杨老师本身就是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后,她手绘了一组哪吒表示对电影的支持;读完《红楼梦》后,手绘“金陵十二钗”以做纪念,其中“李纨读书”“湘云醉卧”更是栩栩如生。在对学生进行培训时,她经常会把自己的画拿给学生们看,通过展示分享,增加师生信任,便于指导工作的开展;让学生体会记录生活本身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歌曲、舞蹈、照片、视频、日记乃至绘画都能将自己的心情记录下来,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限于科幻画培训期间,也能在学生心里种下一颗关于美的种子。正是这些美的教育,使学生的科幻画作品在合乎逻辑的想象与画面的和谐表现上实现了统一,如小陈的科幻画作品《地热能源走进千万家》中,城市管道纵横阡陌、错落有致,人物或闲适、或专注,整体极具表现力。这幅作品获得了“第三十六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儿童科学幻想绘画二等奖”。除此之外,学生小雷的科幻画作品《星空的世界》获得了“第二十届重庆市九龙坡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小汪的科幻画《新型科技车》获得了“第五届重庆市青少年科学素养大赛决赛二等奖”……奖项是认可,更是激励。对于学生来说,这就是他们人生路上一只扬起的白帆,让他们在物理的海洋上起锚远航。
科幻画创作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让他们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具有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些都是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的主要内容,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
对美的诠释丰富了学生的精神底色,也塑造了杨老师的教学艺术,让物理变得晶莹剔透了起来。
(作者单位:重庆市育才中学校)
责任编辑: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