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给予学生爱和引领的“大班长”

作者: 杨莉

做给予学生爱和引领的“大班长”0

常 超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高初中一贯制班主任及竞赛教练、重庆市九龙坡区中青年骨干教师,曾荣获重庆市高中物理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决赛一等奖、重庆市九龙坡区“行知杯”教学技能大赛现场赛课一等奖、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辅导员。

“教育是一棵树对另一棵树的唤醒,亦是出走许久最终留在一个人身上的烙印。”这是作为班主任的常超老师一直勉励自己的话,也是他的行为准则。

一、以关爱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换位思考让常老师真正理解学生,同时发自内心的欣赏和善意也能被学生接收到,学生更愿意与这位年长几岁的兄长聊喜好、聊梦想,班级氛围和谐、融洽。

一次,晚上11点多,查寝回到家的常老师刚刚准备洗漱。突然,女生寝室的宿管老师打来电话,电话里宿管老师稍显焦急的声音传了过来:“常老师,你们班上的小王同学刚刚削苹果,结果在手上划了一个大口子,你看需不需要带她去医院?”随即,常老师让宿管老师把电话转给学生,这位神经大条的“假小子”像个没事人一样说:“常老师你好好休息,被刀划了条口子而已,没有大碍,刚刚用水冲了冲,创可贴也贴上了,血都止住了。”虽然学生说不要紧,但是常老师心里依旧担心,不知道伤口的深浅,非得自己看一看才肯放心。挂完电话,常老师火急火燎地冲回了学校寝室,刚一进门,就看到小王的左手虎口到掌心的位置贴着一排创可贴。在和小王的沟通中,她告诉常老师:“刚刚准备拿出苹果和宿舍的同学们分享,结果一不留神就伤着了。”看着还在向外渗血的伤口,常老师二话不说就带着小王去了附近的医院,常老师带着小王跑上跑下,终于把小王送到了急诊医生手上。医生拆开那些歪歪扭扭的创可贴,认真用碘伏消毒,然后告诉常老师和小王:“口子挺深的,需要缝针。”虽然疼得直咧嘴,小王还有点嘴硬:“不用了吧医生,我这个是不是过两天自己就长好了?”反倒是常老师着了急:“最近是夏天,重庆这个温度这么高,发炎什么都是很麻烦的。听医生的!破伤风也要打,防止感染,任何时候爱惜身体都是最基本的。”小王这才让医生消毒、缝线、包扎……折腾到一点多钟回去的时候,小王的手被厚厚的纱布包得像一只粽子,之后,常老师天天带着小王去医务室换药,从拆线再到小王的手上不留一丝痕迹时,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毛毛躁躁的高中生有对自己的不小心,但在内心深处,他们也有自己的小脆弱。

一段时间以来,本不爱讲话的小李更加沉默寡言了,看着她形单影只,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自习、一个人发呆……敏锐的常老师发现情况不对劲,小李太安静了。常老师找了一个理由,以物理课代表需要补充人手为由,将小李也变成了自己的课代表之一,每天在收发作业的间隙,他总会和小李简单聊一聊,还会帮小李解决当天的物理小问题,让她在学科上找到自信;物理教学之外,常老师也把自己的观察告诉了其他的科任老师,希望大家能从自己的角度关心小李,让她更自信、更能感受到爱;在与班级同学沟通中,常老师也渐渐发现班里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同学说小李不好相处,感觉她与别人格格不入……信息越来越多,常老师和小李的妈妈进行了很多次的电话、面谈,妈妈有点躲闪,总是说孩子在家是一切正常的。在家长这样的态度下,事情好像变得有些棘手。直到有一个周二的早上,小李主动找到了常老师说:“常老师,您知道吗?我有一个素描本,它也是我的日记本,我会在上面写上自己每一天碰到的人和事,也包括我自己的心情。我发现自己好像会忘掉很多事情,不记录就很没有安全感。这段时间以来,我感觉到自己越来越压抑了,很消沉。上周,妈妈带我去看了心理医生,医生说我有重度抑郁……”常老师心里的猜测得到了证实,他拍了拍小李的肩膀温柔地说:“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生活,心情的起起伏伏都会有,放心,超哥一直在,只要你愿意分享,我会一直听着,做你的‘树洞’。其实抑郁就像感冒,生病而已,相信医生、乖乖吃药、按时复检,没问题的。”在这之后,常老师又和小李家长取得了联系,小李妈妈说:“我就是怕这样的事会让孩子不能正常上学,所以才一直没告诉你……”常老师主动联系了学校心理咨询室,和小李妈妈一起坐下来听心理老师对抑郁的分析和建议,又在班上找了几位性格开朗的同学,让她们一起带小李吃饭、活动;利用微班会的形式,常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如何尊重不同喜好、如何求同存异、如何学会相处、如何正确看待抑郁、如何热爱生命。慢慢地,小李的笑容多了起来。

二、以理性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日常生活中爱的教育是培养学生温润如玉的源泉,理性的教育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手段,让学生成为善良、正直有思辨性的个体是比书本知识更重要的人生课程。常老师一直说:“我们的学生在多年后留下来的品性才是教育的最大财富。”为了这个宏大的“小”目标,常老师会利用很多机会去呈现事实,让学生思考、内省。

