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2022年第4期

中国教师

中国教师2022年第4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中国教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刊物。《中国教师》以“启迪良知、传承文明、教育为先、教师为本”为宗旨,以“服务中国最大的知识群体、感悟教师全新的职业人生”为己任,集专业类、职业类、时政类和生活类栏目为一体,面向广大教师,零距离走进教师生活,反映教师心声,关注教师专业成长!

目录

卷首语 | 教师阅读如何展开

教师和其他社会角色不一样,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要做好传道、授业与解惑,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知识习得上比学生早一步,在专业能力方面比学生高一筹,在批判意识、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方面也比学生强

专题 | 学校文化是对学校灵魂的追寻

【摘 要】学校文化的核心作用是价值引导,重在学校文化理念的内在生长,即内在性与生长性的结合。学校文化要寻求一种与学生、家长、社会及未来相遇的方式 要能够转换成学校的生活细节 要特别强调学校理念的内在生

专题 | 提高教师的文化地位是新时代尊师重教的需要

【摘 要】教师社会地位的高低是由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及文化地位共同决定的,但在现实情境中,教师的文化地位往往会被忽视。当忽视教师的文化地位时,教师的社会地位会被拉低。当教师的社会地位被拉低时,不仅影响教

专题 | 从讲台前站到书架上去

【摘 要】读书要有敬畏心、谦逊的态度、去功利化的价值追求,克服浮躁、浮华、浮夸之气,锻造自己的人格。读书要有书桌、书橱、书房,从讲台前站到书架上,给自己一个安顿心灵的地方。除了阅读著作,还要每天读报纸

专题 | 阅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谈到阅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大家往往会想到增长知识、扩展视野、修身养性,等等。然而,教师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读书?需要读什么类型的书?具体如何读?阅读能够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这些问题还值得进一

专题 | 让专业阅读融入教师的职业生活

教师是学校中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1]。作为专业人员,教师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丰富的专业知识,教师要掌握较为广博的科学文

专题 | 教师阅读的方向与方法

【摘 要】对于兼具“教书人”和“读书人”身份的教师而言,从修己与育人所需出发,教师应成为终身阅读者和阅读推广者。教师可以从成己与成人出发寻找阅读方向,包括基于自我涵养读生活之书、基于生命理解读人文之书

专题 | 读书的三个维度

“阅读”是指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而“读书”有三个义项:一是指看着书本,出声地或不出声地读 二是指学习功课 三是指上学。都指向学习。第一个义项是“学习”的外在行为,第二个义项是“学习”的内容,这两

专题 | 教师发展有个关键词:阅读

【摘 要】教师发展从不同维度或不同的立足点去审察会有不同的关键词,但“教师阅读”一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教师,必须是一个永远的读者 教师阅读,必须从实际出发,建设自己的阅读书目,拥有个性化的书橱

名师工作坊 | 情意语文教学思想的实际运用

一、本课教学原则之一:情意为基础情意语文以“情意”为原点和基础,体现在写作中,就是有情有意地、真诚地写作。“真诚”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情动于衷,言为心声,才能唤起读者的共鸣 若失了真诚,文章的可读性将会

课程与教学 | 以大观念为核心重构单元学习

【摘 要】“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以数学“大观念”为核心,将课程内容结构化,各部分内容的着力点既前后关联又各有侧重,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应借助方格纸度量面积,让学生理解“转化”的道理,并学会用

课程与教学 |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实践

【摘 要】基于“双减”背景之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具体实践和对相关政策的解读,本文从分层作业标准、成就感获得、作业与教学关系三个方面就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思考。【关键词】“双减” 初中语文 作业设计 2

课程与教学 | 初中语文单元读写结合整体设计的实践

【摘 要】初中语文单元读写结合整体设计,是指教师在单元教学中抓住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共同点、知识点、能力点、方法点进行教学,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围绕单元

教师与发展 | 论积极心理对激发教师教育动机的作用

【摘 要】教育动机是一种工作动机,即在学校环境下推动教师以其独特的职业角色从事教育职业所规定的行为与活动的内在动力与外部诱因。教育动机直接影响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参与性、持续性,在教育教学中起着

教师与发展 | 角色理论视角下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探究

【摘 要】教师职业倦怠关系教师本人身心健康,对学生人格发展和成长成才乃至整个教育事业都将产生负面影响。情绪衰竭、人际关系疏离和低成就感是教师职业倦怠的具体体现,依据社会学中的角色理论进行分析,角色认知

教师与发展 | 教师教学惰性的成因与消解

【摘 要】教师教学惰性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倾向于维持原有的教学风格和经验,固守传统、拒绝尝新的一种负面情绪与退缩行为,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考评等方面都有表现,受学校科层制管理机制

新锐教师 | 让物理教学成为“美育”阵地

杨莉重庆市育才中学校物理教师,曾荣获第五届重庆市青少年科学素养大赛“最美科学教师”、重庆市九龙坡区学科名师、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主持重庆市教育学会重点课题“基于STEAM理念的科创

学前教育 | 促进幼儿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

【摘 要】幼儿情绪理解能力既包括幼儿对自己情绪的理解,又包括幼儿对他人情绪的理解。笔者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基于对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观察,通过情境案例分析影响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培养建议。

学前教育 | 回归游戏的“闽南童玩”课程实施策略

【摘 要】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笔者分析了回归游戏的“闽南童玩”课程实施策略,即运动、生成、融合、推进、竞技、协同,从而让课程立足儿童本位,以期在自由自主、创意愉悦的回归游戏的课程实施中,培养幼儿乐

探索与回声 | 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地位,灵活运用丰富多样、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将语言教学置身于文化环境中。一、英语教

探索与回声 | 家国情怀教育融入高中历史课堂的实践

【摘 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需要,更是全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围绕高中历史课堂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径等方面展开论述,系统地阐

博览与叙事 | 知识分子的格局

2018年1月8日,我以最为不舍的心情永远送别了王策三教授。王老师及夫人夏之莲教授都曾经给我上过专业课,王老师还是我的“小老乡”(王老师老家在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我则来自其邻县怀宁),我也是王老师晚年

博览与叙事 | 职前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初步探索

职前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是当今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持续渗透,教师专业能力发展需求日益强烈,社会各界也对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并进

博览与叙事 | 校庆纪念册的命运

最近阅读《王培孙文集》。王培孙是我国清末民初知名的教育家。早年就读于南洋公学。1900年,从叔父王维泰手中接办育材书塾,次年改名为育材学堂,后又更名为南洋中学,任校长52年。他的论文并不多,但抱着教育

博览与叙事 | 为她,洒一片爱的阳光

几年前,我还在一所乡村小学教书。我是语文教师,喜欢让学生写日记。端坐办公桌前,浏览学生的日记,是一件惬意的事。批阅日记就是与学生心灵对话。每每读到学生的童真童趣,忍俊不禁之余,逐渐老去的心也欢欣不已。

博览与叙事 | 我的传统文化教育生涯

颜景松汉族,1925年生,山东省滕州市人。1948—1952年就读于北京辅仁大学。1988年从平原大学(今河南省新乡学院)退休。自1990年春起,在平原大学开办“四书五经”大讲堂。2013年,受邀到开

博览与叙事 | 在家史传承中加强党史学习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爷爷就是全家人的宝。我最快乐的童年记忆就是夏日夜晚,爷爷嘴里噙着烟袋锅,一手摇着蒲扇,一手摩挲着我的光脑壳,坐在院子里的大梧桐树下讲他亲身经历过的传奇革命故事。跟战士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