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美育之根 铸文明之魂
作者: 白守丞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教育部发布了《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报告指出:“以美育浸润学生,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身心更加愉悦,活力更加彰显,人格更加健全。”对此,学校要多措并举,统筹兼顾,做好做实美育工作。
第一,构建多元美育体验活动。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多样化的美育体验活动,提供多样的艺术表现机会和创意实践活动。如,调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了解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喜好,规划多元化的美育项目,制订“美育浸润实施计划”,组织书法、绘画、朗诵、戏剧、音乐、文学创作比赛等。以书法为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书体,通过学习每一种书体的笔法、结构、章法和文化背景,了解书体的变迁史,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这样的书法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提升书写能力,而且了解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展现自己的才艺,提高对美的理解和欣赏,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
第二,跨学科美育融合。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融合,挖掘各学科蕴含的品德美、社会美、科学美、自然美等丰富的美育资源,分学科推动美育工作,如,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将作品与视觉艺术结合,深入了解作品背景和作者写作的思想感情,鼓励学生在作品的意境与情感表达上,自己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展示对作品的理解,表达自己的情感;在音乐课堂上,可以将当地特色的传统音乐等融入音乐课程,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和审美能力;在美术课上,通过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式,引导学生制作代表当地特色和文化传承的民间剪纸、油画、雕塑等传统手工艺制品,拓展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
第三,拓展学生美育视野。学校要在挖掘美育资源的同时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让学生感受自然美和艺术馆、美术馆里的人文艺术美,成为学校“大美”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的艺术体验机会,如,城镇学校可以参观艺术展览、音乐厅或参与艺术节,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深入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参观时学生能近距离观赏各类艺术品,从而了解作者所寄托的感情。乡村学生可以参加美育主题研学实践活动,利用乡村少年、乡村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等体验和感受乡村生活的恬静之美,以及民俗文化所孕育的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
综上所述,通过多元美育体验活动、跨学科融合以及拓展学生美育视野等措施,能够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和审美感知,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情趣以及对多种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作者单位:兰州市第八十九中学)