当下是一个言论自由的时代,同时也是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基于这样的网络生态,常老师开展了“‘键盘侠’是不是侠”班会课,常老师首先播放了许多可爱小猫小狗的照片,问同学们:“如果有一个人杀死这些小动物,你们觉得那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同学们踊跃发言,大部分同学都评价这个人“暴戾”“冷血”“无情”等。随后常老师介绍兽医简稚澄,说简稚澄就是做了这种事的一个女孩,她看起来乖巧温柔,以兽医特考第一名进入台大,然后毕业后她却放弃了父母眼中的其他好工作,到了流浪动物收容所,照顾那些“最惨的动物”。讲到这里,常老师问同学们:“当你知道具体的人之后,你们还觉得她暴戾冷血吗?”同学们此时出现了不同的观点,有些同学觉得人本身就具有多面性,因为付出了更多的“善”,反而积淀了更多的“恶”,这些“恶”会导致一个人的爆发;还有同学认为,简稚澄毕业时过于稚嫩,把救助流浪动物这件事过于浪漫化,而事实和她预期的不同。常老师听完同学们的发言后,继续补充,简稚澄杀死动物不是她的个人意愿,而是因为台湾的相关规定:由于收容所提供的资源有限,因此在12天内,收容所的动物未被领养,就需要对它们进行安乐死。补充到这里后,同学们了解到杀死动物不是简稚澄个人意愿的选择,许多同学都释然了,不再像最初那样对她加以严苛指责。常老师继续补充:“简稚澄想尽办法减少流浪动物安乐死的数量,花了大量心思在网络上呼吁群众用领养代替购买,也卓有成效。但网络推广除了让更多的人领养宠物外,也吸引了牟私利者的注意,他们办理领养后却评估小动物们的商业价值转手卖掉获利,当简稚澄发现并劝说无效后,决定严格审核领养资格。谋利者不再能投机倒把由此获利,反过来就对简稚澄进行谩骂、造谣和中伤,并大肆渲染‘安乐死’的行为,说她是女屠夫、刽子手,由谋利者组织渲染的网络环境,引起了一些不知全貌的网友对简稚澄的指责辱骂和人身攻击,网络暴力严重地伤害了简稚澄,在她32岁的某一天中,警察发现她将给流浪犬安乐死的药物注射到自己体内,抢救无效不治身亡。”当知道事情的全貌后,学生们都唏嘘不已,简稚澄不是伤于收容所的脏和苦,而是“键盘侠”的不理解甚至是无端指责,那些人都对着她“射了一发子弹”,却还以为自己没有枪。同学们也由这个过程反思他们自己,课堂开始的时候,他们也是一群指责简稚澄的网友,被有心之人渲染后的信息牵引着往前走,殊不知自己的无心之失很有可能会酿成大祸。常老师勉励大家:“不要让自己的思维成为其他人的跑马场,保持善良却也时刻警惕。”

除了引导学生做自省且慎独的社会人,常老师还经常引导学生做知英雄、尊英雄、有家国情怀的时代青年。

2020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和平共识,悍然越线挑衅。某边防团团长祁发宝本着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外出交涉,却遭到对方蓄谋的暴力攻击。该事件在国内外掀起轩然大波,常老师和他的学生们也和广大同胞一样,将目光聚焦此事件,并筹备开展班会课“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培养学生的民族使命和爱国情怀。常老师提前给学生准备了提纲,鼓励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共同查阅资料,从“历史原因”“军事原因”“内政原因”三个方面,分析中印边境存在的争议渊源。班会课上的常老师隐身幕后,彻底变成导演。基于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不但从军力、外汇储备、战斗机数量、各类舰艇数量、国防预算等多个方面,对中印军力进行了对比,指出我们有战的资本,而且介绍了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会见印方代表团时,第一次完整提出中外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说明了泱泱中华热爱和平的民族本性。最后他带领学生们一起思考:青年该以何种形式爱国?基于整堂课的氛围,学生们开始踊跃发言,从不同角度举例他们作为学生应该做到或者会在未来努力做到的一些事,最终凝练成尊师爱家、团结同学、积累知识、树立目标、脚踏实地、创新科技等方面。常老师最后总结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追赶他人的脚步,而今,接力棒已然传到了各位手中,同学们,育才学子当有民族大义之风骨,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之豪情。希望大家做好自己的点点滴滴,为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蓄力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足迈向哪一个方向,与教师对学生的教导引领息息相关,在常老师关于“爱国”的主题班会中,学生们共同备课踊跃发言,在活动中逐步种下一颗关于家国情怀的种子。

在点滴守护学生成长中,常老师亦师亦兄,设身处地解学生所急;在引领学生价值观养成时,他又摒弃一贯的说教式价值灌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地引导学生思和辨。我们相信这样一位能给予学生爱与引领的“大班长”,可以带着学生根植大地却又目视寰宇。

(作者单位:重庆市育才中学校)

责任编辑:李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