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推进,构建小班化教育的“富阳范式”

作者: 章清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而要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教育。近年来,杭州市富阳区教育局全力推进共同富裕最重要的一环—推动教育共富,办人民满意的美好教育,形成了“四大抓手”为一体的小班化教育的“富阳范式”,以小班化激活乡村学校的教育大理想,促进乡村学校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路径。

一、应时谋策,开启小班化教育模式

杭州市富阳区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起步于1998年,用20多年实践历经了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探索实验阶段。2002年起,杭州市富阳区重点探索农村自然小班教育的实践研究,永昌镇中心小学成为杭州市第一所农村小班化教育实验基地学校。2017年,杭州市富阳区确定15所中小学为首批推进小班化试点学校。

第二阶段:区域推进阶段。杭州市富阳区教育局努力探索联盟化推进机制,成立区级小班化教育联盟,区域化、抱团式拓宽小班化教育推进路径。2018年年初,15个区级试点学校和5个杭州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成为首批联盟单位。截至目前,杭州市富阳区义务教育段学校65所。其中,初中班额在40人以下和小学班额在35人及以下的学校占总数的50%;小班化教育联盟学校有30所,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校际联盟的小班化教育研究共同体。

第三阶段:内涵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杭州市富阳区注重小班化教育研究从关注形式到注重内涵的转变,重点在课程方面突出特色,在小班课堂教学中践行“生本”理念,在区域层面注重全面推进,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2017—2019年,富阳区教育局分别成功举办了杭州市、浙江省以及全国小班化教育成果研讨活动。

二、多措并举,规范化推进小班化教学持续发展

1. 保障机制,健全各类管理制度

杭州市富阳区教育局加强顶层设计、机制保障和系统推进,成立了区级小班化教育领导小组、教研中心教研员和校级领导小组组成的三级网络,分层落实领导、规划、协调、组织、实施和推进工作。区教育局落实小班化教育试点学校人事配套编制和经费保障机制,相继出台了《小班化教育联盟运行机制》《小班化学校教研联系制度》《小班化乡村名师工作室制度》《小班化教学常规》《小班化教育会议推进制度》等制度,形成了“1+N”的小班化教育教学大型研训和教学成果专场展示制度,进一步深化了《小班化教育集体调研制度》《小班化课题管理制度》和《小班化质量考核制度》,各项小班化教育专题活动规范运作。

2. 试点先行,架构分类推进体系

杭州市富阳区域整体推进小班化教育实践,采取“试点学校”先行的方法,建立小班化教育循序渐进实践与发展机制。区教育局根据小班化教育实践计划和目标,分阶段通过学校自主申报、教育局考核和认定的方法,确定达标的学校为小班化教育试点学校,随着实践研究的深入,试点学校逐年增加,直至区域全覆盖。“试点先行”的工作方法,有利于各部门和各试点学校统筹安排资源,避免“一窝蜂”和“一阵风”,有序推进工作的计划性。

同时,立足城乡差异,杭州市富阳区坚持分类推进的工作步骤,形成区域小班化教育实践的有序发展态势,采取了“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推进策略。

3. 专家引领,开展各类专题研讨

杭州市富阳区通过引进专家现场指导和到高校专业学习等多种形式,引领小班化教育任课教师、管理团队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从而为各校小班化教育发展指明研究方向。同时,杭州市富阳区聘请小班化教育专家、教研室成员等为联盟活动指导专家团队,为联盟活动的开展提供专业保障,不断提高联盟活动质量。在专家的引领下,杭州市富阳区形成了以富阳区教育局、富阳区教研中心、小班化教育学校以及教师四个维度的研究主课题和子课题群。

4. 理念先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推进小班化教育过程中,杭州市富阳区教育局不断增加小班化教育试点学校教师学习培训与合作交流的机会,采用举办培训班、建立带教制度、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紧密结合,有效提高教师开展小班化教育工作的能力,培育了一大批小班化教育名师和骨干教师。

三、因地制宜,打造小班化教学“富阳范式”

