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作者: 马凤岐

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现代化的最终目标”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的根本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论教育》一书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丰富而深刻,主要从两方面论述这个问题。

第一个方面,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要求教育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帮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将德育贯穿教育过程始终,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固本铸魂的基础工程,“做到品德润身、公德善心、大德铸魂”。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教育要在增长学生知识和见识上下功夫,引导学生珍惜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既要重视知识的宽度,也要重视学习的深度,在学习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通晓天下道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同他人合作、学会过集体生活,激发好奇心、 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青少年身体健康。他指出,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短板,在体育锻炼上学校也面临很多现实问题。他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习近平总书记说,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没有美的滋养的人生是单调的、干涸的人生。青少年没有艺术爱好和艺术修养,不可能全面发展,教育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教育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第二个方面,青年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精彩人生,实现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不只是教育的事,不可能在学校完成。德智体美劳样样优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自然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但说他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并不确当。这是两个层面的事情。全面发展的人,是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做成有意义的事情,为社会做出贡献,并以此建立自己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和肯定,获得自我实现感的人——他可能不是对文学和艺术、历史和地理、经济和政治、科学和技术、运动和娱乐都有兴趣、都有很高修养,这对个人天分、精力要求太高,对社会资源、条件要求太高,不现实。

人的全面发展,要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教导广大青年,要在为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中国青年的梦想。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好。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的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这符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只有在创造性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劳动中,每个人才能展现其本质力量;每个人的奋斗和贡献是社会发展的条件,同时,社会发展是每个人全面发展的条件,并对每个人的发展构成制约。

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

青年人要将自己的理想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做出符合时代要求、人民需求的有意义、有价值的选择;要志存高远,立鸿鹄之志,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意志;要有探索真理、求真务实的态度,掌握有效参加社会生活、创造性从事生产劳动的知识和能力;要脚踏实地、立足本职,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到基层和人民中建功立业,让绚烂的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为实现人在社会实践中的全面发展,在教育范畴,教育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教育要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思想和道德基础、知识和能力基础、体质和健康基础,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要为青年人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和创造性地参与社会劳动做好准备。

马克思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也要求,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需要不同层面的措施。在宏观层面,教育系统要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一致,并适当超前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动态调整教育规模和教育层次、类型、专业结构,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方面提前布局。在学校教育实践中,需要更具体的措施:学校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须体现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改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