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班主任节亟待从庆典活动走向机制建设 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是陪伴学生时间最长、与学生交流最多、帮助引领的付出最大、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程度最深、常被学生称为“亲老师”的那个人。班主任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其表
大家关注 | 以历史的厚度书写教育的深情 2022年10月27日,“顾明远基础教育思想研讨会暨《如梦集》新书发布”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举办。《如梦集》是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将近年撰写的回忆性文章整理结集的随笔
大家关注 | 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历程、特征与启示 【摘 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是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制度。这一制度经历了制度酝酿期、制度初建期、试点探索期和全面改革期。从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改革历程来看,有着“变和不变”的特征。“变”体现为职称设
大家关注 | 开辟教育改革的新赛道 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教育设置专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显示出新时期党把教育发展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专题 | 构建教师专业 成长共同体 编者按: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作为一种共生、共享、共进的联合型学习组织,是一种立足实践、融入实践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在实践中,能够激发教师自主学习动力与行动的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已然成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
专题 | 教师成长共同体的一种可能样态 【摘 要】通过层层递进的4个案例,本文讨论了具有自主管理、完整性、进化目的和跨界学习特征的教师成长共同体何以可能。建设这类共同体需要如下条件:实施开放的、扁平化的自主管理,领导主动放权,鼓励成员主动参
专题 | 以合作行动研究构建 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的实践探索 【摘 要】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北京市第四中学重视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合作行动研究为路径,通过顶层架构的一体化内容设计,践行多元合作模式,实现个体自觉与群体联动,
专题 | 成长共同体视域下的教师成长工作室实践研究 【摘 要】成长共同体彰显了教师合作学习和反思学习的专业发展范式。基于成长共同体的理念,建立新任教师与骨干教师成长工作室,旨在为新任教师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为骨干教师再提升搭建平台,探索教师联动培养新机制
专题 | 名师工作室中 教师缄默知识共享研究 【摘 要】教师缄默知识是来源于教师个人实践、难以编码、难以表述传递的实践性知识,与特定情境场域密切相关。它具有个体内嵌性、特定场域性、信息传播递减性和内容离散性等基本特征。名师工作室中教师缄默知识共享
专题 | “爱上课”的我们,为共同的志趣相聚 在所有的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中,你也许会错过这样一个特殊的团队,因为它的年轻,因为它的名头不响,听起来就知道是典型的“草根”—“爱上课”师徒研修共同体。但必须说,它恰恰是你不能错过的。因为它的独特性,或
专题 | 麦田书香—乡村青年教师 阅读共同体的发展与成长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一系列利好政策的颁布与实施让乡村学校的硬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室里有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操场铺上了崭新的塑胶跑道,教师办公条件焕然一新,校园环境美如花园。但是,软实力的提升
名师工作坊 | 为需要而写,应需要而教 【摘 要】“文章制作”教学容易导致写作的无聊感,导致文章缺乏个性。应开展“情境写作”,以真切的生活情境来激发写作需要。为需要而写,可以解决写作的动机、动力问题。情境、任务、读者不同,需要就不同,文章的
名师工作坊 | 立言立人,生长丰富意义 一、原题再现,情境激发师:事事关心—今天我们说说吃狗肉的事。(PPT展示)某地有吃狗肉的习俗,还形成了一年一度的狗肉节。很多爱狗人士认为狗是人类的朋友,反对吃狗肉,抨击吃狗肉是野蛮行径。曾有爱狗人士无
名师工作坊 | 聚焦写作情境,开展深度学习 学生很喜欢听王良老师上课,他们兴致勃勃,发表了很多让人叹赏的精彩见解。学生喜欢的理由各种各样,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基于学情,问题导向。学情是教学的出发点,王良老师的课巧于预设,更善于生成。教学设
课程与教学 | 戏剧化教学:在情境创设中激发想象 【摘 要】想象力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至关重要,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直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话题。本文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的《雪孩子》为例,探索将教育戏剧中的暖身练习、游戏识字、教
课程与教学 | 课程思政导向的 小学美术主题作品教学逻辑与路径 【摘 要】“课程思政”实现了美术学科知识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不仅明确了美术教学的方向,还丰富了美术学习的途径和内涵,凸显了以美育人的价值本位。课程思政导向的美术主题作品教学需要关注三个融合:学科