1. 优化育人环境,落实个别化德育

杭州市富阳区在区域内试点采用小班化环境创设的模式,多元、自主探索小班化育人环境,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同时,学校针对不同学生的家庭背景、道德水平、行为习惯、个性心理特征,强化个性化德育,使每一位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例如,富阳区小班化教育的窗口学校—杭州银湖实验小学校内教学空间优越,教室与班级数比在2∶1以上,每间教室都按照现代化标准设计,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可按不同形式的学习需求灵活划分区域。该校还利用“小坊主有约”栏目,开设家庭教育主题活动,家校、社会共同参与,凝聚教育合力。

2. 开发特色课程,落实个性化发展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杭州市富阳区引导区域内学校在落实基础课程的同时,立足本校优势,挖掘学校所处地域资源,有机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拓展性课程;整合学科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引导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建立具有鲜明小班化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把课程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找到表现自我的领域,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以春江中心小学为例,该校根据各校区学生差异大的实际,设计开发了自主性活动、自悟性生活、自创性综合、自研性拓展、自评性发展的“五自”拓展性课程体系,实现为每一位学生设置课程的理念。银湖街道高桥小学根据自身特色和有利条件开设舞龙精品课程,在2021年“龙舞桃乡”浙江省第八届龙狮锦标赛中获得儿童组自选套路一等奖、儿童组竞速舞龙一等奖。

3. 践行生本理念,落实差异化教学

基于让“公平每一个”教育理念落地的宗旨,杭州市富阳区着力创新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设计个性化教学培养方案,努力建立适合小班化教学的、适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抓好顶层设计、常规落实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落实差异化教学,丰富小班化教育的内涵。学校和教师有意识地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机会和条件,通过多向、深入、密切、积极沟通与互动,建构互动多维的课堂教学环境,生成或提供丰盛的、生成的、有意义的课程或教育资源,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愉悦度,个别教育和集体教育在小班条件下实现互补性融合。

杭州市富阳区教研中心努力关注各个学科的课堂诊断,从教学设计的诊断到课堂现场的调研,从校本教研的探索到区本教研的常态开展,逐步呈现了生本理念在课堂中的落实、多元活动体验中个性资源建构和积累等成效,学校也逐渐形成特定的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分享式”教学课堂应运而生。以永昌镇中心小学为例,该校在积极探索“自主导航—差异教学—个性辅导—个性作业”的个性化教学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成长共同体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学习力,以学定教,建立了“四学、三单、九式”小班化教学新范式。

4. 采取多元化评价,落实五育并举

在区域推进小班教学工作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杭州市富阳区始终把教师角色定位为指导者、组织者、倾听者、参与者、调解者,抓好小班化教育的评价体系建设,通过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时机全程化,为学校广泛推进小班化教育,多形式实施协同教学、个别化教学以及分层走班教学提供支撑,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以永昌镇中心小学为例,该校践行“给每个孩子创造机会”的教育思想,自主研发了“五育融合评价管理系统”。教师和家长通过微信小程序将学生在校和在家的各方面表现进行全方位考核与评价,向学生定期提供个性化的电子成长档案。

5. 利用数字赋能,落实资源共享

近年来,杭州市富阳区教育局一直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改革工作。2020年,杭州市富阳区成功入选浙江省“互联网+义务教育”实验区。2022年,富阳区进一步深化“互联网+义务教育”实验,出台《杭州市富阳区教育局数字化改革工作方案》,推动数字化创新课程建设,试点推进20个信息化创新课程建设;大力推进“教育魔方”项目建设,打造包括安心入学、安心培训、安心托管、安心收费、安心资助、安心健体、安心家校在内的“安心服务”新品牌,提高群众教育获得感满意度。杭州市富阳区将“互联网+义务教育”工作与小班化教育联盟等有机结合,探索“基地+小班化学校”的小班化教育模式,通过城乡同步课堂、远程专递课堂、教师网络研修、名师网络课堂四种形式对农村学校进行帮扶结对,促进优质教育资源进入薄弱学校,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助推乡村振兴。

经过20多年的深耕,杭州市富阳区域小班化教育呈现出由点到面的发展态势,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精心培育小班化教育改革成果,绽放了“关注每一个,成就每一个,幸福每一个”的绚丽之花。接下来,富阳教育人将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继续打造好家门口的美好教育,做好“小班化”这篇大文章,为乡村教育的振兴、城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共同富裕”注入新的动力。

(作者单位:杭州市富阳区教育局)

责任编辑:李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