课程与教学 | 透过教材分析英语教学的逻辑性 【摘 要】逻辑是客观世界存在和发展的规律。语言教学同样具有逻辑性,通过对教材逻辑性的把握,教师可以设计一堂具有逻辑性的课。教师通过对人教版教材的分析得知,教材单元内容之间无论是宏观布局,还是微观设置,
课程与教学 | 小学数学概念四环节 深度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摘 要】小学数学概念四环节深度教学是以“概念形成”的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明晰概念背景”“建构概念意义”“建立概念联结”“尝试概念应用”为四个基本环节,引领学生深入学习数学概念的教学活动。 明晰概念背
教师与发展 | 完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探索教师专业发展规律 编者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强则教育强,教育强则国强。在建设教育强国历史新征程的背景下,新时代的教师该如何培养?如何更好地对教师进行持续教育?这些是时代留给我们的新命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努
教师与发展 | 共生型教研团队的价值期待与路径建构 2019年11月,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颁布,提出“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教研机构的组织领导,上级教研机构要
教师与发展 | 西部地区县域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索与思考 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加强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
教师与发展 | 教师发展学校支持的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新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定位,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以及义务教育
教师与发展 | 做给予学生爱和引领的“大班长” 常 超重庆市育才中学校高初中一贯制班主任及竞赛教练、重庆市九龙坡区中青年骨干教师,曾荣获重庆市高中物理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决赛一等奖、重庆市九龙坡区“行知杯”教学技能大赛现场赛课一等奖、重庆市青少年科技
学前教育 | 德育工作中 幼儿身体作用的式微与提振 【摘 要】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当前幼儿园德育工作忽视幼儿身体的重要性,具体表现为,“割裂”身体:背离全面发展的工具化目标;“脱离”身体:违背根植原则的成人化内容;“束缚”身体:忽视幼儿主体的祛身化实施
学前教育 | “幸福种子”:发展幼儿情绪胜任力的园本课程构建与实践 【摘 要】情绪胜任力是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心理健康乃至终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了切实提升幼儿的情绪胜任力,“幸福种子”课程以“关注、点亮、追随、润泽”为理念,建构了“自我效能、社
探索与回声 | 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探究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应“紧紧围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和化学学业质量标准来确定化学学习评价目标”。基于新发展理念,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亟须立足核心素养,基于“教
探索与回声 | 成长课堂: 乡村小班化学习变革的实践探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先发展乡村教育事业,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为全面贯彻与实施乡村振兴、教育先行的指导思
探索与回声 | 提升高中英语续写能力的实践策略 新高考背景下,英语读后续写书面表达将阅读和写作融为一体,注重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想象创新能力,对学生的思维品质、价值取向等核心素养提出了
探索与回声 | 学思统一,和乐生长 语文教学一方面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另一方面也承担着发展思维、点燃智慧的功能。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建设开放多元的“大语文”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习和运用
博览与叙事 | 让正确生长在差错中 看到这个题目,老朋友们可能会想到我的那篇文章《错着、错着、错着,就对了》。那是写我在生活中让差错多飞一会儿的故事。今天,和您分享我在课堂上,与四年级学生一起学习“角的度量”的故事。一、学中生长上课伊始
博览与叙事 | 日本中小学海洋教育面面观 日本历来重视中小学海洋教育。日本政府将中小学海洋教育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将中小学海洋教育培养目标写进《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大力支持中小学开展海洋教育,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取得了一
博览与叙事 | 抹不去的记忆 金秋时节,顾明远先生的随笔《如梦集》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出版。文集分六个章节,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回顾了作者的成长、求学、工作、生活、亲情和友情等。全书语言质朴,文字清新,既是先生对其教育人生的深情追
博览与叙事 | 《中国教师》2022年总目录 大家关注系统开展儿童青少年生命哲学教育的实践研究和启示谢春风/1月(6-9)全景学习:走向“2035未来之课”的创新探索—跨界整合课“本草小学园里有学问”纪实与思考朱爱华/1月(10-16)教师如何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